推 荐 语
嘉 宾 采 访
字体为什么需要设计?
其实,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不是在读一个单词,而是快速地看它的轮廓。我们通过长期的练习,看一眼这个单词的轮廓,就知道它,就能快速阅读嘛,其实是在做一个单词轮廓。实际上这些设计师也是在做这个事情。有点像交响乐的指挥家吧,你得把 这些角色都安排在一个好的地方。所以说一个高质量的字体,会把这些编排得特别好。
字体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字体读起来是怎么样的?这涉及字体设计里边的一个东西,叫做可读性。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可读性,一个叫易认性。蒙古字体没有经历过一个从古至今的风格演变,所以说一下子设计出比较现代的风格,可能会让阅读者感到比较陌生,没有安全感。这需要设计师把握一定的火候,太激进了不行;太保守了,就等于没有往前走一步。所以这个还得多试试看。
蒙文字体设计过程,他和其他语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蒙古文字跟其他文字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是它的重心。不知道你们网上看没看过一个图?就是把一个美女的照片倒过来,发在一个社交网络上。我们第一眼看着没什么毛病,但是把那个照片倒过来之后,就发现她的眼睛是倒着的。所以我们看东西的重心特别重要。这是其他所有文字都没有的这个东西。一个文字一旦纵向写,就特别害怕被这种地心引力拉长,所以我们需要把文字做得结实一点,就是紧凑一些。要么是弯腰,要么是往后仰起来这样的,你要选一种。这在其他文字里不太有吧?可能也有,但是不会这么频繁。比如说小写的 a ,尤其是那个双层的小写的 a,在有的字体里是前倾的,有些里面那个 a 的开口则比较大,就是比较厚。就这些重心的问题比较难,而且这个重心的问题跟其它文字的节奏也会有冲突。就比如说我们蒙古文写的时候腰是粗的嘛;我们之前念书时学的的文字全是粗腰,牙是三角形的。所以说无衬线怎么说也得继承一点这种感觉,无衬线蒙古字体的也得是腰要粗一丢丢。但是,这个刚好跟拉丁字是相反的状态。
(两种字体重心不同的设计)
(常见蒙古文字体)
当您发现国外人在设计蒙古文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触动?
首先是日本人在做这个东西。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吧,就是说自己不是母语者,也可以硬着头皮做别人民族的文字。他们有这个自信,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他们最显著的一个切入点是研究怎么写字,从写字的这个行为里边找出一定的逻辑,把它又转化成了一个设计逻辑。所以说他的那个字体人文感还是比较强的。就是说一个手写的韵律体现的比较多,有点像我们这边的hawang体,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它是一个西方视角下的一种毛笔贴吧,他们管那个叫 brush type ,就是刷子写出来的那种。
(日本字体设计师大曲都市Marco蒙古文字体)
您设计的不同的蒙文字体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Amidu那个字体的腰线是弯的,就是无衬线字体。蒙古文可以是这样的:有一个直直的腰线,但那个字体是弯的。比如说写一个肚子,它是这样弯的,然后写一个长牙,回来的时候也是弯的,就是弯的时候它可能更多一层人文感吧。它有点在模仿用手写的一个笔画的韵律,把这种韵律用在了无衬线字体上。不过它的设计难点也就在这里:那两个弯腰互相衔接的时候会出很多问题。至于Alban字体,我就是想做一个默认的,就是常规版的一个字体,人们想到黑体是什么样,就应该是那样。我想做一个这样的字体,所以这个字体的名字叫Alban (常规字)。这个字体只有粗细两个两种,一个 regular 和一个 bold,就是一个常规和一个稍微粗一点的。我刚刚完成的字体含有丰富的粗细之分,是Alban的升级版。
(Amidu 字体)
(Alban 字体)
字体设计师最渴望的除了灵感还有什么吗?
其实也没什么创作灵感,就是硬着头皮做吧。就是一直做做做,边做边修改,有时候可能进步,有时候可能后退。进步就比较幸运了啊。然后从中找出一个规律来吧;找规律这个说法可能比那个有灵感更准确一些。就是在比较多的粗细划分中找到规律,从一个头发那么细的一个版本,到一个极粗的版本之间的一个范围,动态范围比较大。有时候会做梦,尤其是工作量大的时候。晚上睡觉还是那些东西,梦到不停地在用鼠标做东西,那个鼠标,那个锚点的数据啊什么的。
(天格思为杭盖乐队专辑设计的蒙古文字体)
为什么很少人做蒙文字体设计?
首先,字体是一个特别不显眼的东西,它不能让用户发现这是设计过的东西。像中文字体这种东西,最多是让人觉得它是电脑里自带的这么一个东西。我就说这种不起眼的东西,对比较有激情的设计师没有什么吸引力。其次是像蒙古字体,它本身没有什么可以系统性地学的一个环境,这是一个障碍。把西方的字体设计理念转化成自己文字的东西,转化之后还得奏效,是不是奏效这还得赌一把,这又是一层障碍。然后就是操作层面的好多有难度的东西,它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还有很多历史遗留的东西,像我们原来用的早期的老电脑里的历史遗留。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汉字,原来是一个1000×1000的方格子(grid) 里边去画,还有2048这种格式,或者说你可以随便定一个格式到底是多少。现在这些东西对设计师来说是一头雾水,就特别莫名其妙。像我们蒙古语,也有很多历史遗留造成的一些奇怪的东西。像那个后置介词,in, un, u,前面得有一个特别的空格,它才能保证那个in是那个长牙的in,un则是不带冠的。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今天我们对空格的定义不太一样,空格会留在上一行。比如说 mongol un(蒙古的)这个单词,你要是为了缩短那个文字框,把mongol un留在上一行,就得把那个空格留在旧的一行。如果把空格变成一个断行点,后面的un就不能保证正常变形,它就带上冠,读音也变成on,意思变成“年份”了。像这些问题,当时的技术标准跟今天已经不一样了。
您曾评价自己是非设计师,非艺术家?
我是在推广语言,语言是这里边最强有力的一个养分。语言发展起来的话,大家都好了,才可以谈其他的一些事情,设计啊竞争啊,商业化这些东西。不管怎么样,首先得需要一个好的语言底色才可以做其他事情。
如何形容您眼中的游牧生活?
我觉得今天想来游牧文化应该用蒙古语的不屑于 (ültoomsorloh)这个词表述,即对很多事情是不屑于的。比如说来个沙尘暴,说来了一场灾难,都不屑于的时候,也代表我们是坚强,是强悍的。现在是语言环境在紧缩的一个状态,现在的人也变得特别脆弱,所以说这个不屑于也代表着一种不玻璃心的状态吧,就是游牧,游牧人都是不玻璃心。我觉得这是从内心层面的理解。游牧文化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逐水草,也不只是某种生产方式。我觉得这个是更有趣的一点。
后期/采访/排版:额日乐勤工作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