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贞部落历史

“蒙古贞”部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数众多的古老而强悍活跃的部落。史书记载为“忙豁勒真”、“蒙郭勒津”、“满官嗔”等,至近代又称为“蒙古贞”、“蒙古镇”等等。现今称为“蒙古贞”。

 

远在1200多年前,“忙豁勒真”部落的美丽女子与成吉思汗之十三代远祖孛尔只吉歹蔑儿干结发,得姓受氏。

后来蒙古贞部落在其领主火筛的统辖下,与土默特部落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为“满官嗔”万户,驻牧于河套地区。后易领主阿拉坦汗,于明代万历年间,迁徙到宣府边外。以两三万之众,同阿拉坦汗之曾孙鄂穆布楚琥尔台吉驻牧。

为避林丹汗,于17世纪20年代,向东迁移到今朝阳、阜新地区定居。居于朝阳地区者,乃是鄂穆布楚琥尔所率领的土默特部落之一部;居于阜新地区者,乃是跟随土默特部落的蒙古贞部落。

在蒙古贞部落迁居此地之前,兀良哈部落之一支莽古岱已居这里30多年了。加之兀良哈部落与土默特部有联姻关系,又桀骜雄强,这样蒙古贞部落无领主,逐步被莽古岱之孙善巴接管了。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善巴率其属众,归顺后金。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诏编所部佐领,命善巴任扎萨克。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封善巴为达尔汉镇国公,众称善巴公。后金崇德二年(1637年),借土默特部落之名,建土默特左、中、右、三旗。善巴主左翼旗。

土默特左翼旗管辖蒙古贞部落所驻地区,即现在的阜新地区(包括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市区、郊区)。因此将土默特左翼旗,俗称蒙古贞旗,即现在人们称呼为“蒙古贞旗”。

清代,为区别东、西路土默特起见,则称居于呼和浩特的土默特为归化城土默特,称以喜峰口作贡道的东路土默特为喜峰口土默特。而喜峰口土默特又分为左、右翼二旗。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元代,此地初为懿州路,后属辽阳行省,其省会三次设立在懿州(今塔营子乡之塔营子),成吉思汗的异母所生之弟别里古台,被封为广宁王,立广宁行帅府,以为分地;

 

元至顺年间,失喇万户统辖此地。雕阿不刺万户,被封为鲁王,其属众亦居住于县之北境;

明代,北喀尔喀五鄂托克迁至此地,察哈尔部于明中叶,徙帐管辖;

于16世纪末,兀良哈朵颜卫左都督花当之曾孙莽古岱,从喀喇沁右翼徙居这里;

土默特左翼旗成立于后金崇德二年(1637年),实行旗级行政管辖权并历经清代、民国,成为统治本县长达308年的官方行政机构,隶属于卓索图盟;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土默特左翼旗疆域范围内建立了阜新县,实行旗县并存、蒙汉分治制度;

民国期间,旗、县同属热河省。伪满洲帝国建立后,同属锦州省。1940年,撤销阜新县,由土默特左翼旗统管全县;

1945年9月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阜新县政府;

958年4月7日正式成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9年1月5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阜新市领导。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