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有担当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那顺

1959年,那顺出生在通辽市科左中旗海力锦苏木宝德勒嘎查。家中的七个兄弟姊妹中他是男孩中的老小。在这个十口人的大家庭里,衣食温饱是一个重大课题。阿爸常年在牧场上奔波的身影,阿妈深夜油灯为兄弟姐妹缝补衣衫的画面,深深地印在那顺的脑海里。勤劳的父母不仅给了那顺生命,更把吃苦耐劳的品德传给了那顺。“我要快快长大,为阿爸阿妈分担忧愁,为家里多做事。”小小的那顺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为家里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喂猪、割草、捡牛粪,他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乡亲们说:“你看老杨家的老小子多能干呀,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也多次心疼地劝他找小伙伴们去玩一会,那顺摇摇头说:“不,阿妈我要帮您。”

有一次,那顺和小伙伴一起帮大人放牛,突然天空阴云密布,一场大雨就要来到。其他的小伙伴扔下牛群,哭喊着向家里跑去。而那顺却没有跑,他想着如果牛跑丢了,或者跑进庄稼地里,阿爸就得挨队里的罚,家里可没钱给呀!他顶着风雨,跑着,喊着,赶着,硬是把要“炸群”的几百头牛拢在了一起。初秋的冷雨滴在他的脸上、身上,透骨的冰凉,那顺被浇病了,40度高烧,直说胡话,把阿妈吓坏了。昏睡了一天一夜,那顺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阿爸赞许的眼神,阿妈满是泪痕却洋溢着笑容的脸庞。阿妈说:“老虎(那顺的乳名),你放牛有功,阿妈给你煮了两个鸡蛋。”两个鸡蛋的奖赏,使那顺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从那以后,那顺在父辈眼里成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自然而然也成了小伙伴中的“领袖”。

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劳累了一天的阿爸常常是把牲畜赶回圈里又拿起大耙搂柴火。有一次,阿爸搂了十几簾子柴火,没来得及拉回家,有事去了别的牧铺,那顺心想,这些柴火要不及时弄回家,夜里一来风就刮没了,牲畜一祸祸,那也剩不下啥了,阿爸就白忙活了。于是他悄悄找了几根绳子,把柴火捆在一起,想背回家,可是柴火太多,柴火捆太大太重了, 那顺蹲下背在身上,却站不起来,为家里做事、为阿爸分担的强烈的信念支撑着他。站不起来,他就躬着身子一步一步往前爬,当那顺驮着巨大的柴火垛走进村子时,乡亲们都惊呼:“快看这是谁家的柴火车装这么大连拉车的毛驴都看不到了!”那顺终于把柴火都驮回家了,巨大的柴火垛像小山一样立在家门口,望着满脸汗水的小那顺,妈妈一把把他拥在了怀里……

我要当一名歌手,用歌声表达我的情感,歌颂我们的草原。——那顺

那顺的父亲杨甘珠是草原上的民歌手,拉得一手好四胡,又会说唱乌力格尔,母亲金玉兰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草原百灵”。歌声牵线,琴声为缘,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在阿爸阿妈的世界里,生活虽然艰辛,可也有歌唱带来的快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愉悦。受家庭的熏陶,那顺从小就耳濡目染了音乐的魅力。他跟着阿爸阿妈学,拢着小伙伴一起唱。为了多听音乐,他成了有线广播的受益者,每天他都守在小喇叭跟前,听得最多的是有线广播的开播曲《东方红》,同时也听到了德德玛老师的《走马》、拉苏荣老师的《北疆赞歌》、牧兰老师的《牧民歌唱共产党》,小喇叭里飘出的歌声让那顺热血沸腾。他对着天空呐喊:“我要为草原歌唱!”

从此,贪玩的那顺像是变了一个人,村西的山坡上,不管是寒冬酷暑,都有一个身影在那里出现:春季的那顺对着春风唱,风儿轻轻把他的歌声抚摸;仲夏那顺迎着朝阳唱,夏日的热风在他的歌声里乘凉;秋日那顺对着丰收的牧场唱,珍珠般的牛羊竖着耳朵在他的面前安详踱步;冬天里那顺对着皑皑白雪唱,歌声把毡房的温暖融进了银色世界。那顺用发自心底的歌声,乘着梦想的翅膀,在他的音乐世界里憧憬。为了增加演唱机会,他和同村的呼群、哈斯、宝林等几位大哥哥大姐姐自发组成一个小乐队,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全村人的茶余饭后增添了无尽的欢乐。旗乌兰牧骑下乡巡演,他一个嘎查一个嘎查的跟着看,一跟就是七八天,越走越远,不知不觉离家已经十几公里。

近乎疯狂的追寻,不畏艰险的苦练,那顺终于初尝了收获的喜悦。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歌手!乡里文艺汇演次次摘金,旗里汇演也榜上有名。《嘎达梅林》《达那巴拉》《正月玛》等难度较大的民歌,那顺在家乡父老面前表演的游刃有余,《北疆赞歌》等一些当时流行的创作歌曲那顺也唱得得心应手。刚上初中,那顺就被推选为全校“总文艺委员”,那顺开心地笑了。

天籁草原的孕育,家庭环境的熏陶,民歌之乡的底蕴,骨子里流淌的民族血脉,那顺的歌声有草原的宽广,牧人的奔放,有山川的秀丽,有百灵的鸣唱。那顺像一只欲飞的雏鹰,盯着浩瀚的天空,期待放飞的翱翔。

1975年秋,光着脚为学校的八头老牛打草的那顺,迎来了骑马接他的大哥:“哲盟歌舞团来咱们嘎查招演员了,阿妈让你去报考。”光着脚衣衫褴褛的那顺,穿上哥哥的鞋和衣裳,径直奔向了队部。望着瘦小的那顺这身不合体的打扮,老师们一愣神,宽容地笑了,他们看到了眼前这个毛头小子心中对音乐的向往。听音、打节奏、唱歌,老师们被那顺天生的音乐天赋和浑厚嗓音所折服,等待、听通知,1975年10月15日,那顺拿着妈妈把家中唯一的小毛驴卖了得到的22块5毛钱,带着妈妈东拼西凑借来的30斤粮票,第一次离开了家门,来到了哲盟歌舞团,开始了他在声乐专业道路上的跋涉。

我要让歌声插上金色的翅膀。——那顺

那顺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专业声乐的道路,狂喜之后,一个个的声乐技巧和音乐专业理论,像一座座大山挡在了他的面前。那顺虽然有浑厚的嗓音条件,但他不识谱,不懂气息运用,不解决这些问题,在专业上就立不住脚,更别说发展了。老办法,笨鸟先飞,加劲地练。当时,歌舞团条件有限,30几个学员抢一架钢琴,他每天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甚至有时练着练着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就是凭着这股“狠劲”,经过一年夜以继日的苦练,那顺的演唱基本功、舞台表现力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他的歌声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第二年就代表团里参加了吉林省文艺调演,他演唱的《嘎达梅林》裹挟着草原的激情,震撼了观众,那顺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歌唱演员。

赞扬声中,那顺深知,马儿登程靠四蹄的坚硬,雄鹰翱翔靠搏击的翅膀,自己的演唱功力还需要磨炼。他寻找着一切机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1977年,团里的一位老师病了,在呼和浩特市253医院住院,团里派他陪床。他利用陪床休息的机会,结识了内蒙古歌舞团的钟海荣老师,跟钟老师学美声唱法。好苗子谁都喜爱,钟老师看重了那顺的好嗓子,更喜欢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就连老校长王世学也一直关注着他。1978年,天津歌舞剧院来呼市演出,老校长特意给那顺搞来非常紧缺的票,并把他介绍给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德福老师。听了杨老师的演唱,那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歌声的魅力。演出结束后,杨德福老师弹琴,那顺唱了一首歌,一曲下来,杨老师盖上琴盒,当即就对那顺说:“你跟我走吧,9月10号在北京中山礼堂音乐厅有我一场独唱音乐会,你去吧。”那顺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可是去北京的火车票需要十几块钱,这对于每月工资只有18.5元的那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是为了观看杨老师的音乐会,探寻声乐世界的更深奥妙,强烈的求知欲望让那顺揣着仅有的5元钱,登上了开往北京的90次列车,一上车,他就主动和列车员搭讪,帮列车员打扫卫生,小心翼翼的向列车员说出了自己的窘况——没钱买票。列车员是一位好心的老大哥,被那顺的真诚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所感动,等到车上查票时,列车员就违反规定把那顺锁进了厕所。就这样,经过几进几出,那顺终于如愿以偿,观看上了杨德福老师的音乐会。朋友们都调侃说他是“足智多谋”,可杨老师却看中了他的这份执着。

1982年那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李志曙教授。1984年,那顺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以总分第11名的成绩获得优秀奖。这次参赛并获奖提升了那顺演唱的自信心,并在全自治区歌坛有了一席之地,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全区首届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比赛特别奖,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优秀奖等数十项全国、全区演唱比赛的奖项都被那顺收入囊中。《我的大草原》《雕花的马鞍》《绿色的草地》等专辑相继推出,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1997年、1998年分别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多次代表国家和自治区到美国、蒙古、巴基斯坦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国外观众的一致好评。那顺凭着对民族声乐的深厚感情,凭着几十年孜孜不倦对蒙古族声乐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那顺的演唱风格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他演唱的《雕花的马鞍》《我们的大草原》《骆驼草的思念》《绿色的草地》《嘎达梅林》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争相传唱的优秀作品。那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实现了让歌声插上金色翅膀的梦想。

回望草原,我还是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那顺

作为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那顺在全国各地参加了数千场的演出,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家级的大型演出,在国内歌坛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此时,萦绕在那顺心中的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面对着众多的选择和诱惑,自己应该何去何从?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借调那顺一年多,并准备特招他入伍。那顺犹豫了,是在北京发展自己的歌唱事业,穿上梦寐以求的绿军装,还是回到草原回报养育自己那片土地和父老乡亲?也许冥冥之中的安排,此时那顺恰巧在北京的地铁站偶遇了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艺术团团长的牧兰老师,他把心中的彷徨诉说给了牧兰团长,牧兰团长拍着那顺的肩膀,动情地说:“那顺你是草原的儿子,你的根就在草原,你的事业也在草原啊。”牧兰的话语拨亮了那顺心中的那盏灯。他毅然决然的又回到了草原。从1992年至今的20多年间,那顺的足迹遍布全区各地,从茫茫的大兴安岭到巴丹吉林的沙海,从辽阔的牧场到牧包毡房,都有他的歌声,烙下了他的足迹。那顺的所到之处永远都是欢乐的海洋,他每到一地,都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把愉悦优美的歌声送给当地的群众,使人振奋。

在那顺扎根草原、为人民群众演唱的40多年的生涯里,为了演好每一场,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倾其艺术才华,全心全意为群众演唱,为人民高歌。让我们截取几个画面,更进一步走近那顺。

1998年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演出时,突遇嫩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那顺冒着极大的危险,坚持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演出,最后离开时,洪水已经涌进了他乘坐的汽车的车厢。

2001年冬季那顺到河北省演出,在返回途中行至山西省西部高山区域时,由于天气寒冷,他们乘坐的两辆大巴车油管先后冻裂,几十人被困在冰天雪地中。经过几个小时的抢修,不仅没有修好油管,油箱又被冻住了。山风刺骨,夜深人静,没有行人车辆,手机也没有信号。60多名演员一整天都没有吃饭,忍饥受冻难以支撑,演出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困难境地。那顺当机立断,拖着冻僵的身体,忍饥挨饿步行十几里路,终于发现了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他把演员安顿好,次日一天亮,又步行30多里路找到一个小镇,打通了救援电话。返回的途中,演员们才从惊恐中慢慢缓过神来。抬头再看那顺,已经倒在大巴车的后排座上,沉沉的睡着了。

2002年,内蒙古乌兰牧骑全国行演出,在河南宝丰广场演出,观众近6万人,那顺的演唱受到热烈的欢迎,应观众要求一再返场,一口气竟然唱了七首歌。

同年在西沙群岛,那顺顶着烈日,在近50度的礁岩上为南海的解放军卫士演唱,一唱就是四五首,战士们纷纷给他送上椰子汁,向他表达敬意。那顺深情地对守礁战士说:“你们是祖国的好儿子,受尊敬的应该是你们。”

那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用草原人的质朴、草原人的宽厚,回报着他的父老乡亲。他用无私的爱温暖和感染着身边的人。2001年家乡受灾,他组织情系草原儿童赈灾义演,筹得善款2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为了给团里节约每月150元的清洁费,已经是著名歌唱家、副团长的他义务承担了排练大厅的清洁工作,一干就是好几年,直到改善了条件。单位门前有一块空坡地,两位年长的老人一个在这摆摊修鞋,一个在这摆摊修自行车。每当他们上坡推不动摊车时,都有一双大手帮他们推车。久而久之,那顺帮两位老人推车,成为一道直属乌兰牧骑门口受人赞扬的风景。那顺来早了,就站在门口等两位老人,老人来早了,就把车停在坡旁等那顺。

这感人的点点滴滴,这动人的一片深情,诠释着一个草原儿子的赤子之情。

让乌兰牧骑这面火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草原上。——那顺

2014年,那顺被组织上任命为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团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

“面对新世纪的要求乌兰牧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发扬传统与面向市场如何对接?”

“乌兰牧骑的路该怎样走?”

那顺陷入了沉思。乌兰牧骑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肯定和赞扬的草原文化轻骑兵,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从马背上来到马背上去,几十年来,乌兰牧骑以强大的生命力扎根草原,服务群众,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乌兰牧骑艺术形式独特,队伍短小精悍,演员一专多能,装备轻便灵活,节目小型多样,民族风情浓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的文化品牌,打造好这一品牌,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宣传内蒙古。”

…………

渐渐地一个高举旗帜、发扬传统、扎根草原、服务人民、树立形象、勇闯市场的发展蓝图在那顺脑海里形成。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那顺率领直属乌兰牧骑的兄弟姐妹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始了新的征程。

乌兰牧骑的服务重点在基层,主要对象是人民群众,那顺要求队员们:扎根基层,勤下基层,为农牧民群众送去他们真正需要的节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边疆哨所,牧场毡房。一年多来,那顺亲自带队,亲自登台演唱,深入辽阔草原,深入矿山、工厂,为农牧民群众演出113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岱日查》《春到牧场》等一系列作品是在表现百姓身边的事,群众用掌声和欢呼声表达他们的喜爱。歌曲《鸿雁》《边防将士守边关》《牧民歌唱共产党》,字字句句都印在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

在保证乌兰牧骑方向正确、不变本色的同时,那顺打造精品,全面提升品牌效应,他带领直属乌兰牧骑推出了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以风情浓郁、特点质朴、民族性强、时代性强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成功,观众掌声如潮,专家一致叫好,称赞节目接地气有特色,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北京电视台,《文艺报》等中央主要媒体都给予了重点报道,在京城刮起了一股强烈的乌兰牧骑旋风。《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光荣入选了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展演剧目。

成绩面前,那顺没有满足,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进发,他拓展对外交流,全面提升乌兰牧骑的品牌效应,他带领队员们,参加国际国内的知名节庆活动,组团赴约旦、突尼斯、土耳其、日本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向全世界展示优秀的乌兰牧骑文化艺术。具有民族特色、乌兰牧骑特点的节目,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银奖、第四届中国蒙古舞大赛金奖等八项国际国内奖杯,为直属乌兰牧骑的荣誉殿堂增添了新的荣誉。

当下,启动《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全国巡演》,创作排练音乐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抓好乌兰牧骑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排满了那顺的工作日程。

和那顺告别时,那顺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乌兰牧骑这面火红的旗帜已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用我们的热血,捍卫这面火红的旗帜。”

来源:今日头条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