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科尔沁蒙古人衣着款式为肥大不开衩,袖长领高,腰带宽厚,适宜抵抗高寒、多风的气候。冬季骑马放牧时护膝、防风,夏季防蚊虫、遮暴晒。白天穿着为衣服,夜间脱下为被子。到了清代,旗内蒙古族服装款式,渐渐受满族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有官服、便服之分。王公以下各级有爵位、官职者按朝廷规定备有补服,头戴满族的红缨帽或瓜皮小帽。文武官员的夫人,服饰多依其丈夫的品级而异。一般平民男子也着满族所穿之开衩的马蹄袖衣服,外面套穿黑马褂或坎肩,扎腰带的方式改为垂穗头。广大蒙古族劳动人民,因负担兵役任务,必须备有官服(官家规定的军队服装),平时穿蒙古袍子。蒙古袍制作所用之料,则因每个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季节有所不同,如绸、缎、绢、帛、棉布等。


本旗蒙古族服装,四季服饰不一,春季男子多穿开衩的棉袍(蒙古语称帕玛),扎红、绿绸腰带,头带羔儿皮圆筒帽,脚穿高腰布靴(蒙古语称固图勒)或穿香牛皮靴。女子穿蓝、绿等艳色棉袍,着绣花靴子,不扎腰带。头扎红绿色丝绸头巾。夏季男子多穿蓝色或白色夹袍,着布靴,有些男子喜欢包幞头,有的戴帽檐两端开口的圆筒帽。女的穿不开衩的单袍(蒙古语称其木查),多蓝、绿色也穿白色大袍外罩黑色花边的无袖长袍(蒙古语称‘绍巴’)。头扎浅蓝或绿色丝绸头巾,穿绣花布鞋。秋季男女都穿棉袍,其它穿戴与春季服饰相同。冬季男子穿大绒镶边的厚毛白茬皮袍,着里套毡袜的布靴或香牛皮靴。头戴狐狸皮或羔儿皮帽,还有一种尖顶、卷檐、展开以遮住耳、腮、脖子的羔儿皮帽(亦称马胡斯)。女子穿大绒镶边二毛剪茬皮袍,或用蓝绿布吊面羔儿皮袍。着里套布棉袜的绣花靴子,贴身穿白布褂、黑布棉裤,胳膊套有纳着花边的缎、布、羔儿皮套袖。头戴五彩飘带的缎面皮里绣花护耳(蒙古语称劳布斯),不出远门时一般以红、浅蓝色丝绸头巾包头。无论皮、棉、夹、单长袍皆右大襟,衣扣多用铜、银制的双圆扣。

科右中旗的服饰

男人为了防备关节受凉或保护棉裤,劳动时常穿套裤,春秋穿布料做成的套裤,冬天穿板皮制的套裤。

清代,本旗蒙古人的男女发式与满族类似,男子也留辫。蒙古族妇女非常讲究首饰,富有人家的已婚女子盘发,插镶珊瑚的银簪五根,盘扎珊瑚、玛瑙、珠玉穿缀成串的额箍。耳坠子多为6颗金银、珊瑚、翡翠等穿成的球坠。农家妇女,结成总发后箍以色彩鲜艳的丝绸头巾包头。女子12岁前留髧发,扎耳朵眼,13岁留全发。为闺时不戴耳坠,戒指也不能戴在中指。梳一根单辫,并以小粒珊瑚为头绳扎于辫发的两端,辫子背后垂下。

解放后,除农村、牧区的老年妇女戴首饰外,年轻妇女一般只佩戴耳环,手镯、戒指等。


解放后,随着工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改善,蒙古族人民的服着日趋多样化。夏季穿短衣、制服,着布鞋、皮鞋、凉鞋。冬季则着貂皮翻领皮大衣或呢子大衣,头戴旱獭帽及羊剪绒帽子。近年来穿西装戴礼帽者增多。偏僻地区的老年人有的还穿蒙古袍,青壮年平时不穿蒙古袍,只有在节日,参加重要的社交活动或出国访问之际,以体现民族特点,穿上民族服装。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