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人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斜仁柱”是一种圆锥形建筑。建造时先砍下3根碗口粗、结实、带叉的松树杆,搭成“刷那”(交叉成锥型的支杆),然后用20多根长约5—6米,直径8厘米左右的木杆搭在“刷那”上,鄂伦春人称支杆为“斜仁”,“斜仁柱”因此得名。



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搬迁时将覆盖物带走,支架留下来。“斜仁柱”的门叫“乌如库”,选两根结实的木杆当门框,门一般要朝南。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建造“斜仁柱”的大小、宽窄。



“斜仁柱”的覆盖物有皮子做的“欧伦”。“欧伦”用“红杠子”(秋冬季的狍皮)加工而成,把50张左右的皮子缝成两块扇形围子,“欧伦”上要绣缝或补贴上云卷纹、几何纹等简单大气的图案。冬季使用它保暖和防雪,用法是毛朝外盖在“斜仁”上。


覆盖物还有“铁格沙”,用桦树皮加工而成,是春至夏初的覆盖物。制作“铁格沙”时,把桦树皮放在水中浸泡两三天,用开水煮两天,平整、阴干后再一块一块拼缝。“铁格沙”的防雨性能好经久耐用。芦苇帘子是夏季的覆盖物,叫“抠克塞”,通风透气,能照进光线。



“斜仁柱”对着门的位置的铺位叫“玛鲁”。“玛鲁”上方挂着祖先神、马神等神像,神像下的铺位铺着狍腿皮缝制的褥子,上面叠放着狍子被,是家里长辈的铺位。“斜仁柱”的门不能朝北开,不能前后搭盖。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志·民俗志》

来源:方志内蒙古

 推荐阅读


20240330082154171175811438228.png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