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期《嫩水达斡尔》“  文化遗产 民族风俗”                     


达斡尔族是契丹帝国辽代(907-1125)的后裔,辽王朝的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皇后述律氏率领迭剌部夺得契丹领导权,建立辽王朝,辽王朝前后共生存近400年。她的后裔达斡尔族人大部分现今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齐齐哈尔市以及新疆等地,散居的在全国各地都有。现人口约13万多人,他们建筑民宅锤炼千年,有独特的风格,值得研究发掘。


一、文化遗产、故乡民俗


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或南屯(额莫勒艾勤——达斡尔名),巴彦塔拉或辉河口(呼亚阿木斯日),巴彦查干(莫克日图)等地的达斡尔传统“风土”民俗民宅,具有独特风格。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房舍院落整齐,一幢幢整齐的双坡顶形草房,给人一种草原原生态,粗狂古朴,宁静的景象。达斡尔族一般同姓聚居为主,房舍宅院排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都围着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院落严谨,牛马圈舍修建的干净整洁。

达斡尔族住宅一般是坐北朝南,住房房间分2间、3间、5间不等,分为“波得格日”(西屋、正屋、里间),“给雅拉库”(厨房)。若是两间房,西屋为里屋,东为厨房,里屋与外屋之间有隔墙,隔墙中间有木门,木门两侧镶有象征吉祥幸福的花鸟图案和花格,叫做“隔扇”。居室的南、北、西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火炕,炕上铺苇席,有木炕沿“席特”同土炕面平整地连在一起,土炕立面镶有木踢脚板从地面到炕沿连成整体。外屋厨房烧火的烟和余热都经过里屋炕洞,顺着室外烟囱冒出去,距房屋东西山墙外1.5米设室外烟囱,通过水平烟道连接。在水平烟道下边设鸡窝。烟囱高过屋顶,这样抽力大,防火。

  

住房空间宽大,正面每间都有大窗户,达斡尔民宅多开西窗,采光充足,室内明亮,木格窗框从外面糊“高丽纸”这种纸坚固耐久,纸上喷洒酥油能提高亮度和防御雨雪功能。室内屋顶椽木檩木明露部分喷刷酥油,经常用布抹擦洁净光亮。

  

三间房的房屋布置以西为贵,西屋为上房,是家里主要成员起居,东屋为地位较低人的住处。西屋南炕是家中长辈起居,西炕是客座、宾客居住,平时是孩子住的地方,北炕是儿子和儿媳住处,炕柜放在南炕的炕梢。儿媳妇结婚的柜放在西炕靠北墙的炕梢,被褥整齐地叠在炕柜上边,在屋顶粗檩木上预留铁环,挂小孩摇车用。

  

三间正房的东屋,也有南东北三面炕,南炕仍为上,供主人的弟弟或近亲等起居,东炕供主人的亲朋好友住,北炕烘干粮食或其它一般不住人,过去官宦人家的雇工在北炕居住。两间房时的西屋功能和三间房西屋功能相同,东屋叫外屋厨房(格雅拉库),外屋北边设北炕(额陆格)北炕作为晾粮食用,不晾时可住人或他用。

  

达斡尔人供神,各神都有固定位置,正房西屋祖神供在东南墙角上方,天神供在西墙正中的上方,财神供在西南墙角上方,娘娘神在西北墙角上方,也有的人把祖神供在炕梢上,其它神用纸画其偶像供在家庙里,外来女子和孕妇不能任意坐西炕。

  

厢房,达斡尔人称为“哈喜格日”,分东厢房和西厢房。住人的厢房不是所有人家都盖,只有富足的大户人家,因为人口多,且为了安排住人才盖东厢房。而西厢房(名为“音格日”)作碾米房或放杂乱物资和生产工具用房,一般不住人。在靠东厢房的南端盖有坚固耐用的“乌如格格日”或“图特格格日”(板仓库),达斡尔人的仓库别开生面,很讲究。盖仓库的方法是先将四根圆木柱埋地(仓库大的有八根柱子),仓库的地板距地悬空有二尺多高,“鸡腿建筑”,墙壁是圆木咬合结构,房顶为木板遮盖,也有像正房那样用草苫屋盖,这种仓库不怕风雨,不怕潮湿,不怕鼠害,是保管谷物和长期存放物品的理想用房,有资料记载“柱子埋于地,露二尺许,屋其上,堆放不耐潮湿之物,望之如水榭者,曰楼房。仓库类然”这形象地说明了达斡尔人板仓库的建造及其特点。

  

达斡尔人讲究住宅院落的布置。院中有小口木井,正房南的东西两侧有厢房,再向南有仓库、碾房,再向南有畜圈,分别圈养牛马大牲畜。正房西侧是羊圈,东侧是猪圈和简易女厕所,厕所不允许设在房子的西侧。正房西屋的南窗西侧有狗窝,东屋南窗东侧是鸡架,从正房北墙开始,东西延伸三丈左右,将羊圈、猪圈划到里边,再向南围绕东西厢房直到畜圈南端修筑成长方形的院墙,院墙一般是用柳条编成的篱笆,也有用土坯筑成的,在围墙的正南面开大门,也有这样布置的。正房北院是一片菜地和烟叶地供自家用,多余的给左邻右舍用。绿烟叶晒制成干烟叶片,供自家用,多余的到市场卖。在东侧或西侧做大畜棚圈场院和冬季所用的储草场院,南边院外设蒙古包、停车场、马场、干牛粪烧柴垛,晒牛粪场等;大畜散养场地。

  

二、空间构成、营造技艺

  

达斡尔的屋子选定地址,在其上面垫一尺到二尺厚的土,再打夯加固,这样做是为了防潮。房屋有普通土房和“岩森格日”(木骨架房),建房是根据策划挖几处二尺到三尺的深坑,埋“托拉格”(木柱)坑底垫“楚乐”(柱基石),房柱入土的部分要涂上松脂,再用桦树皮包裹好,防腐蚀,房柱周围回填土,再加以夯实。

  

达斡尔人建房先搭木房架,后砌房墙,搭按画好大约30~40度角的房架,把“太布”(大柁、也称大梁)横搭在已埋好的房柱上,然后大坨上竖两根小挂柱,再搭上“文沁太布”(二柁、也称小柁),上面再竖一根小柱子,呈“立”字形,柁立好后,先在最上端的立柱上搭上“果勒尼若”(脊檩子),在二柁两头搭上两根“沟尼若”(二檩子),在大坨两头紧挨房柱上面搭上两根“保格尼若”(近檩子),柁梁和檩子搭好后,开始往檩子上按一尺到一尺二寸间隔要求,搭上“沙日格勒”(椽子),整个房架搭成不用一根铁钉都用木榫接合而成。

  

蓬膀房顶,在房顶椽子上覆盖一层柳条编成“海吉”(柳笆),也有用芦苇编织的。柳笆上再用羊草和成泥抹平厚度一寸左右即可,“海吉”上面铺上“嫩玻”(苫房草),把切成二尺长的苫房草从房檐处往上铺。每铺一层要用泥压住一直铺到房脊,两边苫房草交汇并用绳捆住,然后用马鞍形木架压住。为防止风将草刮起,富有的人家在房顶两侧顺着房架订有人字形木板,上面饰有花纹图案,有的还有精美雕刻。

  

达斡尔族砌房墙用土坯,或草甸子铲草皮为坯,达语为“华柯”,或用沼泽地挖来的塔头达语为“包特勒”,也有的用芦苇根繁密的上皮,无论用那种当砌块,都用一尺长,八寸宽,六寸厚的规格,砌成二尺厚的房墙,为了防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北墙再加厚半尺。房墙砌好后,用羊芥草和成泥里外抹,房的内墙再用细砂泥抹平,最后用白土浆粉刷洁白光亮,住房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宽敞明亮的特点。宅房由地基(geri or  geriual))(达斡尔名——用汉语拼音标注),房墙(geri  kejn),墙壁(duse),山墙(shaarkv),柱子(tuaalg),掛柱(panpalj),枕垫木(derb  mood),柁(tAib),大柁(xig  taib),短柁(huakr  taib),檩子(niro),二檩(geu  niro),椽子(shargl),房盖(geri  haij),屋地(xile),锅台(hualk),炕(hual),烟囱(holl),院子(gaadg,kuaa),篱笆墙(kuxie),上房草(Lembeous)等组成。

  

三、“风土”建筑思路

  

巴彦托海(额莫勒艾勒)达斡尔族传统民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民匠建造的“风土建筑”,但在城镇化的摧枯拉朽的潮流下,趋于消失。风土建筑蕴含着传统文化基因,我们要让承载着“乡愁”的民间住宅留下尽可能多的聚落和建筑标本。

  

达斡尔族在上千年历史长河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明也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它的风格和构造方法都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的关系密切,居宅是为了遮风档雨、避寒取暖,住得更加舒服,居民草房原始形态是研究民族文化的主要依据。

北国之雄浑创造出建筑的地理风范,雕琢着地域文明,风土建筑是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它土生土长,乡土气息浓厚,它的深处是人类生活的原点,反映了民族特点,地域特点,独具的生活理念,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活泼,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也是民俗环境一部分。

  

它的营造活动和营造思想,充满了智慧的民族建筑艺术形式,朴素而深广的建筑哲理,臻于完备的营造技术,包含了独特的木作、瓦作,土作等营造技艺,放射出光彩,要保护供后人研究。

  

再现已逝去的形式,唤起普遍的文化认同,通过不断的转化,方能将传统具现代价值的部分内化于建筑创意,再造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传承。

  

尝试修复“风土”建筑作到:1.观光之用,  2.营造独特的地方社会场景,  3.吸收地方的匠作传统 , 4.介入文化和技术整合 , 5.增加风土知识和生态条件结合。

  

作者简介:莫志信,男,达斡尔族,1944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哈马岱村,曾任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规划建筑设计院院长,高级规划设计师,现已退休。

         

〔公众号编辑  鄂玉荣   原文稿责任编辑 张 港    图片  吴志君〕

 《嫩水达斡尔》,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研究会、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会刊(季刊),主编张振华


来源: 嫩水达斡尔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