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汗廷音乐—

内蒙古汗廷音乐俗称“汗帐音乐”,蒙语称“汗·斡耳朵奈”胡葛吉麽,是在内蒙古汗帐或宫殿中表演的、专为可汗及尊臣等敬献的音乐。其由乐声、乐曲和舞蹈三部分组成,共有80多个曲目。舞蹈包括“武舞”和“文舞”,具有刚劲、强悍、威猛之势;轻柔、优美、典雅之风。

历史渊源

内蒙古汗廷乐队是专门演奏内蒙古汗廷音乐的乐队,始建于太祖元年,盛行于元代,主要为可汗继位;诸王或外国来朝;册封皇后、皇太子;众臣封尊号以及郊庙礼成、众臣朝贺、大飨(享)宗亲时演出。

蒙古族汗廷音乐经历了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时期、忽必烈汗元朝时期和北元林丹汗时期三个阶段。

1984年在根培庙发现的“蒙古古代音乐乐谱”是《蒙古族汗廷音乐》的原始版本,《蒙古汗廷音乐》是从林丹汗的宫廷流入到民间留存至今,从而确立了蒙古族汗廷音乐传承中阿鲁科尔沁旗的历史地位。

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和挖掘"蒙古族宫廷音乐"工作,将其列为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呼格吉勒图主持下,2009年着手开展了蒙古林丹汗宫廷音乐的挖掘、抢救和恢复工作,成立了蒙古汗廷乐队。

经过精心策划和排练,完成了乐器的复制、乐谱的配器、服装的设计、乐队的排练、舞蹈的编排、舞台的布景、演员的筛选等一系列工作,复原了失传已久的蒙古汗廷音乐,始建于元太祖元年的蒙古汗廷乐队如今在北科尔沁草原上得以重现。

主要特征

蒙古汗廷音乐的乐声雄伟宏大,乐曲有可汗颂、朝廷赞、宗教礼仪、民间谚语和哲理训谕等内容。这些歌曲,有呼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百姓幸福的政治内容,也有表现对君主忠诚拥戴的忠义思想;还表达了尘世无常的佛教意蕴,同时歌颂了蒙古汗国武力征服世界和文治天下的丰功伟绩。

蒙古族汗廷音乐俗称“汗帐音乐”,蒙语称“汗·斡耳朵奈”胡葛吉麽,是在蒙古汗帐或宫廷中表演的专为大呼拉尔岱、可汗、尊臣等敬献的音乐。由乐声、乐曲和乐舞三部分组成,共80多个曲目,有可汗颂、朝廷赞、宗教礼仪、民间谚语和哲理训谕等内容。舞蹈包括“武舞”和“文舞”,具有刚劲、强悍、威猛之势和轻柔、幽美、典雅之风。

主要分《笳吹乐章》和《番部合奏》两个部分。《笳吹乐章》是蒙古汗廷里演唱的礼仪歌曲,《番部合奏》是蒙古汗廷里演唱(奏)的宴乐歌曲和宴乐曲调。

传承保护

内蒙古汗廷音乐,以蒙古族传统音乐为基础,吸收历代多民族音乐和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精华而成,具有中国古代雅乐的一般特征,还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在中华大地上保存至今的少数几种古代高雅宫廷音乐之一,是草原音乐和元代各民族音乐的集大成者,具有世界音乐的品格。

2011年8月,蒙古族汗廷音乐被列入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网络,有修改。

如有侵权,请致函即删。欢迎原创投稿,稿酬从优。

—— 往期精彩回顾 ——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