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宫殿建筑是中国各民族建筑文化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一株奇丽花朵,被中国和世界建筑界誉为“中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的顶峰”,它和隋唐、明清建筑属于中国三大建筑系列,元朝国都大都和明清两朝国都北京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也极负盛名。

      元大都的大明殿可以和中国最著名的三大宫殿—天贶殿、太和殿、大成殿媲美。可惜洪武初年元皇宫除仪天殿(今北海团城承光殿)以外的所有元皇宫全部被拆毁,旧址上营建了明朝皇宫(今故宫),也因为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像大都妙应寺(今称白塔寺)、大承天护圣寺(今称卧佛寺)、白云观等少数寺庙遗留至今,经历代王朝多次修缮多少有些实物可供考查。

      元大都城邑宫殿的雄伟壮观是忽必烈大汗和蒙古历代皇帝实践了窝阔台汗所制定的“奠定世界强国之根基,营造繁荣昌盛之基础”的建设宗旨的结果。尤其忽必烈筹建大都时,与南宋的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所以将这项宗旨更加具体化,要求在两国胜负不见分晓的关键时刻,营建宫殿更要华丽雄伟,这样才能威震四方。从而使得方圆六十里的大都城仅用了18年即全面竣工。

      从人类的审美原理讲,有了居住建筑就有装饰行为。因为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人为物质环境。

      蒙古族土木建筑,经过窝阔台时期肇建哈剌和林,忽必烈时期肇建上都宫殿,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除西征带来的能工巧匠,自己又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而中原地区的人才济济和建筑材料的丰富更是锦上添花,造就了元大都宫殿建筑的辉煌。

      元大都宫殿建筑装饰,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传统风格,同时具有浓厚的蒙古族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

龙和马的图案、雕塑,浮雕是元大都宫殿装饰的主旋律。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其中当然也包括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       龙又是中华各民族人民融合的历史见证。龙是权威的象征,神秘、公正、吉祥的代表。从龙的传说诞生之日起,它在中华大地上传承数千年,长盛不衰。龙的神秘传说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每个生活角落。要说清蒙古族崇拜龙到和中原龙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课题,可能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保留了草原龙文化的原始形态,又融入了中原高度发展的龙文化的传统。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积极接受儒家文化,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总结历代王朝治国安邦的经验。建筑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理所当然受到这些措施的影响,在建筑形式和装饰方面大量接受了中原龙文化传统。把龙的地位提高到和帝王画等号的地位。如《元史·礼乐志》记载,尚未登上宝座的皇帝府第叫作“龙邸”。据罗二虎先生讲:“从元代开始,中央朝廷三令五申地颁布命令,规定只有皇帝和他的某些亲属才能穿五爪龙袍服。其他人不许织造和穿着五爪龙袍。有些官位很高的大臣可穿四爪或三爪龙的袍衣,然而并不称龙袍,而称为‘蟒袍’。于是,五爪龙就演变成为皇帝的专用徽号.

      而且在建筑方面元朝廷也有明确规定,限制龙纹的使用,如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明令天下:“双角五爪龙纹、麒麟、鸾凤、白兔、灵光等臣庶百姓不得使用。”另外,当时藏传佛教为国教,尊藏传佛教大师八思巴为国师,这样藏传佛教的龙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元朝廷,形成了蒙、藏、汉佛教文化相结合的新内容。太阳、月亮、云纹山纹、灵光、莲花纹装饰和其他龙装饰这时有了更高的发展。


元大都平面图设计特点

       元大都的宫殿建筑体现的是汗权至上的思想,所以在宫殿建筑、装饰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求做到高贵华美富丽堂皇。

        元大都宫殿建筑另一方面体现的是蒙古族居住文化和精神面貌,它不同于中国其他封建社会的宫殿规格,具有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现将元大都宫殿建筑平面图设计特点,略作粗浅论述请各位专家指正。拜读朱偰教授大作《元大都宫殿图考》,深有感触,元宫殿平面图设计颇像蒙古族图案“贺乌戈拉吉”( qe uγulaji)的组合图形。

       “贺乌戈拉吉”是蒙古族装饰图案的源泉,它产生的根源是和蒙古族崇拜“长生天”永生不灭、周而复始的哲学观点密切相关的和“万物生生不息,千古绵长”的永恒主题思想连在一起的,所以它的平面图案主要是以连绵不断的长线为主,显示生命的无限延续,永不折断。汉族学者把它叫作:“盘肠”,蒙古族学者则把这个母体艺术的结晶,誉为萦古族艺术之根”。

        元大都的装饰离不开蒙古族图案和中国其他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经过对《元大都宫殿图考》平面图的学习分冒昧地对元大都宫殿平面图形写出了比较文字,仅供参考之用。

        "工"形宫殿——汉族建筑专家称其为工字形建筑,蒙古族建筑家称为“巴图恰合特”( batu čiqtu)建筑,意为“永远解不开的吉祥结”,它来自于成吉思汗的“绰儿罕格儿演变的朝木楚格斡耳朵”。

        对于工字形建筑,蒙古族建筑观有自己的诠释。蒙古族的宫殿管理是来自于对蒙古包的管理,蒙古包圆形平面的利用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北面是主人座位,西面是客人座位,萦古族尚右,东面是家庭主妇操持家务的位置,南面是通道。秩序井然,井井有条,一点也不显杂乱。工字形建筑—“巴图恰合特”式建筑物,前面是朝会、庆典宴饮会见国内外贵宾之处,中间一条大走廊通到后面的办公宫殿和起居宫室,精简了皇帝从起居深宫到会朝大宫时烦琐的宫廷礼仪,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这种建筑形式非常适合北方冬季风雪多,春季西北风多的气候特点。元大都四大宫殿大明殿、延春阁、兴圣宫、隆福宫就是工字形建筑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元大都考古队发现过民间工字形居宅。

        据蒙古国考古学家阿·敖其尔讲:“蒙古国和苏联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三江流域多次发现过‘工’字形‘巴图恰合特’式建筑遗址。T形广场—一蒙古语称为“阿勒罕塔拉贝”(alaqan-talbAi),汉族建筑学家称其为“丁字形”广场。元大都正门丽正门和内城正门灵星门之间,建有锤形广场,左右两侧有长达七百步的“千步廊”。中国历代王朝的广场都是设在宫城的前面,而元大都却把广场设置在外城的正门和内城灵星门之间,一是使内城的“拦马红墙”和“萧墙”(实际上的城墙)显得更雄伟壮观;二是遵循自成吉思汗以来汗王的宫殿前面不能设置任何建筑物和其他宫帐,以保持汗王权威的传统。宫殿前面的辽阔地方只能设广场和祭祀速勒迭,不得做其他之用。三是从蒙古族民俗学角度分析,东、南、西、北都是“长生天永存”的地方,所以汗王大帐总是向南

        世界上皇宫广场或其他广场,均为四方形或长方形。唯独元大都皇宫广场是锤形的,其原因在前章已经讲过,此处不再复述。

         U形平面图——这是蒙古族图案“贺乌戈拉吉”的一种,一般称为“西热”(širge)图案,是桌子的意思,又称为“比土阿拉哈”( bitu aluqa)图案,封闭形锤子图案的意思。元大都宫城崇天门是按这种独特平面图形营造的,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有半个瓮城的作用,护卫宫门;二是雄伟美观。汉族建筑家称为“双阙制”,朱偰教授对此评论道:“双阙之制,不始自元,而以元制与今为最近。”在元大都宫城遗址上改建的明清皇城午门是崇天门旧址,形制也和崇天门一样,双阙制。

         L 形宫殿—这是拐角形平面图,蒙古语叫作“塔拉阿拉哈”( tala aluqa),意为半个锤形,元大都兴圣宫的畏吾儿殿、鹿顶房、盝顶殿的平面图就是半锤形的。

         + 形宫殿—汉族建筑家称为十字形平面图,蒙古族建筑学家称为“陶脑拉金”( tonoljin)或“恰哈特”(čiqa-ta),是蒙古族装饰中常用的一种图案。隆福宫的睿安殿和文德殿、西苑的水晶宫的建筑平面图均为此图案。

         O形亭堂—汉族建筑家称为圆形平面图。蒙古语称为“瀚该”( qangγai)或“温根”(onggen),圆形之意,也是蒙古族装饰图案中常用的一种,象征太阳,也代表蒙古包。万岁山上的金露亭和玉虹亭、西花中圆亭、太液池中犀山台等都是圆形平面图。

        元大都诸建筑中最典型的蒙古包式土木建筑是仪天殿。据《金鳌退食笔记》记载:“在金鳌玉竦桥下之东,围以圆城,设以脾睨自两掖洞门而升,中构金殿,穹窿如盖,华榱绮牖,旋转回环,俗曰‘圆殿’”。

         承光殿是元代瀛洲岛上的圆殿,又称仪天殿,明代易为承光殿,之后多次修缮更新.从“穹窿如盖”四字中可知仪天殿是蒙古族常用的“崩布格尔”顶,也就是蒙古包顶式的建筑,从“圆殿”一词中也可以知道原来仪天殿是萦古包形状的建筑物。

        另外,隆福宫西御苑也有一个圆殿,想必也是蒙古包式建筑。元大都诸宫殿中,有棕毛殿、水晶宫、恰恰尔宫、失刺斡耳朵,也许其中之一就是圆殿建筑

        长方形平面图宫殿—蒙古语称作“黑雅格”( qiyag),又称“乌日塔都日布勒金”( urta dorboljin),以著名的广寒殿为首的元大都众多宫殿的平面图就是这样的。如:万岁山上的延和殿、介福殿、仁智殿,隆福宫的针缐殿、西苑的歇山殿、兴圣宫的奎章阁、延春阁的宸庆殿、清宁宫、慈福殿、明仁殿、大明殿的宝云殿等。

         “□”正方形平面图—蒙古语称作“都希”(duši),是铁砧子的意思,又称作“都日布勒金”( dorboljin),是四方的意思。蒙古族图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元大都正方形平面图的宫殿较多,如荷叶殿、温室浴室、妃嫔院等。

             八方形平面图,蒙古语称作“纳玛拉金”(nay—imalajin),大多采取了综合性组合的图形

            六方形平面图—蒙语称作“吉如古拉金”〔 jira'γulajin],是六方形的意思。瀛洲殿、方壶殿就是这种图形的平面图。

        还有三角形图(△),蒙古语称“古日巴拉金”(γur—baljin),又称“川|金”( čoyijin)、“川东

čoyidun)、道日木”( dorom)等。在元宫中御苑、灵囿中的亭台多为此形状。宫殿的瓦顶,主要是以“崩布格尔”( bümbüger)和“脉罕”( mayiqan)即歇山顶为主。还有硬山、卷鹏、悬山、攒尖、盝顶等多种形式,采取单檐、重檐等不同形式,不拘格地和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风格。

        蒙古民族由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在短时间内崛起走向世界,其特点是人口少,能量大,入主中原以后肇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宏伟、最先进的、最有民族特色的大都城和金碧辉煌

的宫殿群,为世人所惊叹。这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骄傲。据学者不完全统计,元大都宫殿大概有112座,其中不可考证的有50座,可谓庞大宏伟,深邃莫测。蒙古族建筑学是中华民族建筑学的一部分,蒙古族建筑文化体现了蒙古

民族人民的智慧、坚强心灵、内心世界、审美观和创造才能,并以自己独特的蒙古民族风格,在中国和世界建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著名的建筑家,主持美国故都费城城市规划20年之久的培根年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这个中国城市是作为封建帝王的住所而设

计的,企图表现出这里乃是宇宙中心。整个城市深深沉浸在礼仪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它的(平面)设计如此杰出,这就为今天的城市(建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

         随着元上都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建立“元上都学”和“元大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今天对元上都、元大都的发展研究已发展成为蒙古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元大都宫殿的鸱吻和脊兽


      元大都宫殿的鸱吻和脊兽的设置很有特色。中国建筑物的鸱吻和脊兽何时用于宫殿装饰,最初见于汉代有关文献原来用意是为了辟邪祛灾的,相传东海深湖处鱼虬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它的尾巴很像鸱,古代人迷信,认为它是水中灵牲,可以消除火灾,便在宫脊两端营造它,一是求平安吉祥,

二是有审美作用,三是有一定的防水作用,保护建筑物。

       虬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鸱是鹞鹰,又称雀鹰,是善于捕捉小动物的猎鹰。到了元代,鸱吻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改用趴蝮,趴蝮是龙的儿子,能吞水吐水,洪水来了能吞掉,火灾发生了能吐水灭火。蒙古族叫作龙(lu),音近似“鲁玛特尔( matar),蒙古语是鳄鱼之意,实际上龙是由鳄鱼演变来的虚构动物。同时龙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图腾。

      自汉代以来,脊兽从5个发展到了8个,基本内容为仙人、獬豸、斗牛、狮子、凤、龙、行什、海马。到了元代宫殿脊兽的排行和数字有了新的变化,脊兽从8个变为9个,九是蒙古族的吉祥数字和最大数字,有给最尊贵的客人送九九八十一种礼品的风俗。其中新增加了一个叫作狻猊的

动物。狻猊又叫猃狁,钱玉林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辞典》的解释为:“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猃狁’‘荤允’‘荤粥’‘鬻’‘薰育’‘严允””等。相传远古时鲁遭黄帝驱逐离开中原地区,殷周之际游牧于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宁夏、内蒙古西部。西周初期其势渐强,成为周王朝一大威胁。周宣王曾多次出兵抵御,并在朔方建筑城堡,春秋时被称为戎或北狄。一说猃狁为匈奴的先民。

      有的民族学专家认为蒙古族族源是和匈奴或匈奴的分支东胡或北狄有渊源关系。满昌教授说:“猃狁是蒙古族形成之初的一个部族,早在一万年前已经有之‘君’,处于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时,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发展过程对猃狁一词,最权威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猃狁“居于北蛮。

      清末萦古族史学家拉喜彭斯克所著《水晶珠》把猃狁注释为:“蒙古族古代名称的汉语写法,是蒙古族的别称。猃狁二字之意是:猃字之意为长嘴的狗,狁字之意为狗,猊字之意为狮子。”到此,狁猊一词的意思非常明确了,是“北方之狗”的意思,但这绝不是污辱之词,蒙古族的古老图腾

是“长生天”,民间还有关于狼狗和鹿的传说。《蒙古秘史》写到蒙古族祖源时说:“当初之朝的人祖,是天生一个苍色

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猃狁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乞颜”(či yan)部落名称的译音记录。学者研究证明“苍色的狼”( bürte činuwa)和“惨白色的鹿”( qua maral)都是蒙古语,都是人的名字,并非狼和鹿。

      拉施特的《史集》写道:“乞颜在蒙古语中,意为从山上流下来的狂暴湍急的‘洪流’。因为乞颜人勇敢、大胆又极其刚强,所以人们以这个词为他们的名字。”

      从以上分析,猃狁无疑是指蒙古族先民,那么,猃狁(狁猊)为什么出现在元大都宫殿装饰上呢?这大概是元大都的总设计师忽必烈薜禅汗和元大都工程总负责人刘秉忠为了永远纪念蒙古族的祖先,而在蒙古族建筑学上所建树的个成功实例。

       陶宗仪所著《元氏掖庭记》记载:“元祖肇建内殿,制度精巧……霞沙为猊,怒目张牙,有欲动之状。”“c池之旁一潭曰香泉潭,至此日,则积香水以注于池,池中又置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这里描述的“怒目张牙”9“温玉狁猊9”“白晶鹿”都是和蒙古族族源、图腾传说、崇拜相关的产物。马是蒙古族人的终身伴侣,马和蒙古族人的亲密关系是为世人所敬佩的。

       元代建筑的脊兽从前朝的6个升格为9个,其序列安排是:

       ①狻猊——见本文前半部。

       ②凤马——一蒙古族原来叫作“海木尔”( qaimor),是有朝气、有福气的意思,一般是方尺白布上画着一匹骏马驮着三宝的图形,悬挂在高处,三宝蒙古语叫作“钦德玛尼( čindamani),象征大汗的威德,可通天庭—“长生天”。后来由于藏传佛教的融入,上面开始写经文,又有了招财进宝、辟邪安康之意。蒙古族庙宇、敖包、牧民住宅门前都设有挂凤马的玛尼杆(manibaγana)的经文杆。

       ③海马——蒙古语叫作“阿日玛那”( armana),是大海之马之意。蒙古族历来把最高的山称为“松布尔·阿古拉( sünbür aγula),即须弥山,把最深的沧海称为“松达赖”( sung dalai),是大泽大海之意。蒙古族认为大海中也有长翅膀的天马,通天通地,象征成吉思汗的恩德无处不在。忽必

烈薜禅汗下令雕刻的宫廷大酒瓮“渎山大玉海”就有长翅膀的海马的浮雕。

       ④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来龙的形象是见于民间传说和神话。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三件五龙实物,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千百年来使人难以揣测的神秘怪物—一龙的基本形象。其中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6000年前的碧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陆思贤教授的大作《内蒙古草原是龙的故乡》对蒙古草原是龙的发祥之地进行了权威的解释。龙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共同图腾。蒙古族民间故事中对

龙有多种描述,是蒙古民族崇拜之物。因它有呼风唤雨、驾驭宇宙乾坤、翻江倒海的本事,蒙古族称它为“鲁斯汗”(luus- in qayan),是大汗(龙王爷)之意。因此,元代建筑物的鸱吻上龙作为辟邪祛灾的形象出现了。据满昌教授介绍,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座古庙中藏有一个18米长的鳄鱼,头上刻有畏吾体蒙古文玛塔尔( matar),即鳄鱼,据庙里喇嘛介绍,此物已藏500余年的历史了。似有鳄鱼来代替龙的嫌疑,大约是元末遗物。

      对于龙的来历,学者们有多种解释,有蛇、蜥蜴、水马、河马、鳄鱼等,王大有先生论证了“龙的原形为恐龙”,这个观点被各家所接受、认可。蒙古族民间吉祥动物图画“四瑞”(鸽子、大象、兔子、猴子)、“四强”(龙、马、狮、凤凰,另一种说法为龙、凤、豹、麒麟),图中就有龙的形象。所以龙的形象作为脊兽装饰出现在元代建筑物上是理所当然的事。

      龙虽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共同图腾,但具体到蒙古族对龙的崇拜,他们有自己的解释。马和蒙古民族有不解之缘。民间有神马,蒙古语称 bilig-in qeger或称作 ajinai qülüg和海马( aramana)的说法,认为龙是由海马演变为由马头、牛耳、鹿角、熊蹄、鸾爪、蛇身、鱼鳞形成的巨大怪物。这是和蒙古族游牧经济、自然环境相适应而产生的神秘崇拜动物。

      三星他拉出土的碧玉龙问世之初,好多人认为它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猪头玉龙。经多方考察,最后才断定它就是游牧民族的马头玉龙。

       ⑤凤凰—蒙古语称作“戈尔迪”(γaridi)(雄性)“格尔迪”( geridi)(雌性),蒙古族“四强”动物之一,是和睦吉祥、美丽纯洁的总代表。

       ⑥牤牛—牤牛是一种公畜,蒙古语叫作“布哈”(buqa),是力量和滋生延续的代表。元代以前建筑上叫作斗牛,据说是汉族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牛头龙尾,身披鳞甲,是除祸灭灾的吉祥物。

       ⑦狮子——一蒙古族叫作“阿日斯郎”( arsalan),是百兽之王,蒙古族崇尚的“四强”动物之一。

       ⑧鱼——元代以前建筑上叫作押鱼,是汉族传说中的海中异兽。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元代建筑上变成了鱼,演变为鱼的原因是元朝崇尚藏传佛教,把佛教立为国教,藏传佛教的“八祥”图广泛传入萦古地方,蒙古族寺庙、王府建筑装饰中多用此图案,后来在蒙古族家具摆设中也多用此图案。“八祥”图在蒙古族地区流传中演变为“七宝八祥”图。详述见后面章节。

       ⑨獬豸—汉族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辨清是非好坏,见了坏人即前去顶撞,象征皇帝“光明正大”996“≤大公无私”6“坚持真理”等原来元代以前的建筑物的脊兽上安置的“仙人领路(又叫作骑凤仙人)和“行什”等,在元大都宫殿上基本不再设置了。

       元大都宫殿上的鸱吻和脊兽的设置,尚没有发现明文规定,中国历代王朝宫殿的鸱吻和脊兽的设置也不是千篇一律

的,有各自的风格。但元代官员府邸和墓室的规格和装潢图案,却有严格的明文规定。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