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居住着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蒙古族。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点缀着洁白的蒙古包,白色的羊群如珍珠一样散落,这就是蒙古族牧人的生活场景,而在他们日常生活与宗教信仰中,也随处可以看到白色。

  蒙古族喜爱白色,既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与宗教信仰和本民族传说有关。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那里冬季漫长寒冷,举目四望,一片皑皑白雪。对于白色,蒙古族不因其过于素冷而感到不适,却因其纯白、洁净,作为象征本民族始祖和崇拜的天神的形象。51861512960842.jpg

  在蒙古族中,一个关于这个民族 祖先起源的传说广为流传。蒙古族姑娘萨日娜讲述了这个传说:

  “在我们蒙古族第一部有文字的历史书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 说,说蒙古族是由上天所生的苍狼与白鹿结合而产生的民族,所以蒙古族便认为自己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 

  从人的生理感知角度来说,白色能够满足视觉生理平衡的要求,是中性的色 彩。白色的视觉感知度要比其它颜色高得多,非常引人注目。另外,白色一尘不 染的特征,会使人们体会到纯洁、光明、洁净、正直等心理暗示。中国社会科学 院民族研究所的教授何星亮先生解释说:      

  “从文化角度来看,一些习俗对民族文化也有影响。这与他们(蒙古族)崇拜 的颜色也有关系,像牛奶、羊奶、毡房都是白色的。” 

  何教授说,色彩习俗与民族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草原, 在长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奔放、豪迈不羁的民族性格。他 们所向往的是博大、苍凉、凝重的美,而茫茫白色,冷静、素洁的特点,恰好迎 合了这种口味,取得了以静制动的效果,得到蒙古族人民的普遍喜爱。 

  蒙古族对白色的崇拜也体现在其日常生活习俗中。比如,蒙古族在敬神和迎 客时,都要献洁白的哈达,给客人敬献用银碗盛着洁白的马奶酒。蒙古族牧民对 白马、白骆驼尤其喜爱,把它们看成是能为家里带来好运和财富的吉祥之物。

  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也体现出白色崇拜的印迹。蒙古包一般用白色毡布搭建 ,与草原上白色的羊群一起,体现着蒙古族崇尚白色的传统。而蒙古族历史上著 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逝世后留下的“八白室”,即八个白色密封的帐篷 ,更成了蒙古族崇拜的圣物。

  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后代将其用过的马鞍、战旗、马鞭等 遗物,放置在八顶白色毡帐内进行供奉,并规定了专门的祭文和祭祀礼节,要求 各地在一年中的四个季节里分别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从此以后,散布在各地的 蒙古族,都以拜祭“八白室”为荣耀,并把这种祭拜作为缅怀祖先、追忆历史的 重要形式。

  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也形成了一套与白色有关的习俗,吃“白席”就是其中 之一。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吃“白席”是在丰收、或是战士打了胜仗凯旋的 时候,表示吉祥和幸福。这里的“白席”是指以白颜色食品为主的宴席,食物以 奶制品为主。有着成群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白色奶制品种类繁多,奶豆腐、奶 酪、奶茶、奶酒、奶渣、酸奶等,都是蒙古族日常食物。蒙古族妇女阿拉坦其木 格是一位做奶食的高手,她告诉我们:

  “蒙古族的奶食制作方法就是把新鲜的牛奶放在火上加热,加热后牛奶上面 形成的一层油皮就是奶皮,再继续加热,蒸发掉水分,再挤压成形,就是奶豆腐 了,而剩下的就是奶渣。”

  在蒙古族婚礼中,白色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订亲仪式上,双方要献哈达,其中以白丝绸哈达最为贵重。在订婚的酒宴上,媒 人要给女方家送一瓶酒,这酒要装在白色的瓷瓶里,并要附上白色的哈达、奶食 等物品。新郎在迎亲的时候,腰上要围一条白布,并要与新娘同喝一碗洁白的鲜 奶。举行婚礼的庆典上,主持人会把新郎与新娘的双手一起放到一个白布口袋里 ,再一同行礼。

  如果你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做客,好客的蒙古人会为你献上洁白 的哈达,敬上一碗银杯盛着的马奶酒,你也可以住进白色的蒙古包中,亲身体会 一下草原上的白色魅力!

蒙古族传统的娱乐,主要有赛马、摔跤、射箭、音乐、舞蹈等。赛马、摔跤、射箭历史悠久,早在七百年前就闻名于世。那时弓箭是狩猎的工具。 骑兵以弓箭作为进攻和防御外敌的武器;摔跤是训练战士体魄的手段。从那时起,部落中部有“那达慕”(游艺)活动,而赛马、摔跤、射箭是那这慕的主要内容, 在草原上广泛流行。到了元朝,统治者更明确规定,蒙古男子必须具备赛马、摔跤、射箭三项技能。此后,蒙古族“男子的三顶竞技',便成了衡量男子有无本事的标志,并且成为各种庆祝活动和集会的主要内容。 

  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 每年牧业年度基本结束的六、七月间举行那达慕大会,小者苏木,大者全盟甚至其他盟市派员参加。 他们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赛马活动。赛马人数,多少不等,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人;赛马人的年龄,有五、六岁的男女儿童,有青壮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比赛开始,赛马人跃马竟驰,争先恐后,扬鞭飞奔,观众欢呼声震撼大草原。当骏马疾驰的时侯,赛马人骑在马上如腾空一般,表现出娴熟的骑艺。此赛结束时,取上名次的马匹排列在主席台前, 台上人有专门朗颂赞马诗,并为取得第一名的骑马人身撒奶酒或鲜奶子。随后依次授奖。 

  摔跤: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体育活动,群众赞扬摔跤手是草原上的英雄好汉。蒙古族的摔跤,即不同于中国式摔跤,又不同于日本的相扑,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蒙古式的摔跤是轮着摔,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报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年龄、不限体重。 安排对手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员负责,不争取摔跤人的意见,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一跤定胜负。摔跤手的服饰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班斯拉)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是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卓都格),背后中间有圆形银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子上常套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顶圈”姜嘎“,看上去煞有威风,很有点像古代骑士。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的空地,观众席地而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间进行比赛了。比赛前,双方都有人放声高唱挑战歌,以助声势,唱两遍之后,双方摔跤手跳跃而出.亦向观众致意,比赛就开始了。顷刻间争斗相扑,盘旋相持,腿膝互击,直至一人倒地,即决出胜负,然后胜者扶起败者,握手而散,最后确定冠、亚军名次授奖。 

  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军事训练,后改为娱乐的活动。分静射和骑射两种。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不限,一般规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轮射完,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名次,对优胜者给予奖励。比赛的路道常为四米宽, 半米多深,八十五米长的一条沟。靶位设三个,第一靶是在二米高的木架上挂一个一立方尺的彩色布袋;第二靶是个约一立方尺的白布袋;第三靶是等边三色形的白布袋, 三个布袋里装的都是棉花。第一、二靶位在射手的左侧,第三靶应在射手的右侧, 靶位之间相距约二十五米,跑道中心线与靶位之间相距二米。 比赛开始前,射手身穿紧身彩袍,背上弓箭,乘马到起跑线。当裁判员发令后,便开始起跑,同时抽弓搭箭,瞄准箭靶,当射中靶上的某一环时,靶环便自动脱落,观众不断给优胜者喝彩助威。这种比赛活动,直到今天仍然是广大牧民所喜爱的一顶娱乐活动。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