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英雄

CPC Founding Day

 


        中华民族有着五干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 文化历史悠久, 色彩丰富, 这是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 既有高度发展的汉族文化, 也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少数民族独特的创造和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光照寰宇, 绚丽多姿。而少数民族英雄是其中最为耀眼的群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满族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
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
  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满族
八旗子弟蒙古骑兵兵800余人参战,牺牲200余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
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
  在第三次
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牺牲者众。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
  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各
少数民族人民积极投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曾率部用
大刀日军作殊死搏斗的满族将领佟麟阁,倒在了日本人的炮火轰炸中……
  华北,
回族英雄马本斋率领广大回族同胞,与日军苦战870余次,病逝疆场……
  武汉,蒙古族
舰长萨师俊在打完最后一发炮弹后,与中山舰一起沉入滚滚长江水中,誓死捍卫着海军的尊严。
  在呼和浩特,
蒙汉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了以蒙古族为主的蒙古抗日游击队,并迅速扩编为拥有三个团的大青山骑兵支队
  在著名的
台儿庄战役中,卢汉率领的云南各族子弟组成的滇军第六十军,坚守禹王山20天,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为台儿庄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该军的重要领导人如军长卢汉、副军长兼184师师长张冲,182师师长安恩溥等都是少数民族。
  在湘鄂西,八千
苗族战士开赴湘北前线,成为日军西进途中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壮乡广西,从桂北的壮乡瑶寨到南疆的海岛
边关,从桂东南的富庶田园到桂西南的偏僻山村,到处都有自发的少数民族民众抗日武装组织:抗日游击队、妇女游击队、自卫军、自卫团、自卫队,抗日敢死队义勇军、义勇队,抗日壮丁团、战工团、锄奸游击骨干队、民众战斗司令部、农民武装队、英勇抗日军和民军……
  在云南,白、傣、黎等少数民族
群众,肩挑马驮,遇山开山,遇水修桥,保证了滇缅公路的畅通,无数抗日物资正是通过这条大动脉输向了全国的抗日战场
  在海南,孤悬海外的各族人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成立了
琼崖抗日独立游击纵队,到抗日战争胜利时,琼崖纵队已经解放了海南五分之三的地区。
  在被日军蹂躏50年之久的台湾,抗日的
火种从未曾熄灭,阿里山台湾义勇军的斗争,一直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贵族出身,善骑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咸丰五年(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林凤祥、李开芳,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八里桥之战中,因指挥失误,以骑兵正面进攻英法联军,致使所部马队不敌联军炮火而溃,继而冲乱步队,清军大败,退至京城西南,致使联军在圆明园、京城肆行暴虐,被清廷革去爵职,仍留钦差大臣。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入山东清剿捻军,在菏泽高楼寨之战中,中捻军伏击,所部七千余人被歼,率残部退据郝胡同村,复被围。半夜突围,逃至吴家店,为捻军斩杀。

       僧格林沁是清廷倚重的大将,善于治军,所部为清军精锐。但气性骄横,不谙敌情,恃勇少谋,作战往往只图近利,谋不及远,终至覆军丧命。此后,清廷只得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军事统帅以及湘军、淮军。

 


    裕谦(1793-1841年),蒙古族   原名裕泰,字鲁山、衣谷,号舒亭,镶黄旗(今锡林郭勒盟商都镶黄旗)人。一等公班第曾孙,察哈尔都统巴禄之孙,出身于将门世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先后任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湖北荆州知府,武昌知府、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鸦片战争时,裕谦守卫定海,壮烈殉国。追赠太子太保,谥靖节。

 


      乐善(1807-1860)   蒙古族   清朝将领。伊勒忒氏。蒙古正白旗人。历官云麾使、参将等。1854年至1855年曾随胜保于独流、阜城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其后在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59年赴僧格林沁天津军营,协力防御再度北犯的英法侵略军。同年6月25日英舰侵入大沽,督率守军英勇反击,击沉敌舰多艘,毙敌数百名,取得大沽之捷,遂由河北镇总兵升为直隶提督。1860年夏,英法舰队集结于大沽口外,僧格林沁令其撤出北岸炮台,不从,并将提督关防交与僧格林沁,率所部誓与大沽共存亡,坚持战斗10天。8月,敌兵由北塘登陆,自石缝炮台将其击败,不幸我方火药库中弹失火,守兵死伤多人,敌又乘势反扑,炮台失陷,英勇殉难。


      萨师俊(1895年-1938年),蒙古族  字翼仲,是中华民国海军军官,生于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今福州市市区)的雁门萨氏家族,以中华民国海军中校军衔担任中山舰舰长,1938年10月24日在指挥中山舰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武汉会战时阵亡于长江江面上,时年43岁。是抗战中阵亡军衔最高的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后被追授海军上校军衔,进灵中华民国忠烈祠,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都对其赞誉有加。2014年9月,萨师俊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粟裕(1907-1984),侗族  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逝世。


      关向应(1902-1946),满族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后从事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及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1932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曾坚决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1937年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1946年病逝于延安。2009年,关向应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佟麟阁(1892-1937),满族,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2014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回族  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卢汉(1895年-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高级将领。1914年,卢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任卢汉为六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等著名战役,升任军团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

       日军投降后,率部赴越南受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蒋介石解除军政大权后,任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继龙云之后,成为新一任云南省主席,在中华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义。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4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张冲(1901(辛丑年)-1980(庚申年)),彝族    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县)人。1901年1月25日,张冲生于云南省泸西县,幼年的张冲读过私塾,后入乡和县城小学读书。他生活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年代,他自幼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深有体会,培养了同情劳动人民和富于反抗黑暗势力的精神。15岁时智退土匪,被当地群众誉为"小孔明"。妻惠国芳。

       云南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深入边疆和大小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特殊作用。

      1954年以后,曾任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委主任、中共云南省省委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并当选第一、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2006年10月05日),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廖汉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原委员,国防部原副部长,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2006年10月5日6时30分,廖汉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安恩溥(1894-1965),彝族   云南省镇雄县人,青年时期投笔从戎,参加护国军,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逐步成为滇军高级将领,先后在滇军中担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抗战期间,转战湘鄂赣,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又驻守南滇与日寇抗衡。此后,放弃行武生涯开始从政。1949年12月9日在云南起义,1965年12月25日在昆明病逝,终年71岁。

      解放后历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云南人民委员会委员、民革云南省委员会委员。

 


     项从周,苗族,清咸丰六年(1856年)生于西畴县锅底塘村。同治二年(1863年)随父亲项正清迁居猛硐村。到猛硐后,项从周被派去当梅土司的长工。由于项从周聪明好学、勤劳勇敢,被梅土司派去越南老寨马宗头(苗族)处学艺,马宗头叫他的武术教师马飞天给项从周传授,数年后项从周练得一身好武艺。光绪九年(1883年)法军入侵越北,侵犯中国边境,梅土司任命项从周为寨老,驻守猛硐,自己带领部分群众下船头抗击法军。项从周邀约了他的17个郎舅弟兄和猛硐一带的各族群众,饮"鸡血酒"为盟,带领各族群众利用长矛、大刀、火铳、毒弩、滚木擂石等古老武器抗击法军,击败法军的数十次进攻,把法国人赶出猛硐地区。因项从周抗法有功,清政府封他为南防统带,管辖麻栗坡、马关、河口3个边境地区的边防任务,养兵千余人,年饷银 3600两,并把猛硐一带长约60公里、宽约 15 公里,即猛硐上、中、下等 55个村寨土地赐给项从周作世袭衣禄之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又赐给项从周一面长6尺、宽2尺的红缎锦旗,上书"边防如铁捅,苗中之豪杰",上款"赐给项从周永镇边疆",下款"大清光绪二十八年"。项从周镇守猛硐后,法国人视为眼中钉,在武装进攻、威胁利诱均未得逞的情况下,贿赂老寨人王鼎魁诬告项从周在猛硐自立为王,盖有铁瓦铜柱宫殿,儿子称太子,招兵买马,有反清迹象。清政府责令云贵总督克日剿灭项从周。当清军开到开化(今文山),前军密探回报,项家称王造反并无此事,清致府又派人前去调查,结果"项从周坚持抗法多年,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他家住的是竹瓦茅屋,吃的是包谷杂粮",清政府才放心,称项从周是"南天之锁钥"。民国3年(1914 年)项从周病故,享年 58 岁。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