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
-
寒冷冬日,蒙古族是这样防寒的!
游牧色彩——蒙古族皮毛服饰古代蒙古族逐水草而居,迁徒游牧,生活在气候寒冷的恶劣环境中。因此他们多以皮毛做为自己的服装主材。在最初的狩猎时期多以兽皮做为服装的材料,但随着游牧业的发展,五蓄皮毛代替了珍贵动物皮毛。蒙古族皮毛制作的服饰在蒙古族服饰文化中可谓是重墨异彩的华章。它折射出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对五蓄皮毛的熟练掌握和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基础上节约资源、一物多用的淳朴节约的生活生产方式。蒙古族利用五畜皮、毛制作的服饰主要有皮毛朝外的“答忽”,毛朝里的“乌土木勒德勒”、吊面的各种“德勒”、毡质的“贺布能”、各种皮帽和...
2019-01-17 18033 -
蒙古族“百礼之首”—— 哈达
蒙古族礼敬用品中,哈达为上者。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长辈或拜佛、祭祀、婚礼、拜年等隆重的场合中,敬献哈达是蒙古族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它是蒙古民族表达内心热情、敬重、虔诚、祈盼、夙愿、向往吉祥如意的圣洁之物。蒙古民族崇尚哈达的习俗由来已久。关于它的起源,研究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说法。手捧哈达迎接远方的客人其中一种说法是“哈达”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时。他于1244年随其叔父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前往西凉(亦称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元世祖继位后,八思巴被尊为国师、帝师。1265年他第一次返藏时,...
2019-01-17 17240 -
卜·图力更 | 为民族语言文字辛勤耕耘五十载
为民族语言文字辛勤耕耘五十载记我区著名蒙古语言学家卜·图力更研究员“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930 年冬,卜·图力更出生在阴山下土默川一个清贫的蒙古族知识分子家庭。幼年生活困顿,三岁丧父,他随母亲寄居于外祖父家中,度过了一生难忘的幼年时代。也许是由于生活的过多磨难,从小就懂得了许多事情。1938 年,他进入土默特小学蒙文班学习。少年时期的他酷爱读书,刻苦自励。从那时起,他已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民族语言扎扎实实学好,为发展蒙古语言文字而勤奋努力。卜·图力更先生的论文和著作手...
2019-01-17 12041 -
内蒙古各个旗县名字的由来.....
科左后旗&历史乌兰浩特---蒙语意为红色的城,故有红城之称,得名于其第一任首府之地位。1945年,中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了,因其是红色革命政权,故将王爷庙更名为乌兰浩特,即红城。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城市。公元十六世纪,蒙古封建主阿拉坦汗率领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地区。1581年,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大兴土木建城,并用青砖修起城墙,把房屋等围起来,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所以起此名。包头——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即“有鹿的地方。位于内蒙古中部,是新兴的钢铁工业名城,有“草原钢...
2019-01-17 11668 -
蒙古族服装服饰还隐藏着这些小秘密~
11月19日至21日,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1400㎡演播大厅如火如荼地举办着。舞台上的服饰瑰丽炫目,精巧绝伦,仅仅是派系的多元、款式的丰富就足以让人咂舌,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记者今天就要让大家在一饱眼福的同时,涨涨知识。头饰中的小秘密这是来自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旗的民族服饰,要说它最大的特色,那就是头饰,仿佛扇子一般从两边延展开来。看着是不是很正式?那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那是因为,蒙古族女孩在出嫁时要佩戴这样的头饰,见新郎前可以将两边的”扇延“合起来挡住自己的脸蛋。是不是有点...
2019-01-17 14387 -
中国首位飞机设计师—巴玉藻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草原报喜·喜报天下巴玉藻巴玉藻(1892-1929年),字蕴华,蒙古族,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人,早年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后留学英、美国,学习机械和航空,成为航空界早期国际一流的飞机设计师.回国后,任教于海军飞潜学校,并主持创建了国内最早的海军飞机制造厂,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并研制出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水上飞机,成为中国最早的航空先驱之一,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简介1909年,被选派赴英留学,学习制造船炮。次年考入阿姆斯特朗学院学机械工程,继入唯喀斯厂实习。1915年转赴美国留学,考...
2019-01-17 14501 -
民俗 | 胡镊子系列八字胡藏品欣赏「第二十八期」
不用刮胡刀刮胡,却有用手指或钳子拔胡的习惯,以为这样可以把胡子连根拔掉,拔得干净,由于经常的拔胡须受到刺激,使再生长出的胡须变形,变色,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破坏容貌。而且拔拉胡须损伤周围组织,轻者产生疼痛,如不给予及时处理,往往细菌可以损伤毛囊,引起毛囊炎,炎症再扩展则成疖肿以至蜂窝组织炎,此时虽治愈,也常常留瘢痕或永久性脱毛。胡子是男子汉的特征之一。男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逐渐长出胡子来,由少到多,由细到粗,越长越旺盛。可是有的年轻人不喜欢长胡子,总是一根一根的把胡子拔掉,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有时甚至招来疾病。推荐...
2019-01-16 11575 -
民俗 | 油壶ᠭᠠᠥᠯᠢᠨ ᠪᠤᠷᠪᠢ系列八字胡藏品欣赏「第三十期」
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都叫它“ᠭᠠᠥᠯᠢᠨ ᠪᠤᠷᠪᠢ”,意思是油壶。过去蒙古族游牧生活的时候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之一,铜的比较多见,还有皮制的,纸制的都有。大的可以容80-100斤,小的只容半斤左右的。小的或中型的用它来装各种各样的油类,特大的是在沙漠腹地或离水源较远的牧区人们用它来驼水用的容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慢慢的失去了昔日的用途,当成藏品来欣赏。推荐阅读民俗文化|精美绝伦的鼻烟壶鼻烟壶 | 鼻烟到底是什么烟?...
2019-01-16 12359 -
民俗 | 嘎屋系列八字胡藏品欣赏「第二十九期」
嘎乌是藏语的音译,指护身佛盒。盒里一般装有小佛像、印着经文的绸片、舍利子或由高僧念过经的药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等。其中,以活佛的尸身血水和泥做成的佛像或泥片最珍贵。嘎乌质地有金、银、铜三种,盒面上多镶嵌有玛瑙、松石,并雕刻有多种吉祥花纹图案。嘎乌形状、大小不尽一样。男子一般用方形的,女子用圆的或椭圆形的。佩戴嘎乌也极为讲究,男子一般斜挂于左腋与左臀之间,女子则用项链或丝绸带套在颈上悬挂于胸前,四品以上贵族则将嘎乌戴在发髻中作为官位的标志。推荐阅读民俗文化|精美绝伦的鼻烟壶鼻烟壶 | 鼻烟到底是什么烟?推荐...
2019-01-16 11591 -
艺术家笔下的蒙古马
蒙古马是有灵性的,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以不同视角延续着“马”这一永恒的主题。 蒙古马的内涵是草原,它富于民族文化底蕴,并深入心灵。当今蒙古马绘画的形式多元,画家用蒙古马来表达童年时牧马的乐趣。蒙古马·美术篇作品 胡勃《夜色》1984年 妥木斯《叙》1981年 詹建俊《马群》1976年 侯一民《内蒙古边境》1987年 金高《挤马奶》1985年 冯远《天边》2012年 李爱国《铁流》1987年 尹瘦石《塞上行》1982年 包青林《马与牧人》1986年 龙力游《天边的信息》2006年 孙志钧《草原...
2019-01-16 15195 -
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
一般认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家族。而婚姻是家族的构成、发展与延续的源渊所在。因此,在介绍元代蒙古人婚姻习俗时,同时介绍他们家族构成、发展概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婚姻习俗惯制。1.婚姻俗制与家庭据文献记载,蒙古族这一古老的共同体中,较早地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并成为蒙古族婚姻制度的主流而牢固地流传下来。《元朝秘史》一开头就说:“成吉思汗的先祖,上天由命的孛儿帖赤那,其妻豁埃马阑勒,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住着,生一子叫巴塔赤罕”。可见,大约八世纪中叶以前蒙古社会中已确立了个体家庭 (上限无法确定)。这种家庭由双亲...
2019-01-16 19151 -
蒙元时期蒙古贵族头饰——姑姑冠
蒙古族服饰,是蒙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蒙古族服饰的形成经历了数百年,服饰中包含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才华并借鉴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服饰文化。姑姑冠(来源于网络)“姑姑冠”一词有多种叫法,有“顾姑冠”、“罟罟冠”、“孛黑塔”、“固固冠”、“罟罛冠””咕咕冠”等同音异字的叫法,其实“姑姑冠”是“孛黑塔”的蒙古语音译。姑姑冠作为蒙元时期蒙古妇女最典型的冠式,为贵族妇女所独有,在中国历代服饰中绝无仅有。当时已婚贵族妇女和宫廷帝后佩戴姑...
2019-01-16 31607 -
蒙古往事:永恒的传统装束
蒙古不同部族的装束,估计是上世纪早期,由欧洲专业摄影师拍摄。蒙古装束自成吉思汗以来的变化应该很小,因为草原生活方式没有大变化,蒙古各部的传统传统装束是适应草原生活的自然演变结果。像卫拉特蒙古(Ойрад),佩哥萨克马刀。瞎猜猜,老韩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知识。那时候佩盒子炮,比现在带个劳力士还有份儿,不是一般人。估计就是上面的骑马人。不像我们老家的贫下中牧。没有中央空调,蒙古袍就是便携空调系统布里雅特,maybe?男人的袍子被挂开了口子,这个老婆也不马上给缝好土尔扈特?鞍辔齐全,好像还有银饰,起码相当于现在开个小宝马BM...
2019-01-16 11254 -
蒙古往事:旅蒙商和俄罗斯商人
有文章说1915年在库仑的中国商号和工厂作坊有500家左右。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商业数量要少一些。俄罗斯和欧美商号在蒙古的生意主要是矿业,洗羊毛,鞣制皮革,肥皂,肉类加工(香肠),酒厂......1920年的蒙古革命算是民主革命,没暴动和阶级斗争56的,因此经过动荡(疯男爵的血腥统治)留下来的外来商人,在革命后,仍然马照跑,舞照跳(了许多年)。下面的照片大部分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的。...
2019-01-16 12332 -
蒙古与景教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蒙古诸部中有许多部落已信奉景教。分布于土拉河、鄂尔浑河流域和杭盖山东段地区的克烈部,克烈部以西至阿尔泰山一带的乃蛮部,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阴山以北的汪古部,都早已接受了聂思脱里派的基督教。特别是克烈部和汪古部受景教的影响尤深。 克烈部(又译怯烈、克烈亦惕、凯烈)是漠北最大、最强的一部。据拉施德《史集》中记载,克烈人有自己尊贵的国王,虽分为许多部落,但全是国王的臣民,都信奉耶稣。至迟在11 世纪之初,克烈人就已经接受了聂思脱里派基督教信仰。据叙利亚历史学家巴赫伯拉厄思记载,克烈部在公元10...
2019-01-16 1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