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饰,是蒙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蒙古族服饰的形成经历了数百年,服饰中包含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才华并借鉴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服饰文化。

姑姑冠(来源于网络)

“姑姑冠”一词有多种叫法,有“顾姑冠”、“罟罟冠”、“孛黑塔”、“固固冠”、“罟罛冠””咕咕冠”等同音异字的叫法,其实“姑姑冠”是“孛黑塔”的蒙古语音译。姑姑冠作为蒙元时期蒙古妇女最典型的冠式,为贵族妇女所独有,在中国历代服饰中绝无仅有。当时已婚贵族妇女和宫廷帝后佩戴姑姑冠的风俗,一度引起元代中原汉人及来访当地的西方传教士的争相记载。《蒙古史》、《草木子》及《长春真人西游记》、《蒙鞑备录》、《黑鞑事略》、《鲁布鲁克东行记》等中外历史文献中均记载。

回纥贵族妇女画像局部

通过考古出土实物以及壁画、绘画等文物可看,姑姑冠在有蒙元一代风靡一时,同时仅仅出现在贵族乃至皇族已婚妇女的头顶之上。1960考古学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乌兰巴托附近伊赫·腾格里·阿姆地方博格多罕乌拉山中发现一幅刻有身穿窄袖长袍,脚蹬高筒靴,头戴姑姑冠头饰的蒙古族妇女图;在敦煌莫高窟第332窟蒙古族供养人像壁画和榆林窟第4窟蒙古族供养人像壁画均发现戴姑姑冠的蒙古族贵族妇女;陕西蒲城洞耳村至元六年(1296)墓的北壁,壁面上绘有一幅墓主人夫妇对坐图。“女主人头戴蒙古族妇女习见的姑姑冠,穿红色左祍交领长袍的蒙古贵族。

蒙古国伊赫·腾格里·阿姆地方博格多罕乌拉山岩画

敦煌莫高窟第332窟蒙古族供养人像壁画

榆林窟第4窟蒙古族供养人像壁画


墓主人夫妇对坐图壁画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元代名画《番骑图卷》,画有两位头戴姑姑冠蒙古族妇女牵骆驼的场景;柏林国家图书馆藏14世纪伊利可汗时期水彩纸本画《朝觐图》上,清晰地绘制出了史料记载的姑姑冠样貌。元代皇后像姑姑冠由抹额及“倒靴形”冠筒两部分组成,冠顶上插朵朵翎,冠筒上装饰华丽的珠宝,下颌部分用 珍珠链樱系住,甚是高贵华美。

《番骑图卷》


《朝觐图》局部


《朝觐图》局部

元代皇后像

姑姑冠见证了蒙元帝国的发展与辉煌、灿烂与荣耀,同时也见证的元朝的衰落。姑姑冠最初的形成与蒙古族信仰的萨满教有关,而衰落的这一过程也见证了萨满教渐渐被其他宗教替代的过程。蒙元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互摄,使蒙古族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别的文化因素。姑姑冠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展与演变,蒙元时期丰富的物质财富是姑姑冠装饰的基础。随着蒙元时期蒙古族社会制度的完善及本身的民俗文化的影响下使得姑姑冠的配戴也拥有了自己的礼仪习俗,姑姑冠的形制与用途随着历史的演变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与蒙古族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人文习俗、审美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其姑姑冠上的文化习俗并对近代的冠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现代蒙古族姑姑冠(图片来源于网络)

识别:文章为《蒙元时期姑姑冠及其相关问题研究》201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的部分内容。文章使用个别网络图片之外,其他均为在论文里标注出处。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