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北部大小兴安岭的山林地带,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获取生活资料,衣食住行都与狩猎生产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古老的狩猎文化。“鄂伦春”是本民族的自称,始见于清初文献记载。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驯鹿的人们,一为住在山岭上的人们。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定居以前,衣裤、鞋帽、被褥以及手套和挎包等大多用狍皮、鹿皮或犴皮制成,其中以狍皮制品居多。兽皮制品经久耐磨,御寒保温,非常适合鄂伦春人在北方严寒气候中穿山过岭的游猎生活。

狩 猎

冬天鄂伦春人男女老少都穿宽大右衽皮袍。襟边、领口、袖口、下摆和开衩等部位都镶有黑色薄皮云纹、波纹或方格形花纹图案。有的缝有狐狸皮或猞猁皮领子。钮扣为兽骨或硬木刻制而成。穿皮裤,扎腰带,男子扎犴皮或鹿皮带,女子扎黄、紫、蓝色布腰带,老年妇女扎素色腰带。穿皮靴或皮靰鞡,戴犴皮或狍头皮帽。妇女梳辫,常缠于头上,包头巾。青年女子喜戴用珠子、扣子或贝壳等串缀而成的头饰。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冬天穿的皮袍,鄂伦春语称作“苏恩”。“苏恩”是用冬季捕获的狍皮缝制的,冬天的狍皮有很厚的绒毛,既保暖又轻便,一般用五六张狍皮制成。皮袍面的颜色,老年人一般都保留皮子的光板白茬颜色,而年轻人要用腐朽的柞树皮煮水,将皮面揉染成黄色。

鄂伦春族男皮袍叫作“尼罗苏恩”,稍短,一般到膝盖,为便于骑马、奔跃等狩猎活动方便,前后开衩。狍皮裤叫作“额勒开依”,早年男裤裤腿仅过膝盖,下半部再穿套裤。套裤是用狍皮缝制的皮筒。后来逐渐改为穿长裤。但进山狩猎时仍穿上套裤,保护裤腿不被刮伤。

狍皮女袍

套 裤

鄂伦春族女皮袍叫“阿西苏恩”,两侧开衩,比男袍较长,一般过膝,有的能覆盖脚面。袖口和下摆等处绣有花草和花纹等图案,还镶有项圈“吉哈布顿”。女裤较长且瘦,裤腿两侧处都镶有云纹,早期的女裤带有兜肚。

鄂伦春猎手戴的皮帽叫作“灭塔哈”,具有典形的狩猎民族特色。这种狍皮帽保留完整的狍头皮,晒干后按原状镶上布或皮,用黑皮子镶眼睛,有的还留有两只角,再接上两块皮子作帽耳。这种帽子是狩猎的极好伪装。妇女一般喜欢戴狐狸皮或猞猁皮绣有花纹的毡帽,后来男子也开始戴有四扇耳的毡帽。帽耳上吊猞猁或水獭等皮毛。帽顶用貂尾作装饰。夏季男子戴布制尖顶帽,帽子的后檐垂至两肩和后背上,遮盖整个头部和后颈。鄂伦春族女子也戴皮帽,在帽子上饰有珠翠,形似盖头。

狍头童皮帽

狍头皮帽 

鄂伦春人的狩猎活动与鹿的关系十分密切,常喜欢用鹿角作装饰。“莫昆达”是鄂伦春人的民族英雄,“莫昆达”用公鹿头上的分岔鹿角作为职权的象征,并以此显示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后来鄂伦春人纷纷模仿“莫昆达”,戴起了鹿角形的头饰,并以此为美。鄂伦春人男女都穿兽皮鞋袜。鞋主要有半高皮靴“奇哈密”,狍腿皮做靿,犴皮做底。高皮靴“温得”,用鹿皮做靿,鹿皮或犴皮做底。半高靿皮靴“奥劳其”,用布做靿犴皮做底。皮袜“道团安”,用带毛的狍皮制作,穿着时里面絮上一些靰鞡草,有很好的保暖效能。手套也多用狍皮制作,有“粉巴黑”五指手套和“考呼路”类似手扪子的手套。手套腕口镶有灰鼠皮或花边,手背部绣有花纹图案。此外皮制品还有挎包、皮口袋和“斜仁柱”门帘以及烟荷包、针线包等,做工精细,上面绣有各种花草图案。

狍皮女手套

补花狍皮男手套

鄂伦春妇女大都掌握娴熟的特殊熟皮技能。熟皮时她们将狍肝或犴肝捣碎,涂在皮板上使之发酵,然后刮去垢物,用木制鞣皮具鞣皮。鄂伦春人缝制皮制品时主要用狍、鹿和犴筋线,鹿和犴筋线晾干后用木锤砸成纤维后经过搓制即可制成。这种线非常结实,用这种线缝制的狍皮衣服结实耐穿。

祥云背包

烟荷包

近代,鄂伦春人夏季穿布制衣服。男女一般都穿长衫,而且扎布腰带。冬季和狩猎时仍然穿兽皮衣服。定居以来,布料衣服在鄂伦春人当中十分普及,只有在节日里或参加喜庆活动时,鄂伦春人才大多穿着皮制衣服。

鄂伦春族姑娘

来源:信息中心 民族文化宫  整理:张仁明  监制/何丽  责编/龚文龙  编辑/张仁明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