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伦贝尔1963年老照片

    呼伦贝尔1963年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本平台转载已得到作者授权。1963年 袁汝逊摄呼伦贝尔盟草原改良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培育的黑麦草,这种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宜在高寒地带播种,一年可以收割几次。1963年 袁汝逊摄新巴尔虎左翼旗新宝力格公社附近,由国家投资正改建一座草原水库。这是工人正用机器抽水和开挖库底沉积的畜粪。陆轲摄1963年7月,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自治旗门根楚鲁公社生产队向供销社出售羊毛。袁汝逊摄喝奶茶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自治旗为庆祝自治旗成立5周年,1963年8月初举行了“...

    2025-01-10 15
  • 【翻翻看,新右旗老照片】

    【翻翻看,新右旗老照片】

    新右旗变化很大,翻翻收集的一些老照片,照片上的一条小路、一栋旧楼、一颗树、一汪水、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故事、一段回忆.........

    2025-01-10 18
  • 老照片里的记忆,您是否还记得80年代新巴尔虎右旗的模样?(Mongol)

    老照片里的记忆,您是否还记得80年代新巴尔虎右旗的模样?(Mongol)

     微信号:hulun1946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义日贵美编:金娜主编:其乐格尔监审:西日呼总监制:布仁巴雅尔新闻线索热线 0470 - 8252108                 16604807197投稿微信:16604807197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2025-01-10 13
  • 怎么这么香呀~为了这些美味,阿拉善值得你来一趟

    怎么这么香呀~为了这些美味,阿拉善值得你来一趟

    今秋十月在阿拉善欣赏美景的同时风味美食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如果你的朋友来阿拉善你会推荐哪些美食小编要推荐特色蒙餐贺蘑搓面驼掌驼排这些美食里所蕴藏的文化魅力也深深吸引着八方游客蒙餐蒙餐是阿拉善的特色之一许多游客到阿拉善的首选就是一顿正宗的特色蒙餐坐在蒙古包里品一道阿拉善地道美食是怎样的体验咱去一探究竟沙米凉粉、干羊肉炒沙葱、素炒贺蘑这三道菜的食材是当地的沙米、沙葱、贺兰山蘑菇加上风味独特的风干肉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浓浓的地域特色北京游客卞丽萍告诉记者在阿拉善吃着美食再喝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感觉惬意又美好希望朋友们都来尝尝阿左旗...

    2025-01-01 96
  • 阿拉善特产

    1.骆驼肉2.3.4.5.6.7.阿拉善黄焖驼排8.烤全羊9.奶豆腐10.沙米凉粉11.居延密瓜12.苁蓉滋补汤13.炒米14.沙葱...

    2025-01-01 99
  • 阿拉善美食之面片茶

    阿拉善美食之面片茶

    丨记者:斯琴丨编辑:斯琴丨编审:美娟丨审核:海娜仁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拉善融媒蒙古语版微信平台...

    2025-01-01 105
  • 阿拉善左旗大事记:中华民国(1926~1935)

    阿拉善左旗大事记:中华民国(1926~1935)

    民国15年(公元1926年)2月 瑞典人溥博爱在定远营设福音堂,传播基督教。阿拉善旗官方指控其为非法行为,责令溥离开定远营。8月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白云梯、郭道甫及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敖其尔(奥西洛夫、又名欧西洛夫)等人与阿拉善旗的德毅忱、田协安、孟雄、罗敖有等秘密发展党员,开展推翻王公制度的革命活动。冬 冯玉祥在磴口巴格建立兵站,并设磴口县,任命县长,使该地区形成一地两治的局面。民国17年(公元1928年)4月22日 德钦一心诺尔布(汉名德毅忱)于1927年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后,在冯玉祥国民军的援助...

    2025-01-01 101
  • 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

    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

    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格日乐图  陈文虎  包青川  张亚强1     迄今为止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2000余处。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频繁,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比较集中,在各自区域内形成了相应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使得中华文明在这一地区出现繁荣局面。一个是内蒙古东南部的西拉木伦河和大凌河支流地带,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有自己的渊源和发展序列,是一个具有独立发展性质的文化圈。一个是内蒙古中南部的黄河流...

    2024-12-28 151
  • 包头一地发现千年古墓

    包头一地发现千年古墓

    种地时无意挖出古墓,专家初步推断距今约1600年。5月23日,固阳县怀朔镇补卜代村村民在耕种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固阳县、包头市、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勘验,初步推断为北魏时期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墓葬实施抢救性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墓葬已经被回填。这也是固阳县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处没有被盗掘的北魏古墓。固阳县发现的北魏时期的墓室农田里惊现“大窟窿”6月27日,记者来到固阳县怀朔镇香房村补卜代村小组,发现古墓的地方就位于村子北面的一条村道边的田地里,尽管抢救性发掘后的古墓已被回填,但在回填的地里还...

    2024-12-28 119
  • 中华彩陶·内蒙篇

    中华彩陶·内蒙篇

    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高7、口径15.5、底径6 厘米1995 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王墓山坡下遗址,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高19、口径29、底径12 厘米1992 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大坝沟遗址,现藏于乌兰察布博物馆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高20、口径25.8、腹径29.3、底径9.8 厘米1990 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章毛乌素遗址,现藏于乌兰察布博物馆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

    2024-12-28 100
  • 【考古前沿】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发掘31座汉墓出土器物200余件

    【考古前沿】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发掘31座汉墓出土器物200余件

    ▲ 考古部门发掘的铜铃和印章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出31座汉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钱币可推断出,墓葬横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约200年时间。发掘的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明代大红城古城附近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步推断明代大红城古城下可能叠压了一座汉城。此次发掘墓葬分布密集且形制多样,有土坑竖穴墓、土洞墓、砖壁墓、砖室墓等,均为中小型单室墓。出土随葬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釉陶器...

    2024-12-28 138
  •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

    发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项目负责人宋国栋吉呼郎图匈奴墓群吉呼郎图匈奴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吉呼郎图嘎查,由120多座墓葬组成。2021年7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合作,发掘墓葬22座,取得了一些重要考古新发现。2021年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墓群发掘区2021年发掘区墓葬除了M17之外,其余墓葬的地表皆有封石堆,多数为圆圈形,最大的封石堆直径约13米。封石堆中的石块大小不一,主要以灰色变质岩和花岗岩为主。大多数墓葬都有填土外...

    2024-12-28 107
  • 头条 | 孙金松谈内蒙古文物考古与北疆文化研究

    头条 | 孙金松谈内蒙古文物考古与北疆文化研究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3月30日——6月30日)正在苏州博物馆对外展出。有别于以往的辽代文物展,此次展览聚焦契丹女子,尤其是辽代贵族女性。通过金银器、玉器、漆器、琥珀、玻璃等不同质地和种类的精美文物,呈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弯弓射猎本天性”、“马牛到处即为家”的宽广气度与自信豪迈。以契丹辽代女性为主题,在国内历次的契丹辽代文物展中,还是首次。这些展览的文物都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于何以用一个专题展聚焦辽代女性,以及如何发挥考古实证的独特作用推进北疆文化研究与建设等话...

    2024-12-28 123
  • 内蒙古吐尔基山疑云:“非典”时的惊世考古发现

    内蒙古吐尔基山疑云:“非典”时的惊世考古发现

    2003年,非典肺炎肆虐,但是内蒙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的山麓上,曾经出土过一座未被盗的辽代贵族女性墓,这座大墓历经1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仍然保存完整、熠熠生辉,震惊考古界。辽代 双狮纹金花银盒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3年通辽市科尔沁左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该考古发掘项目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3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2003至2004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等。本文的作者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考古工作者,亲历了吐尔基山辽墓发现、保护、发...

    2024-12-28 95
  • 新发现 | 内蒙古沙日塔拉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出土玉器类型多样

    新发现 | 内蒙古沙日塔拉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出土玉器类型多样

    沙日塔拉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沙日塔拉村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由于地表植被稀少,加上地表流水侵蚀,遗址地表沟壑纵横,峰谷交错,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冲击台面和峰体,遗址约三分之一以上已遭自然原因破坏。遗址发掘区局部为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2021年9月至12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对沙日塔拉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房址8座、灰坑28个、灰沟2条、墓葬31座、路面2条、灶址1处。出土了丰富的...

    2024-12-28 93
  • 201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综述

    201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综述

    201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综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关键词:2017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新发现 课题意识2017年,在迎接自治区七十年大庆的紧张筹备及喜悦气氛中,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田野考古与研究工作按照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在加强课题意识的方面,深入地开展了区域性的调查工作,取得了意外的收获。中蒙联合考古发掘的和日门塔拉匈奴城址荣获国外考古新发现。一、专项考古项目及自主课题1.阴山北麓乌兰察布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探索与研究该课题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组织开...

    2024-12-28 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