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了不得,历史上曾是辽朝实际国都
很多人知道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是因为有名的宁城老窖。实际上呢,宁城在历史上可不默默无闻,那是闹出过天大动静的。
图-内蒙古赤峰市及宁城县位置示意图
由于地处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过渡带,宁城一直是各路诸侯争夺的要塞,但很少设有行政机构。汉朝还好一点,幽州右北平郡的平刚县,基本上覆盖了宁城县全境,但治所在县城西南甸子镇附近。五胡北朝,这里就剩下打打杀杀,狼烟滚滚。
宁城真正“发迹”,是在辽朝。辽朝的国都,大家都知道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朝拿下幽云十六州后,汉化速度越来越快。上京距离汉人聚居区的幽燕有点远,需要上京与幽云之间建一个陪都。辽圣宗耶律隆绪选定宁城,这里不南不北,水肥物美,非常适宜建都。公元十一世纪初,辽朝开始兴建中京,直到公元1007年建成,定名为中京大定府。中京大定府并不在宁城县城,而在县城以西10公里的大明镇。
图-宋、辽、西夏局势图
辽中京的建立,是当时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高丽国还派使者来朝拜辽圣宗,献上龙须草席,算是随了份子钱。中京建成后一年,辽圣宗就急不可耐地的来到了中京城,到处兜兜转转,越看越喜欢。从这之后,辽圣宗来中京的次数越来越多,还在中京修建了父亲辽景宗耶律贤的庙,还把开国老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庙也修在这里,这说明辽圣宗基本上要在中京定居了。
辽朝比较羡慕高度发明的宋朝中原文明,中京城其实就是按照北宋东京汴梁城的布局“仿制”的。有宋人来到中京,也认为中京和宋东京很相似,甚至连佛塔也都有一座。辽圣宗的儿子辽兴宗耶律宗真、孙子辽道宗耶律洪基,也经常来中京。实际上,中京在兴宗之后就基本取代了上京的实际国都的地位,皇帝在中都的宫殿号发施令,并接见各国使节。
图-内蒙古赤峰人文地图
因为皇帝坐镇中京,中京的地位超过了上京、南京(今北京)、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能当上中京留守的,一般都是北院枢密使,这都是辽朝宗室近亲才能出任的职务。辽朝第一奸臣、魏王耶律乙辛就当过中京留守。
金灭辽后,情况和辽朝差不多。最早的国都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金朝汉化速度更快,完颜亮把国都迁到了中都(今北京)。而中京大定府正好处在金朝起源的东北和汉人聚居区中原的交通要道上。所以,中京大定府的地位不能降低,反而要比辽朝的时候更高一些。
宁城,在金朝依然称为中京大定府,同时还是中京路的治所。金朝当时有个北京,就是辽朝上京。但金朝的重心不断往南迁,连老祖宗所在地上京会宁府都被夷平了,谁还管什么契丹人的北京临潢府?完颜亮大刀阔斧,在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废掉临潢府的北京称号,送给了宁城。宁城从此成了北京大定府。
图-南宋、金、西夏局势图
蒙古兴起后,因距离蒙古很近,北京大定府成了金朝防御蒙古的一线军事重镇。但军事天才铁木真不会因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而放弃他征服天下的理想。公元1215年,金宣宗完颜珣刚从中都逃到南京(今河南开封)不久,木华黎就奉铁木真之命,攻下北京大定府。元朝没有在宁城设置陪都,但地位不减辽金,称北京路总管府,管着兴中府以及10个州。直到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稳定了北方,才将北京改名为大宁。宁城的辉煌历史结束了吗?
虽然不叫北京,宁城的地位并没有下降。朱元璋统一天下,可元朝残余势力退居大漠,对明朝产生了巨大威胁。朱元璋为防御北元,在与北元交界地区,设置重镇,由几个强悍的儿子分别镇守。明成祖朱棣还是皇四子燕王时,就坐镇北平(今北京)。朱棣要推翻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可实力有限,于是就找坐镇大宁的宁王朱权求救兵。
图-朱棣靖难之役示意图
大宁的军事地位,在明初属于一线重镇,《明史》称“大宁在喜峰口外,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8万、革车6千,所属朵颜3卫骑兵皆骁勇善战。”著名的朵颜3卫,就在朱权手上,是朱棣“靖难”成功的主力部队之一。如没有朱权的救兵,朱棣很难打过朝廷兵马。朱棣非常感激朱权,说等我成功了,分一半天下给十七弟。朱棣满嘴谎言,他哪里舍得分给朱权一半天下,不卸磨杀驴就已是兄弟情深了。成功后,朱棣强行把朱权从宁城迁到江西南昌,宁城对北平实在太近了,一旦朱权有野心,北平是很麻烦的。
可以说,朱权是朱棣推翻朱允炆后,对他威胁最大的一个。朱权到了南昌,过了百余年,子孙中出了一个搞笑的反王朱宸濠。自己一脑袋芝麻酱,还要推翻正德皇帝朱厚照,结果被王阳明当猴一样给收拾了。到了清朝,宁城安静了下来,甚至连县城都不是,直到1933年设置了宁城县。
免责声明: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旨在分享交流,不涉及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上一篇: 六十年前的赤峰(图文并茂,值得一览)
- 下一篇: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时光铭刻使命,岁月书写安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