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伦地区“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传说
库伦地区气候干燥多春旱。多年来,在库伦地区一直流传着“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说法。不论此说法有无道理,是否准确,但这个地方,多数年份在农历五月中旬左右,确实能下一场透雨,使旱情得到解除或缓解。 这一说法究竟源于何时、起于何因,经考证,主要来源于历史上的库伦关帝庙庙会。 据史料记载,库伦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始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库伦、土默特、宾图...
2024-12-17 144 -
民族学考研:库伦喇嘛教寺庙文化历史沿革与现状
库伦喇嘛教寺庙文化历史沿革与现状崔 宁(内蒙古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摘 要〕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置七个政教合一喇嘛旗,其中库伦旗建制最早,寺庙文化历史悠久。著名的寺庙有兴源寺、福缘寺、象教寺、吉祥天女庙和寿因寺。梳理喇嘛教在库伦地区传播、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研究科尔沁文化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库伦;喇嘛教;沿革与现状库伦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东与科尔沁左翼后旗为邻,西靠奈曼旗,南接辽宁省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连开鲁县。库伦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特色鲜明的蒙古...
2024-12-17 215 -
库伦关帝庙
库伦关帝庙程玉富 根据史料记载,库伦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始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是由库伦、土默特、宾图、敖汉的蒙汉人联合建成。在前清"蒙疆封禁"的时代,政教合一的库伦旗由于其特殊地位,成了一处开放的商旅聚散地。南通奉天、锦州、义州、营口、大连等处,北达呼伦贝尔、东西乌珠穆沁、巴林、扎鲁特、宾图等地,曾是繁华一时的牛马交易市场。这一特殊地位刺激了库伦经济、文化的发展。库伦关帝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修建的。关帝庙从一开始就由库伦街商会筹建,由库伦街商会管...
2024-12-17 343 -
你知道临河磴口五原的来由吗
临河县置考□张志国(临河)汉武帝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命卫青大将军统兵十万出云中,北伐匈奴,收复曾一度为匈奴占领的黄河北河以南平原地区,称河南地。汉王朝在河南地置朔方郡,下领十县,临河县是其中之一。临河县置自此开始。汉光武帝时,朔方大乱,郡县尽废。河套地区郡县的废止,经历了一个由战乱到最终放弃的过程,汉王朝“并五原、朔方而弃之”的时间是在建安末年。《临河县志·地域沿革纪略》上说:“汉光武中兴,始置并州以领之,省临河五县,并入西河郡。按:西汉卢芳之乱,窃据边郡。光武中兴,始置并州以领之,而郡县省并大半。省...
2024-12-17 322 -
内蒙古旧影 | 亚东印画辑:包头·乌兰察布·五原
包头系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故又有鹿城之称。战国时为赵九原邑。秦置九原县,为九原郡治。汉为五原郡治。唐置中受降城,在今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明为土默特蒙古领地。清同治末包头成村镇。1923年设包头设治局,1926年升县。1928年属绥远省。1933年设市。1953年包头县撤销,改设包头市郊区(今九原区)。1954年撤销绥远省,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市(地级)。1960年乌拉特前旗并入。1961年固阳区改县。1963年固阳县划归乌兰察布盟,乌拉特前旗划归巴彦淖尔盟。1970年乌兰察布盟的固阳县、土默特右旗划入。...
2024-12-17 139 -
五原誓师:在西北边疆树起北伐旗帜
五原誓师:在西北边疆树起北伐旗帜内蒙古人大五原誓师广场。五原誓师广场是五原县为纪念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五原誓师80周年而投资3800万元重新修建的,再现了这一名扬海内外的北伐壮举。广场主体建筑由古城墙、誓师台和誓师塑像等组成,这里也是首批命名的内蒙古中共党史宣传教育基地。在广场正中央的高台上,3名军人雕塑巍然屹立,人物神态庄重而坚定。立于军旗左侧的是冯玉祥将军,一手扶旗一手执文稿正在宣读誓师通电的是共产党员刘伯坚同志,这尊雕塑生动再现了五原誓师的真实历史场景。此时此刻,生活在今天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只有穿越时空,透过...
2024-12-17 122 -
五原县大事记:中华民国(1912~1923)
民国元年(1912年)5月,五原厅改设为五原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县公署设知事,首任知事王卓甫。领后套全境。8月,河水大发,沙河、义和诸干渠泛滥,禾苗多被淹没。是年,乌兰脑包镇成立商会,隆兴长镇成立商社。民国2年(1913年)5月,外蒙反对共和入侵,兵分三路入绥远地区,其西路骚扰乌拉特三公旗及五原县北境,占蒙古召庙为营,统领赵守钰、谭涌发两部兵反击,见召庙即焚。境内东部地区梅令、托罗盖诸召庙均被焚毁。秋,大佘太、乌镇大商号遭入侵外蒙军洗劫后纷纷迁到隆兴长镇开设店铺。民国3年(1914年)2月,县公署在隆兴长镇北白...
2024-12-17 206 -
五原史纪事 | 五原地名的由来和变迁
五原县隶属巴彦淖尔市,县城南依黄河,北靠中旗,西接临河区,东界乌拉特前旗,面积2544平方公里。从古至今,五原的地域范围一直在变化。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率30万众北逐何奴。翌年,取河南地,又渡北河,取北假,于阳山之上修筑长城。与此同时,秦沿黄河设34县(一-说44县)今五原县第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并建立了县级地方行政机构,但具体地名已无从考证。秦始皇设九原郡,管辖今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包头市南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 秦朝的暴政引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天下...
2024-12-17 149 -
【元宵·汤圆】“胃”道五原 美食盛宴
元宵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属于节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北方叫“滚”元宵,南方叫“包”汤圆,这是两种不同的做法和口感。快乐的皮,幸福的馅团团圆圆捏一块儿;问候的汤,祝福的火幸幸福福煮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对这个节日最起码的尊重。那么关于五原的特色美食,你知道多少呢?特色餐...
2024-12-17 193 -
在五原行走 与古人对话 与山川共语 01 古老五原 历史悠久
从乌拉特前旗向北而行,一路上蓝天作幕,大地设毯,白云作伴,羊群游走,时而碧绿草原,时而茂盛庄稼,时而湖光荡漾,时而房舍俨然,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到达五原。五原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原这一地名源于夏朝,相传古时候天下洪水泛滥,大禹采取疏导之法,动员民众,根治洪水,待水势退去之后,在高埠处出现了五个若丘状原所,人们在此开辟田地,建造房屋,繁衍生息,渔猎耕作,从此之后,五原称谓名满天下。五原这个古地名源于夏朝。相传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滥,大禹采取疏导之法,根治洪水,待水势减退后,在高埠处首先出现了若干个丘状原所,其中有五个较...
2024-12-17 156 -
罕见!27张民国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五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傅作义将军和他的副官正在研究“五原战役”作战 傅作义将军像民国时期的五原城门 王同春像 民国时期去隆兴长赶...
2024-12-17 178 -
一组五原的老照片,勾起多少人儿时的回忆!
忆过往 ◆ 看变化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看过的景,遇过的人,经历过的事……过去的时光,在你的脑海中是清晰如昨,还是早已模糊?今天,我们要通过一组照片,带你回眸五原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家乡原来的样子,你还记得吗?看看下面的这组照片,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五原这些年的巨大变化。1974年,人们在喜迎国庆。全村人聚在一起,在露天场地看电影。人们在场面里堆麦秸金色的玉米棒子挂成串儿,映衬着人们丰收的喜悦。水草丰美、羊儿成群挖大渠,全村乡亲齐动手。︿︿︿︿︿︿︿︿︿︿︿︿︿︿︿︿︿︿︿︿︿︿︿︿︿︿︿...
2024-12-17 158 -
呼和浩特最著名的传统美食——烧麦
呼和浩特最著名的传统美食——烧麦~来呼和浩特如果不吃一顿烧麦,就像是去了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样令人遗憾。烧麦也叫“稍美”,是因为烧麦皮的边稍皱折如花,故称“稍美”。呼和浩特最正宗的烧麦馅一般是用新鲜羊肉制作的,最好是用手工切制成碎粒,这样嚼起来更有肉粒感。烧麦馅的配料是大葱、鲜姜以及各种调料,拌馅时还要放入一些水淀粉,起到馅料软糯,汁水不外流的作用。烧麦的和面方法和饺子面软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皮更薄,皮的边缘要擀出荷叶般的花边来。擀皮的工具叫“稍美棰”,擀皮时用的干面一定要用淀粉,这样不容易粘连。烧麦包好后大火蒸制...
2024-12-17 335 -
【推荐】告诉你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乌拉特中旗
一.历史人文1. 乌拉特部落是蒙古诸部之一。是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五世孙布尔海的嫡系后裔。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乌拉特在史籍又有乌喇特、乌拉忒、吴喇忒、吴拉忒等不同译称,属科尔沁部的一个分支。2. 享誉大江南北的额尔古纳乐队特色的经典之作《鸿雁》原来是乌拉特草原民歌之乡——呼勒斯太传唱多年的草原民歌,据考证,这首歌的的作者是18世纪乌拉特中旗的梅利根活佛,梅利更活佛的妹妹嫁的很远,嫁到婆家以后受到虐待,就回到哥哥这里诉苦。为此梅利更活佛就创作了这首歌教育妹妹,并把她送了回去。同时,这首歌也...
2024-12-07 1300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微展:《阴山遗珍、草原记忆》——乌拉特中旗历史文化遗产掠影
乌拉特中旗博物馆历史厅主要展陈:秦汉长烟、隋唐古韵、沧桑边塞、乌拉特叙事、阴山岩画等前言:数千年以来,乌拉特地区历尽沧桑变迁,它是一个源于石器时代的传承,滥觞于古代少数民族的兴盛,生成于秦汉等历史王朝的更迭嬗变,绵延于当代新型文明的文化体系,这里有草原、平原、山地、荒漠、湖泊,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草原与平原的对话与碰撞的特殊形式,多民族的长期交流与融汇,造就了乌拉特中旗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这里的山河大川凝聚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印证了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和传承,这里是我们富饶美丽的家园。阴山岩画系列&n...
2024-12-07 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