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西文史】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在林西

    【林西文史】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在林西

    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在林西马  洪(根据录音整理)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份党中央决定成立的,成立时分别隶属于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分局开始设在承德,由于国民党蒋军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记得是在一九四六年中秋节的前两天撤出承德,转移到围场。不到一个月,国民党军占了围场。分局机关再从围场撤到林西。到林西大约是十月底。当时,中央分局书记是程子华,副书记是黄火青,委员有高自立、李运昌、胡锡奎、赵毅敏、欧阳钦(杨青)、陈奇涵(后来调走了)。分局设有组织部,部长黄火青兼任;宣传部,部长赵...

    2025-01-19 336
  • 【林西文史】解放初期的林西

    【林西文史】解放初期的林西

    解放初期的林西 王逸伦        一九四五年冬,冀热辽中央分局派我到乌丹工作,当时乌丹属于热中。同我一起去的还有张焕然、卜汝英、赵志良。我任司令员,张焕然任政委,赵志良是乌丹县长。当时,全国的局势还比较安定,国共两党还未公开分裂,正在重庆谈判。热河省要召开国大,要我参加,并让我带上几个地方上的名人,我共带了五、六个人。有赤峰的张振元,有乌丹的几个,有两个女的,一个姓刘,一个姓王,还有一个叫包振国。我们一起乘木炭车到达承德,我被选为国大代表。四五年十月,冀热辽中央...

    2025-01-19 245
  • 【林西文史】党在林西初期工作

    【林西文史】党在林西初期工作

    党在林西初期工作 王纪明      日本投降以后,热河省军区、热河省政府、中共热河省委在一九四五年十月间成立。把热北的林西、林东、天山、大板、经棚、开鲁等县划归热北地委、专署,后改为廿地委、廿专暑。日本盘踞林西期间曾建筑一道防线,防止苏联红军的进攻。但当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时,这道防线一触即溃。苏联红军首先攻克了林西县城,人民得到解放,苏军在林西驻防了一个时期,维持地方治安。在四五年和四六年春,我们仅仅建立林西和经棚两县的党政机构。其它是根本无法进去,这是由于和和子章的关系未解决...

    2025-01-19 254
  • 【林西文史】我在林西的日子

    【林西文史】我在林西的日子

    我在林西的日子邢殿忠(根据录音整理)我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到达林西,到林西后分到一区,任宣传委员。当时王旭任一区区委书记,姬德荣任建联会主任,高凤来任组织委员,赵建业任区长。建政之初,上级党组织一共布置了两项任务:一、宣传发动群众。二、抓武装建设。我们的部队和干部进入林西以后,收编了一些土匪。他们的纪律很差,尽做坏事,他们曾在林西镇里打死了我们的一个排长,要搞暴动。当时我们不得不收编这些人,因为我们的大批武装还没有开过来,我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另外,我们如果不收编他们,地方上就更乱了。对收编过来的这些人,我们想管,但又...

    2025-01-19 257
  • 【林西文史】解放后林西县的武装工作

    【林西文史】解放后林西县的武装工作

    解放后林西县的武装工作杜德贵我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份到达林西的。我们一起到达的共有二十几个人。我们这批人都是晋察冀的。我记得有姬德荣、万寿田、张昌福等。我们原打算到沈阳去,在承德要出发,程子华从东北回来了,他给我们开了个会,介绍了沈阳的情况,告诉我们不再去沈阳,要到热北去。王逸伦当时正在热河,他给我们介绍了热北的情况。紧接着,我们就出发了。先坐木炭车到乌丹,车坏了,我们在乌丹休息了一个星期后,步行走到林西。到林西后,住在三道街林家馆子,先分头深入了解了林西的基本情况,给进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的第一次党小组会是在林家...

    2025-01-19 280
  • 【林西文史】解放前的林西公路

    【林西文史】解放前的林西公路

    解放前的林西公路                         马得青 忆述 唐国栋 整理 林西县是清朝末年(1908年)设立的一个边陲小县。解放前,这里的交通极不方便。民国时期的农村,除极少数地主有铁轱辘车外,多数农民几乎全部使用小木头车。蜿蜒的乡村道路,凹凸不平,十分难走。从一九二八年至伪满时期,林西只有两辆马拉小轿车,一辆属于王殿臣,一辆属...

    2025-01-19 287
  • 【红色林西】百年林西城

    【红色林西】百年林西城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百年林西城清廷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开办巴林垦务的目的之一,就是选定军事上有重要位置的地盘,云集人众,兴建城镇,以固边防,防御外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巴林垦务初办时,热河都统廷杰就着意对立县设治事宜进行布置。在派员前来放地时,责令勘察选择适宜区域设立县城,“以资治理而固边防”。经勘察,朱尔沁庙地方(现五十家子镇九连庄处)为西南北三面出入通衢大道,拟在此设立县城。因该地偏离放垦地界中心,随后又另选定乌梁苏汰川口立为城基,即现在的林西城址。从此,林西县城在这里筑起。01筑城兴业 固守疆域...

    2025-01-19 1497
  • 伪满时期明信片里的赤峰(七)

    伪满时期明信片里的赤峰(七)

    伪满时期明信片里的赤峰(七) 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政府就经常性地派遣军人、官员、间谍、浪人等,秘密进入中国,他们改名换姓,乔装成商人、学者等各种身份,打着经商、学术调查、考察研究等各种名义,刺探搜集中国各地的各种情报,包括军备、地理、人文、风俗、山川、河流、民族、语言等。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政府也把刺探情报的重点放在了内外蒙古及东北地区,长期派遣情报人员在这些地区进行各类调查,搜集情报,就是要把满蒙地区从中国分裂出来,进而达到侵吞中国领土的目...

    2025-01-19 177
  •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六)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六)

    伪满时期发行了大量的明信片,发行的内容和范围千差万别。有的明信片系列以满洲国、满蒙或满洲为单元,内容涉及伪满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有的以省为单元,涉及的是某省各个地区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有的以单独某一城市为单元,涉及的是该城市的风光或人文风俗。因而照片互用、串用的情况有很多,很多相同的照片会出现在不同的明信片套张中,只是明信片的名称或注释不同而已。赤峰地区的明信片也是如此,有的出现在整个伪满洲国套张中;有的出现在热河省套张中;也有整套都是介绍赤峰内容的套张。由于涉及赤峰内容的明信片出现在不同的套张中,介绍起来...

    2025-01-19 244
  •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四)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四)

        本篇介绍《热河名胜》中的赤峰老照片,这套明信片是由松村有限公司发行的,共15张,展示的是热河省朝阳、赤峰、凌源、平泉、承德、下板城等地的名胜古迹及风景建筑等。其中有2张是赤峰的明信片,我们只介绍赤峰的明信片。 1、这是这套明信片的外包装封皮,画面是朝阳北塔。  2、明信片标注:(热河名胜)•赤峰•昭和八年三月二日茂木•坂本两部队的入城记念碑该记念碑不再赘述,详见前面(一)、(二)篇章。明信片中的纪念碑底座表面,看上去像粘了瓷砖,好多人认为是现在的人用Ps进行...

    2025-01-19 155
  •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三)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三)

    伪满时期由奉天安原商会发行了一套《神秘境热河风光》明信片(出版年代不详),这套明信片共有两个版本,两套版本均为16张(见下图),里面有长城、承德、赤峰等地的老照片,其中里面有10张是相同的,6张是不同的。 《神秘境热河风光》版本一 《神秘境热河风光》版本二版本一中有3张赤峰的老照片,版本二中有2张赤峰的老照片,外包装封皮封底都是一样的,下面仅介绍外包装封皮封底及关于赤峰的三张老照片: 1、明信片外包装介绍:封皮由三部分组成,均为美术设计图案。最上边是文字“神秘境热河の风光”;中间是承德...

    2025-01-19 205
  •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二)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二)

    1933年3月2日赤峰(注:本文所指的赤峰,指伪满时期的老赤峰街,与现在的赤峰市不同)沦陷后,日军为了迷惑和麻痹赤峰人民,制作了大量的宣传欺骗性的明信片,妄图掩盖和美化侵略中国的事实,最终达到分裂东北及满蒙地区,进而吞并中国的目的。下面的这套明信片为《热河赤峰名胜》,全套共8张。 上面这张图片是这套明信片的外包装封皮,最上边是“热河赤峰名胜”六个字,下面图案是日军入城记念碑,背景是一群绵羊在静静的草原上吃草,安静祥和的牧场和冰冷肃杀的石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正是侵略者想要达到的目的。日军就是希望赤峰人民...

    2025-01-19 238
  •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一)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一)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加快了侵华的步伐,1932年3月9日,溥仪在新京登基,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正式成立。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日本陷入了空前的国际孤立境地。为了扭转国际上孤立的不利局势,日本侵略者开始意识到对外宣传的重要性,认为文化艺术宣传能够隐瞒侵略者的罪恶行径,麻痹殖民地民众反满抗日情绪,威慑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增加日本侵略者的亲和力和欺骗性,同时能缓解来自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在文化传播的对外宣传中,由于影像视觉传播具有超越语言、文字与文化障碍的优势特点,摄影作品受...

    2025-01-19 317
  •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五)

    伪满洲国明信片里的赤峰(五)

        本篇介绍《伸び行く滿蒙》中的赤峰老照片,发行时间和发行单位不详。这套明信片共8张,其中仅有2张为赤峰地区的老照片。  一、这是这套明信片外包装封面及8张明信片汇总,有兴趣的可以依图收藏。 二、这是一张林西县西门的照片,在民国和伪满时期,林西县和赤峰县是两个单独的县,并没有隶属关系,但现在的林西隶属赤峰市管辖,因此把这张明信片也收录在本篇里。这张照片取自《亚东印画辑》第90回第2张,照片出版时间1932年1月,但此套明信片出版时间不详,分析应该是1933年日军...

    2025-01-19 204
  • ​老照片:90多年前的内蒙古赤峰,天鹅之乡,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老照片:90多年前的内蒙古赤峰,天鹅之乡,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这里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就有先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更有独特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赤峰还是中国著名的“天鹅之乡”。赤峰市,是草原上一座美丽的小城。下面,我们把时间推回到90多年前,看一看30年代的赤峰是什么样的。这些老照片(黑白照片AI上色),反映了赤峰的城市和风土人情,让人感慨万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就像绣在绿毯子上的花朵。这张照片拍摄于白塔子,如今的巴林右旗境内。远处青山连绵不绝,这种独特的草原风光,恐怕只有在赤峰能看得到。这是林西县的西城...

    2025-01-19 258
  • 太珍贵了!老照片下的赤峰林西县,黑白交织的回忆!快进来看看!

    太珍贵了!老照片下的赤峰林西县,黑白交织的回忆!快进来看看!

    每一张老照片都有它的故事,看着这些老照片,过去的岁月就会重新在眼前浮现,老照片中的林西,透露出历史的沉淀。这是光与影的融合,黑与白的交织,跟随小编一起,欣赏历史过往的老赤峰林西县吧!(1931年12月出版),位于赤峰市林西县的一处农家,夫妇二人种植高粱,住在固定的毡房中。(1932年1月出版),林西县,清光绪年间的公元1908年,为便于管理移民开垦而设县,隶属当时的热河省,因位于巴林草原的西面而得名。从草原高处下看,县城处在广袤的原野中。(1932年1月出版),林西县城的西门,土城墙多处已见裂痕,正中间是砖砌的城门...

    2025-01-19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