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旗博物馆将历年征集的老照片精选分类,解读背景故事在公众号陆续发表。这些老照片反映了我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祖国边疆的历程、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记载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的岁月和青春时光,他们跋涉了苦难沧桑,经历了荣耀辉煌,矢志不渝、薪火赓续,为追求幸福生活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些老照片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形成鲜明对比,今天我们去追寻那些熟悉却已经远去的记忆,感受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步伐,激励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片草原的昨天,关注这片草原的今天,以此更加激发出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和动力,为建设美丽陈巴尔虎贡献力量。

因稿件陆续征集,照片年代不分前后。


穿越百年的中东铁路建筑


19世纪末,沙俄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车里雅宾斯克,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沙俄成立 “中东铁路公司”,作为中俄合办的商业性铁路机构。
1897年8月28日,中东铁路开工。1901年10月3日,从沙俄境内后贝加尔向东施工和从哈尔滨向西施工的铁路西线在陈旗境内乌固诺尔站举行接轨仪式,并临时全线通车,1903年7月14日,铁路全线通车。晚清至民国期间中东铁路饱经战火,几经“易主”,直到1952年9月15日,中苏两国发布公告,中长铁路(原中东铁路)正式由中国收回。
中东铁路初建时,全线共设104个车站,分为5个等级。陈巴尔虎旗境内的中东铁路线全长90公里,现为滨洲线海满铁路段,建成于1901年。
中东铁路分为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三条铁路线,其中滨洲线在陈巴尔虎旗境内设有完工、赫尔洪得、乌固诺尔、大良、小良、安邑、东宫等站,现存铁路附属建筑36座,主要为车站、宿舍、水塔、机务、仓库、厕所等,均被公布为旗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分为石木、砖木、原木木板结构,保存较完整。
铁路建筑按车站等级定型化设计,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融合了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田园住宅风格、哥特式、民间传统建筑风格及现代主义风格,旨在加速量产和便于运输原料。
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传入俄国,这一风尚也影响了中东铁路建筑体系内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此类石砌建筑风格为门窗口用砖砌出层次,石缝以木棍划出沟,用来美化砖砌的凸凹边线。石砌墙面不涂颜色,砖砌墙面一般涂以米黄色墙面搭配白色边线,或白色墙面。屋瓦为土瓦或铁皮,基础为花岗岩。均为俄罗斯设计师设计,并按图纸施工。

完工车站全景。(1902年摄)

建站初期为望工站,时为五等站,建于1899年,这是竣工后俄罗斯摄影师拍摄的完工车站。从画面看大部分建筑为石砌建筑,以铁路为轴线构成了呼和诺尔镇区的雏形。这些建筑有候车室、办公室、职工宿舍、水塔、仓库等铁路用房。水塔西侧的屋脊上有二层天窗的石砌建筑为沙俄护路军兵营,今天保留下来的图上建筑只有两处,为车站候车室和水塔,铁路南侧另有一座石头房屋。

完工车站候车室今昔对比图。(上图为1902年摄)

完工车站候车室现为通讯机械室。该房屋为石砌,中间一扇窗户后改为门,但其窗口边造型未改,原建筑上的木制雨撘和气窗、檐饰、烟筒等造型已经不见。屋顶的瓦和外观涂料多次经过更换和粉刷。其改建痕迹仍然清晰可考,因铁路部门一直在使用而幸免于拆损。
1945年8月9日,苏军第86军94师一部渡过额尔古纳河后沿三河路直奔完工,堵截从满洲里和扎来诺尔撤回海拉尔的日军,在这次战斗中有5名苏联红军战死在完工车站,安葬在这栋房屋的东侧小院内。一名军官墓在前,四名战士墓在后排列,均着苏联红军军装,水泥板墓盖与地表平齐。

完工中东铁路水塔,位于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中央街南(火车站东北约30米处),正前方为火车站附属建筑,后面为居民区;水塔均为圆柱形,高约15米,直径约6米,保存较为完好,门窗无损坏,现处于废弃状态。水塔的基础和中部的盘头造型均为花岗岩石材制作,内有油漆书写编号,是在俄国根据图纸预制后运来砌制。
在蒸汽机时代,水塔专为过往列车加水,5等站建有一座水塔,4等站赫尔洪得有两座。目前只保留下来完工和乌固诺尔两座水塔,为中东铁路附属建筑中的典型建筑。2008年被公布为旗级文物保护单位。

赫尔洪得车站全景。(1902年摄)

因为是四等站,赫尔洪得站比完工站大很多,水塔有两处,在候车室前也有两座路灯。图东侧水塔后的屋脊上有二层天窗的建筑与完工站的建筑外形相似,只是更长一些,可能也是沙俄护路军兵营。
从画面看,铁路边堆积着大量木材,这些木材要装到旁边的小车厢里,机车到站换上满载的木材车,便于路上烧蒸汽机锅炉。蒸汽机需要烧很多木材,沿路的林子就遭殃了。北侧沙岗上的松树依稀可辨,可见当初林带覆盖赫尔洪得站周边。赫尔洪得目前遗存中东铁路建筑和木制仓库11处,两座水塔只留下一座地基,目前也得到妥善保护。

赫尔洪德车站候车室今昔对比图。(图1、图2为1902年摄)

因为是四等站候车室,赫尔洪得站候车室面积比完工站面积大很多。目前遗留建筑为原车站候车室西侧部分,石砌建筑,后期局部门窗位置有改动。中东铁路沿路建筑的特点是在门口没有台阶,可能为方便乘客携行李进出,原墙体使用方石条砌出交错马牙,木构件雕饰也比完工车站更精致。
该建筑是长度较长的石砌建筑,可能为规避不利地质条件导致沉降不均,两侧为石砌建筑,中间一部分房屋使用了木结构轻体材料合体成一幢建筑。最后拆迁也正是拆了这部分轻体结构和东侧的房屋,对遗留本体建筑未产生影响。

赫尔洪德车站厕所今昔对比图。(上图为1902年摄)

据了解,该厕所是目前原中东铁路全线留存的唯一座有壁炉的厕所,外观改动较大,原门已经改动,大窗花、壁炉烟筒消失,棚顶已经更换,该厕所基础为石砌,原瓦应为水泥瓦。

赫尔洪得车站水房,该建筑消失年份不详,但陈旗境内也有少数木结构仓库得以保留下来。(1902年摄)

该建筑实际上从基础道木以上为后期重砌,因为原建筑石砌至窗台高,上半部和窗边使用砖砌,原建筑可能出现塌陷或在战火中损毁。后期重建时在基础石上铺设一周道木为梁后砖砌,窗户间距、高底与原建筑出现差异,窗户更加高挑,窗花也改小。但从保留壁炉和更换俄式铁瓦看,重建年代也应在民国期间。

1903年11月3日,哈尔滨至霍勒金布拉格(满洲里)西线交轨仪式在乌固诺尔站举行。



征稿启事

居民朋友们:
旗博物馆征集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反映我旗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团结、革命军人(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反映牧区生产生活的老照片。民俗节庆、大家庭合影、风光、市井、街道、建筑、厂房作坊、店铺、餐饮等各行各业的黑白、彩色老照片均可。本旗居民可送老照片或底板在博物馆扫描后取回原件,也可提供翻拍、扫描件,并提供故事线索。提供即授予版权,博物馆选用后在公众号陆续发表,用于今后展览、研究和图书出版等事项,有明确作者的,署拍摄者姓名。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联系人:巴拉金 

电   话:13948098982  

邮   箱:120132662@qq.com





撰文:特木其勒

编辑:呼格吉乐

审核:特木其勒



转载请注明来源:陈巴尔虎博物馆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陈巴尔虎博物馆公众号↓

了解人文历史  展示地方民俗

见证时代发展  讲述陈旗故事


了解人文历史  展示地方民俗
见证时代发展  讲述陈旗故事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