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鞍是蒙元时期贵族身份的一种象征。锡林郭勒盟地区曾于恩格尔河、乌兰沟、哈力雅尔等几处地点中因风蚀、水冲、盗掘等原因发现有金马鞍饰件或金箔残片。
恩格尔河墓葬形制或为竖穴土坑木棺墓,墓顶无封土,木棺已腐朽,但当时能看出木棺系用整木制作,棺外箍金带箍一道。木棺里出土一具中年女性人骨。该墓葬出土龙凤纹镂雕金马鞍饰1套8件(包括双龙纹鞍桥、鞍翅、以及鞍饰件)、花卉纹马具饰1套15件、十字架金箔饰件1件、金带箍1件、高足金杯1件……从墓葬的地望上来看应该与金元之际生活在漠南的汪古部有密切的关联。该墓葬中出土的的金带箍有可能是蒙元时期独木棺“黄金为圈”的实物资料,也反映了墓主人的显赫身份。另外,该墓葬还出土了一件个体较大的十字架形金饰片,似乎表明墓主人信仰景教。
恩格尔河金马鞍墓出土部分文物
乌兰沟出土了1具比较完整的人骨,经体质人类学测定,墓主人为17-19岁的年轻女性。出土随葬品较丰富,包括金马鞍1套6件(前桥1件,后桥1件,前鞍翅2件,后鞍翅2件),总计重量435.7克。金马鞍经修复,现藏当地博物馆。
乌兰沟金马鞍
哈力雅尔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近椭圆形,墓口用自然石块砌成一周不规则的椭圆形石圈,石块为就地取材。经清理,墓葬填土主要为黄沙土,内含有白色沙粒和小石子。该墓未发现葬具,从墓葬底部填土颜色和成分来看,可能有木棺,现已腐朽。该墓为单人葬,墓内人骨也被扰乱,仅发现颅骨和部分肢骨,颅骨上发现有桦木皮痕迹。根据未被破坏部分推测,墓向为235°,葬式为仰身直肢。墓圹底部平面为头端较窄、脚端略宽,最长为2.4米,最宽为0.8米,最深处1.4米。
清理出的遗物主要有金马鞍具是继恩格尔河墓葬和乌兰沟墓葬出土金马鞍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所不同的是,前二者的金马鞍饰均用纯金制作,而哈力雅尔墓葬出土的金马鞍则为银鎏金。恩格尔河墓葬所出的金马鞍也有双龙纹,龙纹为镂雕,风格与哈力雅尔墓葬金马鞍的龙纹相似,但是前者的边缘纹饰不见任何莲瓣纹装饰,配合金箔十字架等随葬品可以确认为墓主人与景教信仰有关。从该墓出土的铜镜、木梳、耳坠等随葬品的风格来看,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女性。在清理过程中在墓主人的颅骨上发现了桦木皮的残片,推测极有可能是蒙古妇女“故姑冠”的遗迹。关于蒙古族妇女佩戴的“故姑冠”,在史书中都有记载。《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曰:“妇人冠以桦皮,高二尺许,往往以皂褐笼之,富者以红绡,其末如鹅鸭,名曰故故,大忌人触,出入庐帐须低回。”在《蒙鞑备录》中载:“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金饰之,其上又有杖一枝,用红青绒饰。”《黑鞑事略》中记:“故姑之冠用畵(桦)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直尺长柳杖或铁打成杖,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以上几段记载中的“故故”、“顾姑”、“故姑”均属音译,但共同点就是这种冠只有贵族妇女才能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哈力雅尔金马鞍墓出土文物
锡林郭勒盟作为蒙元王朝腹里之地,是当时蒙古族次高级贵族生居死葬之地,这些遗存对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附识:本文图片来源于《锡林郭勒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