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巴尔虎部蒙古族妇女头饰

清代
银、珊瑚、松石 头饰长37.5厘米、宽50厘米、头箍直径19厘米
一级
呼伦贝尔市征集 头饰呈盘羊角形,在条形银饰上镶嵌珊瑚、松石等宝石。头饰造型独特,整套头饰上的装饰图案较多地保留了蒙元时期的特色。
清银镀金白玉柄镶宝石蒙古刀

清代
银、石、皮 通长38.6厘米、鞘口径3厘米
一级
锡林郭勒盟征集 蒙古刀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是蒙古族男儿必备的两件爱物之一,“跨下有骏马,腰间有快刀”。
清色拉希用双面蒙皮梯形音箱朝尔

清代
木、皮 高97厘米,宽25厘米,厚8.5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色拉希(1887----1968),内蒙古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著名马头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朝尔为两弦拉奏乐器,琴弦以马尾为之,被视为马头琴的前身。它保持着胡笳时代人声与笳声共鸣形成的双音特点。蒙古人取其共鸣之意,称其为“抄兀尔”,也就是朝尔。
清雕饰彩绘人物故事雅托克

清代
木 长167厘米,宽24.5厘米,高15.5厘米
一级
赤峰市敖汉旗征集 雅托克为蒙古族传统拨弦乐器,也称蒙古筝。《元史•礼乐志》云:“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后来演变为筝形。此筝为十二弦,音箱首尾乐山上固定有十二弦。雅托克自元以来一直为蒙古宫廷乐队的主要乐器。
清彩绘雕饰蒙古象棋

清代 木 棋子高3.8----7厘米 一级 锡林郭勒盟文化处拨交 蒙古象棋是蒙古人喜爱的一种游艺活动,其子路运行法兼有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特点,九线,六十四格,不设界河。棋子三十二枚,双方各十六枚,分别深浅两色。
清蒙医鹿皮药袋

清代
鹿皮、银、钢 通长107厘米,宽27厘米
一级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旗征集
在长方形的大药袋内,插放34件鹿皮小药袋,内盛放蒙药。据文献记载,蒙药药材大约有2200余种,取材于动物、植物、矿物等。治疗用药多为成药。此药袋内盛装一般常见病所用成药,并配有蒙医放血疗法的用于身体不同部位的放血器,可谓“马背微型医院”。
清尹湛纳希石枕

清代
石 高15.5厘米,长31.4厘米,宽15.8厘米
一级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拨交
尹湛纳希于清道光十七年诞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据说当时下府乡盛产软质细地青石料,因此当地的石雕业很发达。尹湛纳希先生曾写过一篇《石枕论》,文章虽与石枕并无干系,至少石雕业激发了尹湛纳希先生的创作灵感。
清明黄缎十二章绣龙袍

清代
缎 身长143厘米,通袖宽190厘米,底边宽120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袍面为明黄缎地,通身绣龙九条,并彩绣四合云、十二章、八吉祥和八宝纹。十二章纹饰是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和衮服上装饰用的十二种纹样,简称章服,即日、月、星辰、龙、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十二种纹样都是以刺绣施于龙袍的一定部位。
清鄂尔多斯右翼中旗虎纽满蒙文扎萨克银印


清代
银、铜 通高11厘米,印边长10.5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此印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政府颁授予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二十四世孙松喇布之印。 松喇布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扎萨克多罗贝勒,其父善丹系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扎萨克 郡王额麟臣之从子。顺治七(1650)年诏封扎萨克多罗贝勒,诏世袭罔替。康熙二十一 (1682)年,松喇布袭其王位,后传十世至清王朝灭亡。
清乌兰察布盟盟长贝子乘马牌

清代
银、铜 通长16.9厘米,牌长14.4厘米,宽9.9厘米
一级
包头市征集
此牌为清王朝盟旗制度的产物。清廷为加强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在旗以上设盟,数旗为一盟。如遇战时应招,可率领所属各旗壮丁出征,此牌为征调马匹的行令牌。
清达理札雅浮雕龙纹鹿角扶手红漆木宝座

清代
鹿角、木 通高114厘米,最宽114厘米,纵深100厘米
一级
阿拉善盟达理札雅捐赠
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建旗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历经241年,此间该旗累计袭封扎萨克十任。达理札雅为民国政府袭任的末代扎萨克。此宝座从样式及用料均仿满洲入关前王公使用的形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身居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的达理札雅先生,将这件祖辈传世宝座捐献给国家。
清鸟羽式萨满服

清代
布,绸 衣长145厘米,两袖宽177厘米
一级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征集
此对襟萨满服集中展示以鸟类崇拜为突出特征的蒙古萨满信仰的基本特点。长袍前后及袖上缀饰彩布条,伸开双臂直立时,布条展开呈倒扇面形。同时,其前胸、后背都佩戴铜镜和小铃铛,以表示其“法力”非凡。
清法王骨雕佩饰

清代
骨 上衣长92.5厘米,下围宽82厘米
一级
呼伦贝尔市征集
驼骨磨制、雕刻、串连骨雕佩饰。它由帽饰、胸饰、背饰、裙围、臂钏、腕饰、耳饰等部分组成。裙围纹饰工艺最为复杂,是用楼空透雕手法将驼骨雕刻成各种佛教图案饰片,以小珠穿连。作佛事活动时,护法神巫佩带此褂饰,跳多种舞蹈动作,以此来降服恶魔、护佑众生。
清鎏金莲瓣纹圣水壶

清代
铜 高75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26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藏传密宗威仪中,为密法修持者举行灌顶仪式时,专为盛满圣水而备的宝壶。圣水浇灌头顶能祛除修持者无明烦恼之垢秽,同时引出自性清净心,可大大缩短修行成道的期限。
清银鎏金镶宝乃琼冠

清代
银,宝石 高50.5厘米,直径33厘米
一级
锡林郭勒盟征集
此为乃琼神巫在特定宗教吉日作法降神时所戴的冠饰。这顶法冠形制非常奇特,正面嵌有五个骷髅银饰。它的材料大多由金银和宝石组成,所以特别贵重,只有乃琼神巫降魔时才能由助手帮忙戴在他的头上。
清白伞菩萨坛神咒板

清代
木 长66.5厘米,宽66.5厘米,厚3厘米
一级
内蒙古地区征集
此为大藏经供奉咒轮图。大藏经中咒经类占据了很大分量。在喇嘛教各派瑜伽部中,特别是密教,十分重视密咒,它是达到“道果”的最高尚的内容。如果把此咒写在纸上或叶上,长期佩带于自己的身边,便能免除灾难。
龙泉窑粉青釉划花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龙泉窑粉青釉划花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元代
高50.4,口径20.5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喇叭口,长颈,颈上部为弦纹装饰,颈下部划缠枝莲纹。此瓶通体施天青色釉,釉色润泽,造型美观,为元代龙泉窑瓷中的精品。
钧窑镂空带座摩羯耳瓶

钧窑镂空带座摩羯耳瓶 元代
高58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口沿呈翻卷五瓣花形,细颈,圆腹,颈肩间有兽形双耳,腹部前后饰两上凸起衔环兽面纹,额头刻有“王”字。瓶身下部为五只攒尾骆驼组成的高座,器体形成骆驼队驼负宝瓶行进的造型,意匠小中见大。胎釉厚重,鲜艳的玫瑰紫彩斑,增强了釉色的质感美,为元钧瓷珍品。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元代
高42.7,口径25.5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香炉圆腹、三足、双耳。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有一方形题记,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十五字楷书。己酉年为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为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
褐釉划花盘口穿带瓶

褐釉划花盘口穿带瓶 唐代
口径9.3,底径9.3,高32.6厘米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出土
盘口,腹两侧有穿带,这些都是为适应游牧民族生活而出现的特征,是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瓷器。
虁纹龙耳套环青铜罍

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 春秋
高28.7,口径20,通耳宽37.8,足径8.8厘米
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
螭首双耳,肩部饰蟠螭纹一周,腹部饰倒三角纹,内填蟠螭纹,又组合成饕餮状。
鹿啣草纹鎏金银马饰具

辽代 1组4套157件
凸形节约长9.2,宽5.9,长方形节约长4.62,宽2.6厘米
赤峰市大营子村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
白银锤揲錾刻而成。包括马笼头饰、马盘胸饰、马后 饰等。节约浮雕鹿衔草纹,鎏金。背有衬板及钉。从形状及各部位名称看,与唐代马具如出一辙。并且在鞍马文化发达的契丹民族的创造下有了更大的发展。契丹鞍马甲天下,马匹装饰历史悠久,制作材料除此之外,还有纯银、铜鎏金、玛瑙、玉等,工艺精湛。各部件的带饰形制多样,其工艺多用传统的模压、锤揲、錾刻、鎏金、琢磨、抛光精工细做。纹饰包括鹿纹、龙戏珠纹、凤纹、群鸟纹、忍冬纹、鱼子纹、缠枝卷草纹等。
錾花银盏托

辽代
高8.4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7.4厘米
赤峰市大营子村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
白银锤揲錾刻而成。由碗、托盘和圈足构成。碗为侈口,亚腰;托盘敞口,浅弧腹;高圈足足根微侈。碗、盘及足缘錾均饰羽叶纹,碗及盘的腹壁錾盘带纹。
印金团花图案夹衫

时代:元代 尺寸:衣长59,袖长43厘米 来源: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元集宁路古城出土 锦地,在夹衫上用金色印出小团花,显得富丽堂皇,为元代丝织佳品。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部落可汗
- 上一篇: 摄影|蒙古映像
- 下一篇: 北方草原的金银器 (组图)︱蒙古家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