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汗画像


       固始汗(1582-1654),本名图鲁拜琥,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尔后裔,蒙古孛儿只斤氏,青藏高原卫拉特蒙古族酋长。1637年自准噶尔率四卫拉特军击败喀尔喀部却图台吉,占据青海安多地区;1639年攻灭康区白利土司;1641年率兵入藏推翻藏巴汗政权;1643年与格鲁派联合建立葛丹颇章政权,自任藏王,开蒙古族任藏王之例,被誉为“持教法王”。自1642年与清政府交往,1653年受封“遵文行义敏慧固始汗”。固始汗是青藏高原地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巩固西藏地方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也为多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青海史》载,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图鲁拜琥年仅十三岁,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之四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因调解平息卫拉特与喀尔喀战事有功,备受推重,被东科尔呼图克图授以“大国师”称号。


固始汗画像


       明崇祯七年(1634)冬,与巴图尔珲台吉发动对哈萨克远征,获胜。


       明崇祯九年(1635),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


       同年,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牧地、应西藏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第巴索南饶丹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青海,击败却图汗,据其地。


       明崇祯十一年(1638),至拉萨会见达赖五世和班禅四世,获“顾实·丹增曲结”(“国师·持教法王”,或作“丹津却吉甲波”,意“佛教护法王”尊号。蒙语又称为“顾实·诺门汗”(“国师·护法汗”)。


       明崇祯十三年(1640),攻灭康区白利土司顿丹多吉。同年出席蒙古领主大会,参加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


       翌年,兴兵入后藏。明崇祯十五年(1642),灭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命长子达延鄂齐尔汗驻守拉萨。扶持黄教,以前后藏之税收奉献五世达赖作为寺院费用。除日常政务由其控制的第巴索南饶丹料理外,西藏高级官员均由其委任,并制定“十三法律”,新添噶伦达本等官职,健全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直接控制西藏军队,牢固掌握青、藏地方政权,以黄教护法王自居。屡遣使与清廷联系。


五世达赖与固始汗的壁画


       清顺治三年(1646),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


       清顺治十年(1653),受封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后病故于拉萨。对巩固西藏地方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多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海省固始汗主题雕塑介绍


雕塑名称

       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采用清王朝对固始汗的正式册封号为雕塑名称)


雕塑材质:

       鲁灰花岗岩(呈青灰色,质地坚硬,耐寒,耐风化,适合高原气候)


雕塑尺寸:

       高6.8米,长35.9米。(雕塑底座1.1米,跟雕塑高度6.8米加起来总高7.9米,雕塑底座长度39米。)


雕塑表现形式:

       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写实性大型历史人物雕塑。


       雕塑整体如一座座雪山连绵而成,加之圆雕、半圆雕、深浮雕与浅浮雕等多种雕塑形式处理,与山体成功的结合,充分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欺负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雄伟壮观!充满视觉冲击感!


雕塑内容:

       雕塑正中央是主体人物固始汗,站像,人山相融,顶天立地,高大威武!他的造像年龄涉及在五十多岁,据史料记载,他是53岁入青到62岁取得护法的全面胜利。他的造像定位在五十多岁与历史时期相吻合,而且五十多岁的年龄,既有长者的风范,又不失壮年的豪迈!他宽额方脸,目光深沉而敏锐、遥望远方,表情慈祥,若有所思。仿佛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中!其身旁屹立左右两位将军,手握弓箭战刀,英勇强悍!体现固始汗同龄的伟拉特蒙古和硕特、准噶尔部两翼,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更加烘托了他的伟大形象!尽显他政治家、军事家的王者风范。


主题雕塑两侧以图画叙事的表现形式,从左至右依次体现了固始汗一生中极具影响力的五件大事为节点,丰富固始汗的人物个性,使来客更深入的了解认识这位伟大的草原英雄。依次是:


       1、13岁的图鲁拜琥率领军队击败俄伽浩特之“果噶尔”部四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威名大震。浮雕中特写了少年英雄固始汗的威武形象,其身后陪衫了军队战争的画面内容。


       2、和平解决厄鲁特蒙古(或音译卫拉特蒙古)蒙古高原的喀尔喀蒙古战争。由于他的威望和才智,得到了当时参与调节各方——藏传佛教格鲁派代表与蒙古诸部均有联系的东科尔呼图克图(东科尔寺,今在青海湟源县)、喀尔喀各部首领等的一致推崇,赠与“大国师”的称号。从此,图鲁拜虎便以“固始汗”(或固始为国师之转音)和智勇双全的美名闻名于世。浮雕主要表现他只身率领几个侍卫从容来到喀尔喀蒙古的汗帐,谈判说和的情景画面,并特写了固始汗的高大形象,体现了他超凡的智慧和勇敢。


       3、体现了固始汗部众入驻青海的情景画面。描绘了德都蒙古先民的伟大足迹。(固始汗消灭却图汗后,按照既定计划,七部众从1638年起陆续移牧于青海草原上(第一批有和硕特约5000户,一部分辉特人和土尔扈特人),在这里建立了和硕特等部的牧业基地。而后,两三年内,固始汗又将游牧在天山以北的和硕特部众大批迁居青海,由“其子十人领之”,世称十台吉;准噶尔的一部分也迁来青海,称绰罗斯。“固始汗兄弟惟昆都仑乌巴什、布雅鄂特欢留旧牧,拜巴噶斯袭据西套,余皆随固始汗徙青海”。“是时,和硕特固始汗最强,为四卫拉特之首”。)


       4、被黄教尊为护教法王的光辉形象。(1637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固始汗再度扮香客带领1000多人到了拉萨朝佛入藏。五世达赖喇嘛在大昭寺为之举行吉祥法会,赠予他“丹增却杰甲波”(持教法王)尊号和印章【“顾实۰丹增曲结”(国师۰持教法王),或作“丹津却吉甲波”,意“佛教护法王”尊号,蒙古语又称为“顾实诺门汗”(“国师护法汗”)】,还给固始汗的儿子和手下官员赠给称号。)


       5、表现固始汗接受清政府册封的情景画面,这是固始汗奋斗了几十年以后达到的光辉业绩的顶峰。(1653年,顺治帝特派专使进藏,以金册金印,册文用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封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


       整体雕塑旨在体现固始汗在十七世纪前半期结束了战乱不息、纷争迭起的青藏高原的局面,并扶持和联袂黄教归向清廷,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充分展现了德都蒙古先人的伟大风采。


文|据百度、柴达木文艺综合编辑 图片源自网络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