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编来到大草原以来,看过了不少博物馆,走过了广阔的草原,喝过了牧民的奶茶,吃过了风干的牛肉,也住过了像模像样的蒙古包。
也许是蒙古包太过于像模像样,倒像是如家、汉庭罩上了钢筋结构的蒙古包的外壳,总觉得缺了那么一点意味,全然没有了博物馆里面的老旧家具的那种文化的质朴和沉淀,不得不让人遗憾。(虽然如果是一个没有厕所的传统蒙古包小编也会在内心痛苦拒绝一万次)
于是乎,小编抱着一颗永于探索发现的心,前往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的巴尔虎民间工艺部,去寻找蒙古族特有的传统家具。
地域决定文化,生活方式决定生活形态。牧民的游牧生活就决定了蒙古族“行走”的民族文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日常生活都带着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加上在定居过程中不断融入不同民族的文化民俗,最终演变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蒙古族家具。材质、造型依然具有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厚漆重彩,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万千。
科普来啦~一般普通游牧牧民的蒙古包里都有什么家具?
床(儿童是吊床)、柜、桌子、椅、凳、炉子、佛龛、马鞍子。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家具简单了点,但是摆放的位置确实及其讲究的。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也能更好的抵御冬天西北风带来的严寒和风雪。炉子放在蒙古包中间,而马鞍子也要放在蒙古包门口的右边。
这里的蒙古包里大都是实木和毡子的组合,也极少看见多余的装饰,只是家具的纹理和纹样带着浓浓的蒙古风情。但这极其简单又不简约的家具组合不就是这里蒙古包下的特点么。
蒙古家具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家具的连接结构,这一部分,小编也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各位看官们反响强烈的话,容小编再回炉研究研究~(捂脸逃跑中···)
提到这独特的纹样,不得不提一位老人,这里的老板娘娜仁图雅的爷爷,乌日根毕力格,也是巴尔虎民间绘刻艺术的传承人。
乌日根毕力格老人是陈巴尔虎珠尔苏木牧民,是巴尔虎夏日诺特氏人。从15 岁开始从事蒙古族民间“夏日尔”木雕艺术,也是这一艺术的传承人,在木雕、民间图案和民间绘画方面留下了很多很多不可估量的财富。
娜仁图雅还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工作坊的一些家具,并向我们推荐了一位全能的老匠人:哈日巴图·吴。
哈日巴图·吴(达斡尔族)是在五年前才加入这个工艺部,而现在,俨然是这里的扛把子,不仅是木刻的一把好手,也是工艺部唯一一位掌握了烙画工艺的匠人。最为让小编震惊的是,哈日巴图所有的技艺全部都是自学成才。
我对于如何自学到大师这一点确实非常感兴趣,毕竟小编也是学过美术的,哈哈。哈日巴图·吴说,他从小在广阔的大草原生活,出于自己的爱好,在还很小还在上学的时候,就会去模仿草原上的动物,尝试去画动物的各种形态,也会学习当时的小人书,去描摹上面的人物形象。嗯,果然是艺术源于生活!
言外话,老匠人的人生阅历也是丰富的很呢,当过兵扛过枪,蹲过号子站过队,现在平和的生活对于哈日巴图来说,这大概已经是最完美的老年生活。
灌一波清凉解暑的鸡汤:生活给我们最大的礼物莫过于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坚持下去。
看官们以为喝完鸡汤就结束了吗?
Real天真。。。
下面是思考环节,即便是足智多谋的小编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着太阳崇拜和圆形蒙古包的牧民家里极少见到圆形家具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