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瞬作者团:臻宁
贡桑诺尔布(1871—1931),蒙古族,字乐亭,号夔庵。1871年6月26日诞生于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的王爷府,是旺都特那木济勒郡王的长子。清朝王室礼亲王世铎(清宗人府宗令)的妹妹,通常被认为是贡桑诺尔布的嫡母。她为人聪慧贤淑,对贡桑诺尔布有重大影响,但事实上,他的生母是旺都特那木济勒的蒙古妻子,姓名不详。
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外流亡数年后,于1901年返回北京,迫于国内与世界局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若干改革。贡桑诺尔布再次为新军训练计划上奏朝廷,与上次截然不同的是,这次朝廷欣然接受了这一提议,并且鼓励贡王早日执行。
1901年,通过袁世凯的介绍,贡桑诺尔布聘请原保定武备学堂毕业生周春芳为教官,同车载归。回来后,贡桑诺尔布在旗内选拔青年和王府卫兵整编为正规军队,采用北洋新军的教范与操典进行正规训练。这是蒙古族第一支正规训练的新军,后来这支新军在保卫蒙旗治安、剿灭地方土匪的行动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贡桑诺尔布训练新军的同时,他的福晋善坤也开始召集侍女成立娘子军进行训练,这也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支正规训练的女子新军。
此外,贡王在旗内进行了各项改革。在诸项改革中,特别重要的是1902年设立了全蒙古第一所现代化学堂——崇正学堂。1902年10月31日,对喀喇沁旗王爷府来说,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这天,近代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式学堂在这里开学授课。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喀喇沁旗扎萨克亲王贡桑诺尔布即兴致辞。他说:“我身为王爵,位极人臣,养尊处优,可以说没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可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因为我看到了我的旗民子弟入了新学堂,受到教育,将来每个人都会担当起恢复成吉思汗伟业的责任。”
崇正学堂设在喀喇沁王府西院,教室、宿舍、图书馆应有尽有,门前是操场,后院是桑园,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贡桑诺尔布亲任校长,他不惜重金聘请江南名士陆韬、钱桐和本地知名人士为教员。
喀喇沁王府学堂《蒙文读本》卷三之封面、版权页
在这所学校里,除了开设蒙汉文《四书》《五经》等传统课程外,还教授日语、算术、地理、历史、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课程。崇正学堂开班后,很快就由1个班扩展成为4个班。开办数年间,崇正学堂向国内外派出的一批批学生,成为了蒙古族近现代历史上的优秀人才。
贡桑诺尔布创建的第二所学校是女校,这所学校名叫“毓正女子学堂”。这所学校的目的则为培养未来蒙古领袖之贤妻良母,所以特别注重德智体三项教育。学习科目中包括蒙文、汉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家政、缝纫、自然、绘画与音乐等。教育费用并不由学生家长负担,而是由族中富人捐资。贡桑诺尔布的妹妹也在学员之列,由此可见,他认为女子的教育对蒙古的将来极为重要。毓正女子学堂开学后,清政府赐“壶教畅明”(大意是遵守规矩,通达事理)匾额一方。
贡桑诺尔布、福晋善坤、日本女教师河原操子与毓正女子学堂学生合影
1903年7月,贡桑诺尔布在其叔父位于大西沟门村的空闲官邸办起了蒙古族地区第一所军校“守正武备学堂”。教官是由访日时结识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福岛中将介绍的日本陆军大尉伊藤柳太郎和少尉吉原次朋,由姚子慎为翻译。学科用日本操典,由日本教官用日语授课,操练时也用日本口令。因此,守正武备学堂也是一所完全日本化的军事学校。
守正武备学堂在课程设置上完全采用日本教法,分文、术两科,文科学习算术、日语、测绘、地理等课程,术科主要是体操、骑术、步伐、兵器等。为了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贡桑诺尔布还特地从学生中选拔了乌尔固木吉、铁丹、纳木其格等3名优秀士兵到日本驻军内部和日本士兵一起学习器械、体操和军乐。守正武备学堂先后培养了100余名优秀的军官和士兵。
贡桑诺尔布创建并经营的这几所学校,在经济上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换取资金,他出售很多古玩及有价值的收藏。他以五年的薪俸为抵押,要求朝廷贷款,支持其学校,这一请求被清政府批准。贡王尽一己所有,大力推动蒙古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喀喇沁左旗以及哲里木盟下的棍楚克苏隆王的科尔沁左翼前旗,也都开始兴办学校。
河原操子(前排左七)与贡桑诺尔布(前排左三)、福晋善坤(前排左五)、王妹兰贞(前排左六)、服部四郎夫人(前排左四)等人合影
1903年,贡桑诺尔布出访日本期间,考察了正在大阪举行的第五次工业博览会。其间所见所闻,令这位大清王爷深感中国的落后,对民族地区粗放的经济深为忧虑。1904年,贡桑诺尔布派崇正学堂的四名学生前往天津北洋实习工厂学习织布、染色等技术,四人学成后,贡桑诺尔布在王府东坯场子村设立了一个综合工厂,请他们做技术员,并招收青年旗民为学徒工,他自己曾多次亲临工厂视察。
后来,贡桑诺尔布又从天津高薪聘请了一位织地毯的老师傅传授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工厂生产的“洋布”、“洋腊”、“洋胰子”、地毯等日用品小量投放市场,受到民众的青睐和欢迎。从此,喀喇沁旗的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除了推动民族工业的进步之外,贡桑诺尔布的另一大贡献便是创办了近代邮电。喀喇沁旗在20世纪初还是一个十分闭塞的山区,为了及时接收和传递信息,1904年,贡桑诺尔布派人专程赴围场县接洽。双方协议,由王府出资架设从喀喇沁旗到围场县县衙所在地克勒沟的有线电报线路,王府设电报收理处。届时,喀喇沁人就可以把电报从王府派发至全国各地。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贡桑诺尔布亲自督工。砍伐树木,埋置电杆,架设电线,很快,一个颇具现代通讯速度的对外联系窗口便建立了起来。通过这个窗口,喀喇沁旗还与驻北京的外国使馆取得了联系,得到了许多的科技新知识,使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的塞外荒野有了对外联络的便捷通道。
贡桑诺尔布的画作
在创办电报收理处的同时,贡桑诺尔布还设立了邮政代办所。他从旗内精壮蒙古族青年中挑选三人,分三班往返于本旗和北京之间,定期邮递报刊、信函。邮政代办所的建立,使喀喇沁地区与京津等各大城市间有了经常性的联系。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时的喀喇沁右旗最后一任札萨克笃多博
1913年,贡桑诺尔布又做了一件大事,然而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次的事情虽然贡献巨大,但也给他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后果,那就是设立蒙藏学校。他向政府提出建议,在北京设立蒙藏学校以教育蒙藏子弟。他的建议由国会通过,学校随即成立。许多内蒙古各边远的盟旗年轻学生被送入学。建立这样一所学校,在青年蒙古知识分子看来,是相当进步的行动,应予以支持,但保守的王公与官员对现代教育仍然怀有猜疑的心情。由于这所学校,他不仅失去了内蒙古若干资深旗内领袖的支持,而且不时受到北京的蒙古保守分子的强烈反对。
蒙藏事务局办报处第一周年纪念,前排居中者为蒙藏事务局总裁贡桑诺尔布
这所几乎全靠贡桑诺尔布努力而设立的学校,对于蒙古的未来发展有极大的意义,因为许多未来的领袖们,大半在此接受了决定性意义的教育。蒙藏学校曾训练出许多未来的领袖,如国民党的白云梯、李永新,共产党的乌兰夫等人,他们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不论学生怎样对他施加压力,不论学生制造多少问题,贡桑诺尔布对这所学校的热心始终不渝,对全蒙古的教育亦继续保持兴趣。
晚年的贡桑诺尔布在北京府邸
纵然一生叱咤,贡献良多,但是贡桑诺尔布的晚年生活并不安逸,甚至凄惨。他仅有的私蓄,都被他那位神通广大的福晋装进了自己的腰包。道胜、正金两银行的债务就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头上,使他周转不灵,一筹莫展,只好纵情诗酒,借以排遣。著有《竹友斋诗集》一册(又名夔庵吟道)。他常和陈半丁、宝熙、罗振玉这些人打交道,有时也出入于“青云阁”(在北京廊房头条)与李思本等下棋饮酒,兴之所至的时候,还要捧一捧鼓姬王凤友,在八大胡同里也可看到他的踪迹。
北伐后,为了生计问题,贡桑诺尔布又当了一任蒙藏学校校长,但是仅有一个月的时间。1931年1月13日,贡桑诺尔布因脑溢血死于北平府邸,时年60岁。
这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亲王在蒙古族历史上写下了一页页重要的篇章。他文治武功,创下了许多近代蒙古族历史之最。贡桑诺尔布的生平事迹,足以彪炳青史,足以使后人缅仰,也足以激励千千万万的喀喇沁蒙汉人民为之奋斗不已!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