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阜新地区的蒙古族人,特别是居住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或是由此地外迁的蒙古族人,都会自豪地称自己是“蒙古勒津人”。

蒙古勒津,是蜚声蒙古族的古老部落。几百年来,曾数经波折,驻河套、徙宣府边外、辗转东西,后于明朝末期迁徙至阜新地区,出现在阜新的历史舞台上,并日趋表现得异常强悍而又极为活跃。

早在15世纪的北元时期,被称为中兴烈祖的达延汗,将四分五裂的漠南蒙古各部重新统一起来,使蒙古民族得以振兴。在这一伟大的中兴事业中,蒙古勒津部落以它的强悍实力,成为达延汗的依靠力量,并帮助他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

达延汗把蒙古划分为左右翼。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三万户为:蒙古勒津、鄂尔多斯、永谢布。其四子阿尔苏博罗特成了蒙古勒津土默特部的领主。1519年,巴尔斯博罗特去世,依照草原上古老的传统,蒙古右翼进行了分割部众和牧地的分封,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阿勒坦汗成为了蒙古勒津万户的最高首领。

蒙古勒津部落原分为八营,自从阿勒坦汗接管后,便合为六营,而蒙古勒津万户的名称,也逐渐被阿勒坦汗所领的土默特部名称所取代,称为土默特万户。

阿勒坦汗在增强其军事实力的同时,对土默特部非常重视,经过不断经营,土默特部的畜牧业、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日益繁荣,人口也呈现出发展态势。阿勒坦汗后期,土默特部总人数达到了30万人,土默特地区也成为当时蒙古社会中最为先进和发达的地区。阿勒坦汗在统治和治理原领地的基础上,又开始扩大土默特部的领地,不仅用兵青海征服诸番,还向蓟辽一带扩展势力,为土默特部后来的东迁埋下了伏笔。

1582年1月13日,阿勒坦汗病世。土默特部自此失去了强有力的领袖,权力开始分散。各领主间为争夺部落的利益和权位,内乱不止,形成了分化的局面,力量被严重削弱。

17世纪初北元的正统大汗传位至欲再次统一蒙古各部的林丹汗。不久,林丹汗率军从辽东西进,开始征讨蒙古各部,以战无不胜、所向无敌之势,直奔宣大边外,进入土默特部的驻地。土默特、喀喇沁集结兵力,在兀慎部驻地一带与林丹汗展开了会战,结果被林丹汗击败,喀喇沁各部溃散。其后,土默特部的卜石兔汗又集结了永谢布部众卷土重来,但仍不敌林丹汗,卜石兔汗率领部分兵力逃往鄂尔多斯,留在原驻地的部众被林丹汗收编。同时,林丹汗遣兵进入河套地区,追击卜石兔汗和鄂尔多斯的兵马。最后,林丹汗大获全胜,卜石兔汗的金印都被掳去。

1629年,林丹汗的军队攻入东土默特在明宣府边外的驻地,东土默特部主鄂木布楚琥尔率部与之展开周旋,双方不断发生战斗。后因不敌林丹汗军,鄂木布楚琥尔率部东迁,并归附后金,随后,进一步东迁至今朝阳和阜新地区。

1634年夏,后金再次征伐林丹汗,后者率部远徙青海。后金遂在宣大边外收抚了不愿追随林丹汗迁往青海的察哈尔部众,土默特的蒙古右翼各部也乘机摆脱了林丹汗的控制,归附了后金。土默特至此完全成为后金的臣民。

蒙古勒津土默特部先后历时120多年,完成了从河套地区到阜新地区的历史性大迁徙,并发展成为医巫闾山北麓的主体民族。

(文字内容来自胡健、秦星、朱蕾编著的《阜新史话》)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