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战国时期属东胡活动地区。
秦时曾为匈奴左贤王统辖。
西汉时属辽东郡北境。
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鲜卑族控制地。
唐代为契丹驻地,隶属松漠都督府。
辽时为上京道投下军州地。
宋时为女真人所建金国的临潢府路所辖。
元代隶属行中书省宁昌路北境。
明时属兀良哈三卫中的福余卫。
明代后期,游牧于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南迁,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孙明安统率科尔沁部的一部游牧于此。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清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后金国。科尔沁部归后金国节制。
崇祯九年(1643年)栋果尔伊勒都奇逝世。清顺治五年(1648年)被追封为多罗贝勒,由其子彰吉伦承袭。
顺治七年(1650年)设科左后旗建置后,属清朝廷外藩蒙古内札萨克,直隶于理藩院。政务上受盛京将军节制。会盟地在哲里木地方(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
中华民国时期,归属奉天省。受哲里木盟长监督,地方军事由洮辽镇守使支配。
更多老照片(点击链接)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为沦陷区。伪满洲国成立后,先后辖于伪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和兴安总省。
1945年11月至翌年1月辖于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办事处。
1946年1-4月,归属内蒙古东蒙人民自治政府兴安南地区行署。4月,撤销兴安南地区行署后改隶哲里木省政府。5月,哲里木省政府归属辽西区行政公署。
1946年6月,哲里木省政府改为哲里木盟政府,并隶属辽吉区行政公署。科左后旗为哲里木盟政府的隶属旗。
1948年8月,哲里木盟政府归属辽北省,科左后旗一同归属。
1949年5月,哲里木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亦成隶属旗。
1953年3月,撤销哲里木盟,科左后旗直隶于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
更多老照片(点击链接)
1954年3月,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署,恢复哲里木盟,科左后旗亦为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直属旗。
1969年7月至1979年7月,科左后旗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此后,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清顺治七年(1650年),朝廷为追念已故明安军功,封其孙多罗 贝勒彰吉伦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多罗郡王,授予札萨克,诏准世袭罔替。设佐领辅佐札萨克治理土地与平民。
道光五年(1825年),旗札萨克郡王承袭九任到索特纳穆多布斋逝世时,因无嗣选由王室近侄僧格林沁承袭札萨克郡王。咸丰五年(1855年),僧格林沁晋升亲王,赐“博多勒噶台”号。僧格林沁阵亡后,其子伯彦讷谟祜承袭札萨克亲王。僧格林沁和伯彦讷谟祜在朝廷颇负重望,科尔沁左翼后旗地以人贵,逐渐称为“博多勒噶台”亲王旗,简称博王旗。
中华民国初年,仍保持清代的札萨克和王公世袭制度及基层的佐领建制。清末民初,最后一任札萨克阿穆尔灵圭继任札萨克亲王,因常驻北京,由协理台吉署理旗务。
中华民国20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成立伪满洲国,日伪在科左后旗设东科后旗公署,任命旗长。初设旗长府于公司五家子。不久日本人绪方秀夫任参事官,后在吉尔嘎朗组织伪旗公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祖国光复。9月,地方豪绅联合商界代表在吉尔嘎朗城东科后旗组成东科后旗地方治安维持会。12月,成立东科后旗地方自治政府。1946年3月,改建为东科后旗民主政府。9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地方形势恶化,旗民主政府和驻军向北部转移。国民党军队乘虚侵入,在吉尔嘎朗成立国民党东科旗政府。
1947年2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一师和二师2个团奇袭吉尔嘎朗街,民党东科后政府瓦解。6月8日,全旗获第二次解放,恢复东科后旗政府。
1949年7月,恢复科尔沁左翼后旗名称。
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境,大郑铁路郑家屯到通辽段之南,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与松辽平原西部交接地带东辽河右岸。地理座标,东径121°30′-123°43′,北纬42°40′-43°42′。面积11,535平方公里,东西长154公里,南北宽107公里。全旗疆界周长585.7公里。北与西北同科左中旗、科尔沁区、开鲁县和奈曼旗毗连,西同库伦旗接壤,南与辽宁省彰武、康平西县为邻,东与辽宁省昌图、吉林省双辽县搭界。
清代科左后旗总土地面积为35,156平方公里,其南界至法库边门,北至格尔莽噶,东到吉林边栅,西至伊和鄂尔多,西南至扎噶排,西北至伊和温都尔(又说霍雅斯),东北至贡霍多拉,东南至威远堡边门。
更多老照片(点击链接)
嘉庆七年(1802年)旗札萨克报经朝廷,开放常突额勒克一带地方,诏准借地养民,招民垦殖;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续开八面城荒和夹荒地;道光十二年(1932年)又开放库都力(今康平县境内)一带地方。前后三次放垦称为“三展荒边”。开荒面积占当时全旗总面积的十分之七强。清末,朝廷开放地陆续设昌图府、康平县、辽源州,管理佃民事务。
中华民国3年(1914年)昌图府、辽源州均改县,划归奉天省管辖。科左后旗东部边界自西辽河,经由金宝屯、五间房至郑家屯西的西甸子屯为一线,与辽源县为界,东北以蒙古托鲁盖山同科尔沁左翼中旗分界。南部边界以道光年间的封堆同康平县为界,旗西境与北界同清代。
1934年旗西南旧封堆以南原属康平县第七区的古力本花、八张锄、台吉花、常家窝堡、哈尔根吐、马架子、沙金台、梅林套布、茨尔腾、玛拉哈营子、台吉营子、三合城、五家子、东西姚揽头、王仁窝堡、马家梁、李少奎窝堡17个屯划入科左后旗。全旗四至,南到太平庄、三家子、沙金台,西自宝楞、边界向东南经伊胡搭、甘旗卡沿铁路直至阿尔乡为一线与科尔沁左翼前旗为界。北部同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界,全旗总面积7,791平方公里。
1948年3月,同康平县议定将旗南境地卜、扎兰营子以南120垧土地借给康平县使用,言明土地所有权仍属科左后旗。1949年旗东北部蒙古托鲁盖山南一带的哈吐胡都嘎、胡和车利、白家店、乱八家子、吉特尔贵窝堡、小白沙坨、东金宝屯等19个自然屯,1,446平方公里划归双辽县。同时又将双辽县高金区的老三江口、向阳两村和昌北县二区胜利村等14平方公里地方调整给科左后旗。在同一时期,又将旗东南小辽阳窝堡等5个自然屯同康平县的韩光屯、二道河子互相对换。
1948年10月,科左中旗的敖古斯台(今称努古斯台)、茂道吐两努图克划归科左后旗。
1955年,将库伦旗贴近大郑铁路西的满斗营子、朝鲁吐两努图克划入科左后旗。1956年原属开鲁县的阿布哈、白音毛都两行政村划属科左后旗朝鲁吐努图克。
现全旗版图大致呈榆叶形,叶根在东,顶部在西北。自叶根的平齐铁路三江口站附近向南经本旗二道河子村东,蜿蜒流入康平县境的东辽河,径流48公里。以东辽河为界,其东为昌图县境,东辽河右岸的新街基村同昌图县古榆树河相望。
旗东自平齐铁路三江口站大桥向西北经金宝屯镇、塔林斯布奎、楚伦温都日嘎查之东,到大郑铁路的巴西站,为科左后旗同双辽县的分界线,长53.7公里。从旗东北巴西站向西北至通辽市潘家店的大郑铁路一段,为同科尔沁左翼中旗分界线,长约35公里。
旗北境自大罕站东为起点,偏向西南至旗西北的小塔子水库,以曲折的一条线与通辽市辖境的分界,长122公里。
出小塔子水库向西南到奈曼旗接界处与开鲁县分界,长15公里。小塔子水库西的朝鲁吐机械化林场同开鲁县的东来镇毗邻。
旗西与西南境同库伦旗接壤,分界线长90公里。境内的阿巴哈、白兴吐、翁斯德等嘎查分别同库伦旗的赛汗塔拉、达尔登、瓦房牧场隔界相邻。
旗南部边界的西半部同彰武县相邻,边界全长117公里。旗西南境的潮海苏木三家窑嘎查隔界遥对彰武县的大冷乡。甘旗卡镇的西好力保、后新营子等嘎查隔界同彰武县的阿尔乡牧场相处。
南境东部与康平县接界105公里。西部常胜镇的古力本花嘎查、八张锄屯隔八天地水库同康平县的张家窑林场相望。散都、公河来、浩坦、查日苏(原协尔苏)等苏木隔界分别同康平县的二牛所口、小城子、孙家店林场、三家子农场相望。
来源 │玛拉沁信息网
- 上一篇: 金仓蒙文书法和刻章作品赏析
- 下一篇: 【科左后旗历史】之十:科左后旗历代隶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