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后旗,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境,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与松辽平原西部交接地带东辽河右岸,大郑铁路通辽至郑家屯段之南。东西长154公里,南北宽107公里,总土地面积为11534.13平方公里。北、西北同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区、开鲁县和奈曼旗毗邻,西与库伦旗接壤,南与辽宁省彰武县、康平县为邻,东与辽宁省昌图县、吉林省双辽市搭界。

       清代,建置初,科尔沁左翼后旗总土地面积为35156平方公里(清《调查科尔沁左翼后旗报告书》幅员条记,约140625方里,人口两万)。

       据《蒙古游牧记》载“左翼后旗……牧地,南至柳条边,西至伊柯鄂尔多,北至格尔莽噶,东至柳条边,西南至扎噶排,东北到贡霍多拉,西北到伊柯温都尔”。《丰天通志》说:“左翼后旗扎萨克驻双和尔山,喜峰口东北一千零四十里,西南距京师一千四百五十里,本契丹地,辽置风洲,金废。牧地当法库边门北,东西二辽河于此合流,东界硕勒和(苏日克)和硕,南界柳条边,西界伊柯鄂尔多,北界格尔莽噶”。以上是清代早、中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疆域四至和总土地面积。当初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平原地区草原广阔,坨沼地带植被茂密,全旗境内湿地遍布,自然水泡星罗棋布,是个上天赐予的“逐水草而牧”的美丽富饶的天然牧场。

       据《清史稿》和《蒙古游牧记》记载,清嘉庆年间,关内流民大量流入科尔沁左翼后旗东西辽河冲击平原地区昌突(昌图)额勒克和库都力荒一带垦荒种地,逐渐成了这里的新主人。清朝政府出自抚民之举,嘉庆七年(1802年)谕旨“诏准垦荒”、“借地养民”,奔向这里的内地流民日益增多。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月,盛京将军富俊向清朝廷报告,“左翼后旗昌图额勒克地方招垦开荒经四载,人民四万有余,请增置理事通判治之”,清朝廷诏批,在昌图成立了“理事通判厅”,(《清史稿》14325页)管理民人的一切事务。旗扎萨克在开放地先后设立了庆成、恩成、恩阜、双益地局,专门办理收取田租事宜。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开放八面城一带荒地和昌图附近的夹荒地,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昌图额勒克、八面城一带荒地,共开垦21244顷78亩。(《科左后旗志》211页)

       道光八至十二年(1828年至1832年)清朝廷又以“借地养民”之由,续开科尔沁左翼后旗库都力荒,并由理藩院作出九条则例,开垦范围为“东至硕勒和硕,西至姑奈径勒克,南至昌图,北至库都力甸子。边界要挖立封堆,随时加高培厚以示标志。开荒地自查清之后,以360弓为一亩,发给民人执照,按规定输租。所开地界内57处蒙古村屯,各按户口多寡酌留地界,或二三里、或六七里,作为蒙古人放牧种植之所,当年开垦3241顷零57亩,至此旗境东南、南部大片草原及荒地,已开垦一半以上。(《科左后旗志》211页)

       在清朝廷“诏准垦荒”,“借地养民”,大量开垦荒地的影响下,经旗扎萨克批准,旗内王室贵族以及军阀豪门,从1899年至1931年,争相开荒,几年内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腹地,斯布奎、松年他拉、套布海、车勒、前段、黄花甸子等处乱垦滥开,大面积草牧场遭到破坏。

        在疯狂开垦时期,朝廷虽然“诏准垦荒”,“借地养民”,并在这里设置府县衙门办理佃民事务,但土地所有权,仍归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所有。旗扎萨克,通过所有设置的地局,向佃民收取田租。《清史稿》潘部科尔沁条中讲:“……并为定领荒招垦章程,荒价一半报效国家,一半归为蒙旗。升科则每垧以中钱二百四十为酬饷设官等经费,以四百二十作为蒙古生计,自王府至台吉壮丁、喇嘛,各有得数。”

       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弱肉强食。1924年,奉系军伐吴俊升强迫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将斯布奎甸子荒地2000垧,以95年为限租赁;同年,吴俊升又同杨宇霆合伙强占松年他拉耕地2300垧;同年,吴俊升又用奉票每垧50元强买阿日林他拉(东大荒)上等耕地5000垧,雇用佃民为其耕种。因为斯布奎甸子,多为盐碱湿地,吴俊升从黑龙江赶来2000余匹马在此放牧。

       1931年,“9.18”事变后,吴俊升之子吴泰来,将其老子掠夺来的阿日林他拉4000垧耕地转手卖给日本人所开办的“吉井农业公司”,从中渔利。又将剩余的1000垧耕地,转赠给科尔沁左翼后旗军务协理包善一(额尔敦毕勒格)的六女,为“养老地”(包女是吴俊升之侄媳)。后包善一将此宝地转卖给奉天房产商孙远海,孙远海开办“泰来公司”来经营此地。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8年,溥仪在新京(长春)召集各蒙旗旗长、参事官、旧王公代表,召开“开放蒙地处理垦谈会”。科尔沁左翼后旗(当时称东科后旗)参加会议的有旗长包尼雅巴斯尔,日本参事片仓进,总务科长富珠隆阿,王公代表阿拉坦敖其尔。在本次会上,溥仪提出“嘉许蒙古王公将蒙地开放奉纳于国家”,其意为“日满一德一心,五族协和效先顺时”等。就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开放蒙地全部收归国有,拆撤了科尔沁左翼后旗,自嘉庆年间开荒以来,在昌图、八面城、康平、法库、郑家屯等地设置的地局及其五百多人的庞大机构。从此这些地方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当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奉上”土地面积达615635垧之多。此后伪满当局在长春设立“蒙民厚生会”,由“奉上”土地经费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蒙旗补贴财政支出,归王公生活补助以及兴办几所学校了之。

       从清朝嘉庆年间至民国年间,实行“诏准垦荒”,“借地养民”,历经一百多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大片草原和荒地遭致开垦,开放地民人日益增多。朝廷相应设立了管理民人事务的府、州、县等衙门。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月,在昌图设立了“理事通判厅”;同治二年(1863年)昌图“理事通判厅”,升为“抚民同知”;光绪二年(1876年)“抚民同知”升为“昌图府”。为管理库都力荒开放地事宜,光绪七年(1881年),清廷在康家屯设立“康平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盛京将军增祺奏设辽源州于郑家屯。(《清史稿》14325页)将科尔沁左翼三旗之垦民归辽源州隶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本旗南境设置法库厅,1913年,在法库厅基础上,由铁岭、开源、新民、康平各县划出部分地区,设置了法库县。至此,科尔沁左翼后旗从清嘉庆年到民国年间一百多年里,开放地面积占原总土地面积的77.84%。(《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第四辑147页),如上所说,在这些开放地,先后都设置了府、州、县衙门。可是1938年(伪满时期)“土地奉上”之前,这些开放地的所有权,仍归科尔沁左翼后旗所有。虽然设置了府、州、县,但这里的佃民按律纳租,所在地的府、州、县衙门,只限于管理民人的刑、民事宜。可是1938年“土地奉上”之后,开放地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开放地的民人向国家纳税,不再向蒙旗输租了,这里的府、州、县,也当然成了国家地方一级政府衙门了。

下面还有几个问题需要续写一下。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昌图府、辽源州均改县,划归奉天省管辖。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东部边界,自西辽河经由金宝屯、五间房至郑家屯西的西甸子屯为一线,与辽源县为界,东北以蒙古托鲁盖山同科尔沁左翼中旗分界。南部边界,以道光年间的封堆,同康平县为界,旗西境和北界同清代无变化。

       伪满州国成立后,1934年7月,伪兴安南省和奉天省划界,将康平县七区的五家子、三合城、沙金台、梅林套布、东西姚揽头、马家梁、茨尔滕、古力本花、台吉花、台吉营子、玛拉哈营子、八张锄、王仁窝堡、马架子、李少奎窝堡、哈日根吐、常家窝堡等18个自然屯,(这些自然屯原属本旗游牧地,诏垦后置县划出)划归科尔沁左翼后旗(东科后旗)管辖。同年,旗公署整顿昌图、康平、郑家屯等地的八个地局和巡边局,改设为四个征租局。这一时期,科尔沁左翼后旗四至:南到太平庄、三家子、沙金台;西自宝楞、边界向东南经伊和他拉、甘旗卡沿铁路直至辽宁阿尔乡为一线,与科尔沁左翼前旗为界;北部同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界。至1947年,全旗总土地面积7791平方公里。

      1948年3月,科尔沁左翼后旗同康平县议定,将本旗南境地卜扎兰营子以南120垧土地借给康平县使用,明确议定土地所有权仍属科尔沁左翼后旗所有。

      1948年10月,哲里木盟政府决定,将科尔沁左翼中旗南部地区办事处所辖茂道吐、敖古斯台两个区(今茂道吐、乌兰敖道、花灯、敖古斯台地区)划归科尔沁左翼后旗。

      1949年5月,辽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部蒙古托鲁盖山迤南金宝屯区的东金宝屯、花胡硕、纪家街(一部)、腰白沙坨、小白沙坨、吉特日贵窝堡、谢景窝堡、东腰、西腰、后乱八家子四屯,布敦哈日根区的前阿木斯尔、后阿木斯尔、敖伦呼都嘎、呼和车勒,阿都沁区的乌拉勒吉、哈吐呼都嘎、新艾里、白家店共19个自然屯1446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双辽县;同时将双辽县高金区的向阳、老三江口两个行政村和昌北县二区胜利村等14平方公里地方调整给科尔沁左翼后旗。在同一时期又将旗东南,小辽阳窝堡等五个自然屯同康平县的韩光屯、二道河子互相对换。

      195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库伦旗的满斗营子和朝鲁吐两个区,划入科尔沁左翼后旗。

      1956年7月,哲里木盟行政公署决定,将开鲁县的阿布哈、白彦毛都两个行政村,划归科尔沁左翼后旗。至此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域稳定至今,辖区总土地面积为11534.13平方公里。现全旗版图大致呈榆叶形,叶根在东,顶部朝西北。自叶根平齐铁路三江口站附近向南,经本旗二道河子村东,有蜿蜒流入康平县境的东辽河,经流48公里。以东辽河为界,其东为昌图县境,东辽河右岸的新街吉村同昌图县古榆树隔河相望。

      旗东自平齐铁路三江口站大桥向西,北经金宝屯镇、塔林斯布奎、楚伦温都日嘎查之东、到大郑铁路的巴西站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同双辽市(双辽县)的分界线,长53.7公里。从旗东北巴西站,向西北至通辽藩家店的大郑铁路一段,为同科尔沁左翼中旗分界线,长约35公里。

       旗北境自大罕站东为起点,偏向西南至旗西北的小塔子水库,以曲折的一条线,与通辽科尔沁区的分界线,长122公里。

       由小塔子水库向西南到奈曼旗,接界处与开鲁县分界,长15公里。小塔子水库西的我旗朝鲁吐林场同开鲁县的东来镇毗邻。

       旗西与西南境,同库伦旗相邻。分界线长达90公里。我旗阿布哈、白兴吐、翁斯德等嘎查分别同库伦旗的赛汗塔拉、达尔登、瓦房牧场搭界。

       旗南部边界的西半部同彰武县相邻,边界长117公里,本旗三家窑嘎查,遥对彰武县的大冷乡,西好力保、后新营子等嘎查同彰武县阿尔乡牧场相邻。

       南境东半部与康平县接界105公里。我古力本花、八张锄两村,隔八天地水库,同康平的张家窑林场相望。我散都、公河来、浩坦、查日苏,分别同康平县的二牛所口、小城子、孙家店林场、三家子农场相望。by乌力吉


乌力吉,蒙古族,祖籍辽宁蒙古贞,1945年出生在内蒙古科左后旗。1966年高中毕业恰逢“文化大革命”插队劳动,后参加工作。期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圆了迟到的大学梦。后调入公安机关工作,授一级警督警衔。退休后热心参与社会活动,曾任旗公安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旗老年科协会员,旗政协文史专员。闲暇酷爱读书,习读人文历史、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地方风情……,曾为《科左后旗报》“史话栏目”特约撰稿,编著《蒙古学知识选编》,在《哲里木日报》(通辽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20多篇风俗、史话、人文历史类作品。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