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靴】


      蒙古靴是颇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以制靴材料来分,蒙古靴有毡靴、皮靴和布靴之别。传统的蒙古皮靴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材料,经5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目前,在呼和浩特市场上可见的绝大多数蒙古皮靴,所采用的材料皆不佳,工艺也与传统的制作工艺存在很大差距,66岁的吴润达师傅,在时隔42年后,于2006年5月又重操旧业,再现了这种手艺。




 蒙古族皮靴的精湛工艺已历经五代

  吴润达师傅家五代祖传制作传统手工艺的蒙古皮靴,祖上在清朝咸丰年间给府衙的官员专门做靴子。第五代传人吴润达老人15岁起便和父亲学习做靴,2006年,退休在家的吴师傅看见呼和浩特市场上销售的蒙古族皮靴做工粗糙,样子不全,和传统的蒙古族皮靴的制作工艺相差甚远。于是,在扔下老本行42年后,吴师傅重操旧业,拿出了尘封柜子里近半个世纪的皮革、工具,让蒙古族皮靴的传统制作工艺重新焕发出了光彩。他亲手制作的纯手工的蒙古族皮靴手工精湛、用料考究,独具民族特色。被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吴氏传人制作蒙古族皮靴已经历经五代,有百余年的历史,至第三代传人时清政府衰败,吴润达的爷爷只能流落民间,在归化城太平街开设了字号“福升祥”,专给蒙古族牧民做靴子。

  

吴师傅说,小的时候学习制靴手艺时,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休息5、6天。这样,当别的兄弟学习科学知识、考学、工作的时候,吴润达钻进作坊里埋头学习手艺,成了吴家制靴的真正的第五代传人。

  

1964年,“四清”运动时期,政府不再允许吴家个体经营了。20出头的吴润达也不想再和家里那些中老年手艺人一起从事这个单调、枯燥的工作了。于是他改行了。其中经历了好多个临时工种。1967年招工进了呼市第四毛纺厂,成为国家正式职工。1984年又调到呼市蔬菜公司,直到2006年退休。


制作一双蒙古皮靴工序繁多,工艺精湛

  

吴师傅能够制作7种样式的蒙古靴:大板尖、小板尖、大仙、皂样、武步员、抓地虎、八宝靴。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为帮、靿和靴底样式、尺寸的不同。大板尖靴的帮子和靿子的接口处稍微上挑,靴尖上翘弧度在几种样式中是最大的。

 

吴师傅说,大板尖靴、小板尖靴在达茂旗、乌盟、伊盟等地较为流行,大仙靴是伊克昭盟人常穿的样式,阿拉善盟人常穿抓地虎靴,而武步员靴是四子王旗人穿得较多的款型。蒙古靴主要由靴筒和靴底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靴筒是由帮子、靿子、云子、楞子、口子、镶条、溜跟、座条等部分组成,靴底则由盖板、千层和皮底3个部分合成。蒙古靴靴筒内部和靴底都比较硬实,穿着时一般要在靴底垫上毡垫,在脚上套上厚厚的毡袜,以防硌脚。


蒙古靴需要打层子、纳底子、下帮子、挖云子等5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主要分为靴底制作、靴筒制作、上靴子和排靴子四大步骤。据吴师傅介绍,不同样式的蒙古靴靴底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时还需要对靴底进行蘸水成形处理,然后弯曲到所需形状。在做靴底的过程中,纳底子最见手艺。要将底子纳得紧实致密,一要有好力气,二要有好针线活。而在千层跟部添加一层后跟型袼褙,并在千层和盖板之间粘垫底芯,以确保靴底饱满,这是门外汉一般不会想到的工序。

  

蒙古靴各种样式一般不分男女,不分左右。靴上的图案中,有“二龙戏珠”、“珠宝连城”、“蝙蝠点水”、“五色祥云”。吴润达说,过去有钱的人才穿带云子的靴子,没钱的穿光面的素靴。修饰云子的靴子,一双最多可饰40个云子,最少要契4个。


吴师傅年轻时制作一双靴子大概需要10天左右,打层子、裁层子、捏千层和裁盖板共需2天,纳底子1天,挖云子、镶纸绳和挂彩布共需3天,契云子5天,调圈1天,提脸子1天,起楞子和契口子共1天,拉后缝1天,上靴子和排靴子需2天,总计约17天。手工制作出来的靴子很耐穿,至少能穿30年。


吴师傅最大的愿望是把制靴手艺传承下去

  

与过去相比,不难看出呼和浩特蒙古靴业在经营模式、行业规模、原材料来源、制作者群体、使用者市场以及社会背景等发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市场上可见销售的蒙古靴,部分工序采用了机器加工,价格较吴师傅给自己制作的靴子定的价格要便宜不少,但在材料和工艺上与他制作的存在很大差距,过去手艺娴熟的蒙古靴制作者群体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蒙古靴的销售市场也基本消失,现在人们购买蒙古靴主要是用在婚礼等喜庆场合,也有少部分的人当做收藏品或用作拍摄电影电视的道具等。



2009年6月13日,吴润达被呼和浩特市文化局授予“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在家的吴润达总是担心这祖传的手艺会在这代失传,每天都琢磨着怎么把手艺传下去,可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已经结婚成家,有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正为了生活打工挣钱,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做靴子。吴师傅说:“我已经66岁了,眼睛也花了,手指也不灵活了,我想教几个徒弟,我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因为这个技术是属于社会的,属于民族的。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重视,把这个技术一代代传下来,为保护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