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因寺位于多伦县新城区西北,汇宗寺西南一华里处,蒙古语称“沙拉苏默”意为黄庙,是因主殿庙顶覆以黄色琉璃瓦而故名。因较汇宗寺建造晚,寺址居西又称西庙,俗称“西大仓”。

  

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为庆贺内外蒙古及西北地区蒙古全部归附清朝,巩固强化对蒙古的统治,由清廷拨帑金十万两,建造以传教为主的喇嘛庙。寺庙建成后,雍正皇帝将此寺赐送给章嘉国师若比多吉,并亲手御书“善因寺”寺额,用满、汉、蒙、藏四体文镌刻,并立御制碑文,记述建寺缘由与经过,碑文中说“朕特行遣官,发帑金十万两,于汇宗寺之西南里许复建寺宇,赐额曰善固,俾章嘉胡土克图呼毕尔汗主持兹寺,集会喇嘛,讲习经典,广行妙法,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俱同为檀越主人,前身后身,敬信无二”。
乾隆五十八年四月高宗诏书曰“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归依,因示尊崇,为从宜从欲之计”。可以看到清廷尊崇喇嘛教的目的。寺庙仿西藏达赖喇嘛所居的都岗之式建造。

善因寺占地面积18.4公顷,善因寺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建有照壁、跳舞场、大山门、钟鼓二楼、碑亭、善因寺天王殿、正大殿、释迦佛殿、东西配殿、官仓、佛仓、雍正行宫(后于乾隆十年赐于章嘉呼图克图)及当子房、白塔等。
 
善因寺山门上方镶嵌着雍正亲书“敕建善因寺”汉白玉额,并赐“慈云广被”匾。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赐匾“智源觉路”匾。大殿前两侧碑亭里矗立着雍正皇帝御制善因寺碑文。
 
正大殿是整个寺庙的中心建筑,其基本呈正方形,边长35米,殿高近20米,楼二重,木质结构,每层广纵各九间,积九九八十一间之数。

善因寺建有“官仓”五处,“佛仓”三处,其职能与汇宗寺的“官仓”和“佛仓”相同。五处“官仓”分别为大吉瓦仓、图木图仓、农乃仓、桑兑仓、却来仓。三处“佛仓”分别为那木海格根仓、额木齐格根仓、洞阔尔格根仓。

善因寺建成后,清雍正帝请二世章嘉住持,其后章嘉的呼毕勒罕代代继承住持多伦喇嘛庙,蒙古各旗都派喇嘛曾在此居住,涌经传法,常住的喇嘛僧最多达几千人。
  
善因寺建筑群体,吻兽、飞檐、斗拱、梁柱、堂壁、雕刻、绘画琳琅满目,厅、殿、楼阁巍严壮观、富丽堂煌,建筑艺术形式独特。既有汉式建筑文化,又融蒙、满建筑风格,是了解研究清代大漠以南社会、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1945年,善因寺毁于战火,唯大殿幸免。六七十年代大殿被拆除,现存大山门、钟楼、天王殿、行宫等建筑。1987年被列为多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因寺僧人

善因寺外的百姓

善因寺内的僧人

雍正皇帝御笔亲题“敕建善因寺”寺额

善因寺全貌

善因寺石碑

乾隆皇帝御赐“智源觉路”匾。

寺内陈设

善因寺内大殿

寺内陈设

善因寺大殿内

善因寺外的百姓

善因寺远眺。1945年,善因寺毁于战火,唯大殿幸免。六七十年代大殿被拆除,今天只留下山门和钟鼓楼。

来源:部落可汗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