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旗博物馆将历年征集的老照片精选分类,解读背景故事在公众号陆续发表。这些老照片反映了我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祖国边疆的历程、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记载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的岁月和青春时光,他们跋涉了苦难沧桑,经历了荣耀辉煌,矢志不渝、薪火赓续,为追求幸福生活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些老照片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形成鲜明对比,今天我们去追寻那些熟悉却已经远去的记忆,感受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步伐,激励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片草原的昨天,关注这片草原的今天,以此更加激发出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和动力,为建设美丽陈巴尔虎贡献力量。

因稿件陆续征集,照片年代不分前后。




80年代初


轰轰烈烈的巴彦库仁镇爱国卫生运动




1978年4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求各地恢复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把卫生运动切实领导起来。同年,中央爱卫会指出,当时爱国卫生运动任务是:城市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农村管好水、粪,标本兼治。
此后,中央爱卫会又总结推广“人民城市人民治”“门前三包”(卫生、秩序、绿化)“四自一联”(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水、自搞门前卫生、自搞门前绿化,统一规划联合集资)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上世纪80年代前,陈巴尔虎旗的爱国卫生运动以灭鼠、预防布鲁氏菌病和动员群众搞室内外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卫为主。从1980年开始,在旗委政府的重视下,爱国卫生运动逐步转变为常态化工作,结合“文明礼貌月”“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以干部职工为骨干力量,动员居民群众参与,全面打造牧区新貌,有力推进了巴彦库仁镇城镇化进程。至1986年巴彦库仁镇城镇规划编制,为树立城镇化理念、构建城镇发展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图片为阿木尔萨那拍摄。

改革开放前的巴彦库仁镇中央街(1977年摄)。入冬的第一场雪使得街道空旷萧条。西侧悬挂国旗的平房为旗委,门上悬挂的两位领袖像依稀可辨。电影院东侧平房为旗革委会,中央街中心和最高建筑为旗电影院。街区没有一盏路灯,稀疏的几颗杨树也集中在大单位附近。当初称之为“马路”的街道是自然土路,旗委门前地势低洼积水,便挖了几段沟雨季排水,这条坑也让不少行夜路者吃过苦头。

1981年,全旗动员6160人(次)清除垃圾767吨。组织全旗卫生检查,评出24个环境卫生好的单位。
1981年春季巴彦库仁镇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图上位置在今旗医院南街道,旗政府职工在清理分担区街道卫生。院里那一根桦木杆是居民电视天线,最早为鱼骨架式,后来就用自行车圈了。城镇居民无论干部职工,家家户户均养牛贴补生活,镇区除了中央街外,人畜混居,生活垃圾主要是牛粪和炉灰。春季过冬的垃圾在胡同里堆积成一座座丘陵,正是清理垃圾的季节。雨季则泥泞不堪,车辆难以通行。

1982陈旗第一个爱国卫生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始、4月29日-5月8日,巴镇动员3231人(次)清除垃圾2690吨,疏通东西街道14条、南北11条,新开街道5条,疏通街道总长为16.4公里。在巴镇中央街两侧植树20500棵,花树8500棵。旗人武部动员民兵参加春秋两季植树活动。
1982年春季,时任旗委书记宝瑛(左二,在任期间1981.9-1983.10)和直属机关干部职工清理街道垃圾,位置在今旗医院南侧街道。左一为时任旗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德力格尔。当初的爱国卫生运动依靠的是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人海战术。镇区干部职工都住平房,下班回家也离不开劳动,养牛、种院子、编杖子都是体力活,干这些清垃圾活儿手到擒来,无论领导和职工参加集体劳动都会亲力亲为。相片中的柳条杖子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巴镇民居特色,冬季从南河套割柳条子用马车拉来后,春季修补杖子和做架条、编牛粪圈使用,三四年要换一茬杖子。80年代中后期解放、东风汽车增多,运输能力提高后,林区的桦木杆子运入镇区,条件好的家庭开始使用桦木钉板杖子。
1983年3月,全旗第二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始,新建两座公共厕所,35个垃圾箱,清理垃圾3878吨,巴镇中央街植树2.4万棵。
1984年4月,巴镇清除垃圾9800吨,植树1.88万棵。爱国卫生运动和城镇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1984年,4月,时任旗委书记、旗人武部第一政委额尔敦巴图(在任期间1983.10——1984.11)和旗武装部同志参加植树活动。军衔制实施前,旗委书记参加重要活动穿军装是时代特色。摄影位置在旗人武部石头院墙外,远处的木栅栏大门带饭店幌子的单位为旗服务行业。

1985年旗政府拨款17万元,修建中央街。宽30米,长4公里,两侧人行道各宽6米,长1407米,中间沙石路宽13米,两侧绿化带各宽2.5米。结束了镇区中央街自然路面的历史,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1984年前,巴镇环境卫生工作由旗政府分给各机关单位打扫分担区,旗六大班子、各部门领导带队参与劳动。1984年后,旗环保局成立了10人的卫生队,购置28拖拉机、14拖拉机、翻斗车各1台,年末移交给巴镇政府管理。

1985年,原旗委政府大楼门前街道。道北二楼为旗委政府大楼,东角上的二楼为第二百货商店,这个街道由各单位建筑组成,聚集了党校、医院、电影公司等单位,春季人们还穿着厚衣服,雪融化的街区坑洼不平。

1985年秋季,竣工的中央街。记者抓拍了一个汽车和骑自行车的路人交叉而过的瞬间,骑车的女士穿着喇叭裤和高跟鞋,从车型看为永久牌28自行车,画面充满时代感。这个时期的电影院显然重新粉刷过,墙上写满标语的年代已经过去,门口多了一个圆形花坛。旗政府搬离后,左侧平房原址略显破旧。新修的砂石路平坦宽阔,环境整洁。绿化带两面圈起来的铁栅栏表明巴彦库仁镇还处在“人畜混居”的阶段。当初很多树种没有引进条件,绿化树种只有盟内运来的杨树和樟子松。相片中的栅栏镶嵌花朵纹饰,象征繁荣兴盛。80年代,牧区公共设施以圆钢、角钢,扁钢为原材料,以烘炉、电焊工艺结合,以银粉粉刷的铁艺栅栏和大门盛行,一些单位将行业标识也焊接在栅栏上,成为时代街区风景。

1985年春季,干部职工参与中央街绿化劳动。冰还没有融化,职工在刨坑种树。远处建筑为旗人民银行办公楼。

1985年春季,旗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布仁达赖和同事在巴镇中央街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义务植树。


征稿启事

居民朋友们:
旗博物馆征集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反映我旗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团结、革命军人(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反映牧区生产生活的老照片。民俗节庆、大家庭合影、风光、市井、街道、建筑、厂房作坊、店铺、餐饮等各行各业的黑白、彩色老照片均可。本旗居民可送老照片或底板在博物馆扫描后取回原件,也可提供翻拍、扫描件,并提供故事线索。提供即授予版权,博物馆选用后在公众号陆续发表,用于今后展览、研究和图书出版等事项,有明确作者的,署拍摄者姓名。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联系人:巴拉金 

电   话:13948098982  

邮   箱:120132662@qq.com


撰文:特木其勒

编辑:呼格吉乐

审核:特木其勒


转载请注明来源:陈巴尔虎博物馆公众号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