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横海拉尔河北岸的丘陵带向西从浩特陶海至巴彦哈达区间断裂,形成30公里长平缓的平原,也是海拉尔河流域北岸面积最大的泄洪区。巴彦库仁镇坐落在平原上一条弧形丘陵之下,距离海拉尔河主流不到3公里。上世纪80年代前,除了机关单位砖房外,居民房屋均为土坯房和木结构苇把、柳条房和少量俄罗斯人遗留的老木刻楞。每年春季海拉尔开河后桃花水倾泻而下漫至镇边,雨水好的年份雨季再涨一次水,多年以来一直依靠人力叠土坝防洪,每年春秋季修修补补使用。
1983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进入8月雨季,暴雨连天,天气阴阴沉沉,海拉尔河水暴涨。8月4日上午,人们看见了南甸子上出现一条水线,闪着光,似乎停止不动,云雀悬停在空中不停鸣叫,有的居民感觉不妙开始从甸子上往家撵牛。
当天下午,洪水逼近大坝,水位持续上涨,旗防汛指挥部迅速动员干部职工帮助有险情街道的居民撤离,卡车上架着高音喇叭在镇南街区开始沿街喊话,撤离居民至北侧岗上,一部分居民在岗上搭建帐篷过夜、一部分去机关单位、一部分去了亲属家过夜,安全转移上百户居民,没有出现一例伤亡事件。静悄悄的夜晚水已经绕过土坝,从巴镇东侧蔬菜场西墙决口,水淹了物资局等10个单位。
5日早上,大坝往南已成汪洋一片,水进入巴镇主街道,旗委旗政府、电影院等沿街单位均被水泡,机关单位及居民在门口叠坝防止水进入院内,巴镇交通中断成为孤岛。
以下图片为时任旗委宣传部新闻干事阿木尔萨那拍摄。

洪水进入旗农机修造厂院内,职工在控制浮起来的水罐。

旗一粮站,职工在门口叠坝。
百货商店封门叠坝

供销社也进水了,用土袋堵上了门。

中央街电业管理所门前,位置在今旗农电局,当初很多单位围铁栅栏院套防盗和防止牲畜进入,并把行业标识焊在栅栏上。

中央街旗供销合作社办公室门前。

这是今市场南街进水,人已搬空。图为以桦木杆子为框架的苇把房。后来大部分苇把房升级贴红砖了。

时任副旗长德力格尔(中)、人武部长韩殿生(右二)带领干部职工和民兵在今职业中学南侧抢修土坝。

时任副旗长德力格尔(第二排右二)、旗人武部部长韩殿生(前排水中)在今职业中学南侧抢修土坝。

巴镇中央街中心十字路口,远处的平顶楼为旗电影院。居民出行穿水靴趟水。

因为街区大部分为土坯房,地基泡水后自行倒塌,无维修价值。图片中房屋位置在今市场南街。

大水进街后出行困难,胡同难以通行。图片中房屋位置在市场南街。
其后的84年、85年连续两年又发水灾。1984年春季4月22日,防洪堤决口15米,巴镇房屋倒塌474间,500多户房屋进水或被水淹。8月4日,因连降大雨,海拉尔河决口,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洪水涌入巴镇。旗政府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街道居民投入防洪一线,昼夜抢修堤坝。据统计,共动员职工、街道居民投入22780人次,出动车辆596台次,消耗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64万元。
1984年4月22日,时任旗委书记、人武部第一政委额尔敦巴图(左三)带领干部职工在镇南堤坝堵决口。旗人武部动员了民兵投入叠坝抢险工作,使用筐子取土装在编织袋里抢修被冲毁的土坝。
这一年春季3月27日,全旗连降大雪,发生了严重“白灾”。死亡牲畜2.6万头(只),干部职工抗灾历时15天,大雪融化后又发生严重水灾,全旗干部职工又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

连年的洪灾也深刻改变了巴彦库仁镇民居风貌和规划格局。灾后重建陆续进行了几年,无人居住的北山岗上开始规划街道建房,职工的连体“统建房”拔地而起,土坯房、地窨子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高大敞亮的苇把房和苇把贴砖房、砖房成为民居的主流。
编辑:吴日乐
审核:特木其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