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美稷文化公司整理】




金银器在草原文化体系里异常重要。游牧民生活中最广泛且最珍贵的器物和饰物是银器。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金属,她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也具有很强的延展性。

925代表银的纯度,正如999是黄金的纯度一样。

←龙纹镶银蒙古刀


龙纹镶银蒙古刀(清代)
银、石、皮
通长38.2厘米、鞘口宽2.5厘米
锡林郭勒盟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钢制,蒙古刀不但用以防身,还是饮食、狩猎的工具,又是表现蒙古族男子英勇刚强饰物,因而行不离身,坐不离手,是男子随身佩带之物。


← 银镀金白玉柄镶宝石蒙古刀→


银镀金白玉柄镶宝石蒙古刀(清代)
银、石、皮
通长38.6厘米、鞘口径3厘米
锡林郭勒盟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蒙古刀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是蒙古族男儿必备的两件爱物之一,“跨下有骏马,腰间佩快刀”。


←镶宝石坤式蒙古刀→


镶宝石坤式蒙古刀(清代)
银、石、皮
通长26.5厘米、鞘口径1.7厘米
锡林郭勒盟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蒙古刀饰错金卷草纹,刀鞘镶嵌金银和珊瑚、松石等宝石,鞘内插刀、象牙筷及银簪。银簪有就餐时试毒之功用。此刀做工精巧玲珑,是女子随身佩带之物。


←银龙纹蒙古刀→


银龙纹蒙古刀(清代)
银、石、皮
通长34.5厘米、刀长29.7厘米、珊瑚直径4厘米
锡林郭勒盟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蒙古刀采用优质钢打制,刀不但用以防身,还是饮食、狩猎的工具,又是表现蒙古族男子英勇刚强的饰物,因而行不离身,坐不离手,是男子随身佩带之物。


蒙医鹿皮药袋→


蒙医鹿皮药袋(清代)
鹿皮、银、钢
通长107厘米、宽27厘米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旗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在条形的大药袋内,分两排插放34件鹿皮小药袋,并坠小木签题写药名。据文献记载,蒙药药材大约有2200余种,取材于动物、植物、矿物等。此药袋内盛装一般常见病所用成药,并配有蒙医放血疗法的放血器,游牧转徙极其方便。


← 鎏金镶宝银乃琼冠→


鎏金镶宝银乃琼冠(清代)
银、宝石
高50.5厘米、直径33厘米
锡林郭勒盟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藏传佛教寺庙在祭乃琼神时,顶神冠以祭之。法冠形制奇特,正面嵌有五个骷髅头骨,取意以此降妖伏法。


←手提银香薰→


手提银香薰(清代)
通高18.3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11.2厘米
通辽市奈曼旗治安镇宝日和硕庙传世

通辽市奈曼旗王府博物馆藏
///在壶内放入香草。手提此壶巡行,驱避秽气,提神醒脑。此香薰造型独特,做工精湛,为寺庙中所用之物。 

←银马鞍及马镫 →


银马鞍及马镫(元代)
银、木
长57.5厘米、宽21.2厘米、高27.5厘米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八白室流传

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管理局藏
///马饰上錾二鞍前后鞍桥龙戏珠纹,龙呈细颈、眦目,龙须高扬,为典型元代刻划龙形象技法。


←银奶桶 →


银奶桶(清代)

铜、包银

高32厘米、口径30厘米、底径30厘米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八白室流传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陵管理局藏

///铜包银,据传为清代郡王旗济农在光绪年间下令制作,上以蒙文刻“太师仁钦那日布,图力巴布扎布,管理给力格道尔吉,那顺朝克图敬献”。逢祭祀圣祖成吉思汗,以此盛装祭祀鲜乳。


←松鹤纹双耳银壶→


松鹤纹双耳银壶(近代)
通高29厘米、宽19.6厘米、口径9.5厘米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八白室流传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管理局
///盛装酒或奶酒供奉圣主。



待 续
|“駭馹HAir”
|"很特"


-扫码关注《美稷》服务号-





往期回顾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一)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二)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三)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四)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五)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六)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七)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八)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九)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十)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十一)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十二)


【资源来源《内蒙古珍宝•民族与民俗卷》】

编辑:果果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