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回忆 第3页
-
我的母校——林西中学
2009年春夏之交,我最崇敬的邢康和邵青云老师从北京回赤峰探亲。这一消息惊动了在赤峰的林西中学老教师联谊会,组织者通知在赤峰的旧友同仁,尽地主之谊,为邢、邵一行接风洗尘。老同志到了一起,倍感亲切。人至桑榆之年,面貌几乎一年一改版,更加珍惜每次的重逢。问候、叙谈、回忆、追思,总局限在林西中学的框架中。1953年,经昭乌达盟上报,由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在林西建立一所地区性中学,担当起林西、克旗和大板的中学教育,初名为林西中学。林西中学校址选在林西西门里路北。在伪满时期,这里是日伪宪兵队所在地,解放后改为县大队驻地。春季动...
2025-01-19 93 -
林西为何曾被称为“小延安”
【引题】:1947年6月,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与热河省领导机关撤出林西,林西完成了中国革命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主动撤退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热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和共产党又在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945年9月,国民党在重庆宣布恢复热河省政府的建制,10月8日又进行了一次改组,由东北军将领刘多荃出任热河省主席。12月4日,这个热河省政府由重庆迁往北平,31日迁至锦州。与此同时,1945年9月中旬,中共热河省委成立。随后,热河省建立了5个地委,即热中、热东、热西、热北、热南。其中,热北地委的驻地在林西。 ...
2025-01-19 112 -
追忆人民的好县长——松来
在赤峰市林西县,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记得有一位蒙古族县长叫松来,他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他的口碑和业绩,却在林西的山川大地上留下了响亮的回声。 松来,原名松来扎布,1925年2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一个比较富裕的蒙古族人家庭。1946年10月在哲里木盟财粮处参加工作,1947年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4...
2025-01-19 56 -
【林西旧事】忆旧林西文化馆
忆旧林西文化馆兆宁 秋童【一】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我党从建国初期就关心群众文化建设,关心群众文娱活动。在林西很早就有花园,花园东面是礼堂,西有图书馆、展览馆。花园里面,也是古冶区最早文化馆所在地。古冶解放后,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筹备文化馆,52年在林西成立。馆址在中横街老四署大院内。我们去老四署是从林西新立大街西走,有林西唯一的银行,银行东有一胡同,胡同促狭,二人不能错过行走,胡同中间有狮子耸立,来往行人都要摸挲石狮子头。胡同南通公安街,公安街东西走向,西有...
2025-01-19 49 -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听93岁老公安讲述新中国第一代公安人的故事
林西,是冀(河北)察(察哈尔)热(热河)辽(辽西)的大后方和指挥中心,有“热北小延安”之称。在这片被革命历史深深烙印的土地上,人民公安的历史与现代交响在这里回响。黎明之光,山河永念。跟随“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宣传活动,我决定去采访一位93岁的老公安、林西公安离退休民警雷万林,听他讲述新中国第一代公安人的故事,近距离探寻林西公安的精神传承。图右一为雷万林这是一张七十年前的老照片,照片中这位身穿戎装、浓眉大眼的小战士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93岁老公安雷万林。1932年9月出生的雷万林,13岁入伍,15岁参加公安工...
2025-01-19 51 -
【林西文史】苏军兵经林西纪略
苏军兵经林西纪略陈 广(一)一九三三年三月,林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对人民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他们一面收买培植汉奸,充当奴才,一面设置军队、宪兵、特务、警察,压迫老百姓,镇压人民的反抗。解放前驻扎在林西的日伪军事机关有警备军司令部、关东军475部队、兴安军骑兵三团、血银部队,特务宪兵机关先后设过盛岛公馆,阿巴嘎特务机关林西出张所,兴西特务分室(保安局、派遣办事处)林西调查班、目本宪兵队、满洲宪兵团、警务科,还有警察署、矫正局、缉私队。这些组织,安排有密如牛毛的特务,对...
2025-01-19 49 -
【林西文史】旅蒙商在林西活动概况
旅蒙商在林西活动概况侯文义 整理大约在康德二、三年间,林西的大部分商人开始同牧区的草地人进行了经济活动交往(注:草地人指现在的牧民),随着同牧区经济活动的频繁,逐步出现了大量外地商人来林西做买卖。由于这些商人主要以到牧区活动为主,因此被称为旅蒙商。一些较有实力的旅蒙商纷纷在林西建立商号,林西变成了当时旅蒙商主要活动集镇之一。从康德二年至日寇入侵林西后的康德九年(1935—1942年),林西旅蒙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一、兴起:在这一期间(1935—1942年),林西旅蒙商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山西派,另一个是直...
2025-01-19 56 -
【林西文史】天朝山惨案
天朝山惨案 李殿文伪康德七年(1940年)春,两辆日本军用卡车开进夜来改村(今五十家子镇九连三村)。车上插着日本国旗,满载着全副武装的日本关东军官兵,约有一连人,该部由日本三方面军44军管辖。当时,夜来改村只住有皮景云、张荣、张凤鸣等几户人家。日本关东军来到后,住户全部被赶走,每户只许带铁锅,其余的物品全得留给日本人。群众稍有怠慢,便遭日本关东军的打骂,带兵的头目是个小个子日本人,他三十多岁,方脸大口,名字不详。两天后,关东军用卡车拉来一百多人,全是来的“劳工”,多数是东北锦州一带人,还有少数朝鲜人。那个...
2025-01-19 43 -
【林西文史】小城子区政府保卫战
小城子区政府保卫战 韩德胜每当春节的爆竹响彻四野、五彩缤纷的焰花直冲云霄;锣鼓喧天、乐声四起,各式各样的秧歌队穿街过巷,龙飞凤舞;亲人团聚、同志亲友互致节日祝贺的喜庆时刻,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那次难忘的战斗……。那是林西解放后的第二年,即一九四七年旧历正月初四发生的事情。那年我刚刚十八岁,参加工作不久,在我县三区人民政府当通讯员。当时区政府有干部二十三人,区小队干部战士三十四人,另有两名伙夫和一名马夫,总共是六十人,其中还有三名女同志。当时,全国正处在热火朝天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县的土地改革工作即...
2025-01-19 42 -
【林西文史】林西戏园子
林西戏园子张志敏 调查整理康德八年(1941年)前,林西境内就有戏曲艺人不定剧场、不定时间的演出活动。当时的艺人团体都是班主制,领头人物称为“班主”、“业主”或“戏东”。班里财产(戏箱、服装、器乐等)都属于某人或某几个人所有。业务演出由后台老板(戏东)主持,对外由班主的贴身管事作对外联系等事务,名叫“外写”。由外写直接与某村(庄)的“会首”联系有关演出地点、戏价,确定演出剧目及吃住接送等琐事。这样的流动演出形式叫“跑台口儿”,唱庙戏。时间一般都是六天,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京腔大戏”。这个时期的戏剧活动主要...
2025-01-19 52 -
【林西文史】水 头 惨 案
水 头 惨 案 李殿文 一九四五年冬,是我党开辟林西地区工作的最困难时期。那时气候比现在冷,一进冬腊月,便是寒天雪地,滴水成冰。当时林西刚被苏联红军解放不久,九月末十月初,我党从冀东、延安派来的少数干部,才陆续到达林西。十一月十三日,在这个边陲小镇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政权——林西县人民政府。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诞生了,它像冲破黑暗的曙光,复苏着这块塞北的冰封大地,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扉。当时的林西社会情况非常复杂,虽然建立了革命政权,但各种反...
2025-01-19 55 -
【林西文史】中国共产党林西县各级组织建设概况
中国共产党林西县各级组织建设概况陈广(1945年11月--1949年)一、在林西初建党的组织林西地处我国北部边陲。解放战争时期,是热河的后方,也是冀热辽区与东北解放区的交通要道,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解放后,在我党与苏军代表谈判议定接受热河之后,热河省委立即派干部前来林西,开辟根据地。一九四五年十一月,热北地委开始在林西工作。面对新开辟地区,我党我军尚无基础,物资供应困难,群众尚未发动的局面,热北地委清醒地认识到:既得的阵地(林西、经棚)只是初具规模,社会秩序还不十分稳定,因而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放...
2025-01-19 71 -
【林西文史】林西大烟种植与禁烟
林西大烟种植与禁烟 陈广 大烟作物学名叫罂粟,其果中乳状汁液的干儿叫鸦片。通常称之为大烟。鸦片不是中国土生的东西,是帝国主义输送进来的“舶来品”。远在鸦片战争前,帝国主义就想办法打破清王朝的大门。一七七三年(乾隆三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英商贸易输入的货物中,鸦片占50%以上。以后鸦片逐年增加,到乾隆四十五年达四千零五十四箱,到嘉庆年间即达五千七百四十七箱,以后每年高达二、三万箱之多。鸦片的输入大量地掠取了中国的财富,严重地腐...
2025-01-19 46 -
【林西文史】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在林西
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在林西马 洪(根据录音整理)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份党中央决定成立的,成立时分别隶属于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分局开始设在承德,由于国民党蒋军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记得是在一九四六年中秋节的前两天撤出承德,转移到围场。不到一个月,国民党军占了围场。分局机关再从围场撤到林西。到林西大约是十月底。当时,中央分局书记是程子华,副书记是黄火青,委员有高自立、李运昌、胡锡奎、赵毅敏、欧阳钦(杨青)、陈奇涵(后来调走了)。分局设有组织部,部长黄火青兼任;宣传部,部长赵...
2025-01-19 40 -
【林西文史】解放初期的林西
解放初期的林西 王逸伦 一九四五年冬,冀热辽中央分局派我到乌丹工作,当时乌丹属于热中。同我一起去的还有张焕然、卜汝英、赵志良。我任司令员,张焕然任政委,赵志良是乌丹县长。当时,全国的局势还比较安定,国共两党还未公开分裂,正在重庆谈判。热河省要召开国大,要我参加,并让我带上几个地方上的名人,我共带了五、六个人。有赤峰的张振元,有乌丹的几个,有两个女的,一个姓刘,一个姓王,还有一个叫包振国。我们一起乘木炭车到达承德,我被选为国大代表。四五年十月,冀热辽中央...
2025-01-19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