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大烟种植与禁烟

 陈广

       大烟作物学名叫罂粟,其果中乳状汁液的干儿叫鸦片。通常称之为大烟。鸦片不是中国土生的东西,是帝国主义输送进来的“舶来品”。远在鸦片战争前,帝国主义就想办法打破清王朝的大门。一七七三年(乾隆三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英商贸易输入的货物中,鸦片占50%以上。以后鸦片逐年增加,到乾隆四十五年达四千零五十四箱,到嘉庆年间即达五千七百四十七箱,以后每年高达二、三万箱之多。鸦片的输入大量地掠取了中国的财富,严重地腐蚀、损害了中国国民的身心健康。一八一七年(嘉庆二十二年)清政府曾下禁烟法令,但并没能限制鸦片的输入,反倒输入的越来越多。一八三八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搜缴了英商的鸦片,当众焚烧。英帝国主义藉端发动侵略战争。一八四○年清政府战败,从此中国门户洞开,鸦片更大量输入。以后中国本土也引种了罂粟。


林西自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开办垦务,陆续招来围场、赤峰军民人挂地。中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由围场夹皮子山迁来林西东河、官地的地主孙四,从围场拉来一石七斗大烟籽,卖给附近农民种植,共种了十七垧地,这是林西种大烟的开端。当时热河省军阀视烟税是一笔收入,明令扩大大烟种植面积。林西地主韩寿天(东北军驻林西崔兴武部的参谋)与地主孙四及其它围场挂地户徐志轩、王凤等以贩卖烟籽获利,烟籽连年输入,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一九二五年达到二千亩,一九三二年达到三千三百四十八亩,毒种流遍全县。民国期间,热河省设禁烟管理局管理烟政,各县设分局,县长兼局长,公安局长兼副局长。每年县管理分局派人勘定种植亩数,叫初查,宣报总局后,派员和县员检查叫复查。而后会商确定禁烟罚款征缴数量。名叫禁烟,实际是提倡种植,把大烟视为重要财源,从中获利。先期税率每亩六块银洋,后来好地达每亩十块银洋。对鸦片原则是专收专卖,但也杜绝不了民间自己向外省外地输出。除大部上缴和外输外,由于烟源充足,用烟成瘾者逐年有所增加。城里已设有供抽大烟之用的七十二家大烟馆。


一九三三年,林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后,日本侵略者推行法西斯统治和毒化政策,把大烟作为财源,又作为毒杀中国人的无声武器,口头上禁烟,事实上提倡种烟吸烟,用以毒害中国人民。日本人一来就加强所谓烟政管理,设置禁烟特税,对鸦片严格实行专卖,禁止走私贩运。对吸食鸦片,则放纵允许。伪满洲国前期,城内仍有七十多家烟馆,七、八十盏烟灯,每灯设烟灯捐,一灯每月二元钱。对吸食鸦片的发放证件,每证收费一元,叫“鸦片吸食证书”。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毒化政策,加之种烟较种大田获利为多,种植亩数迅速增加。据资料统计,日本人来林西的前一年,即一九三二年,鸦片种植面积五千七百九十八亩,一九三四年,日本人统治林西的第二个年头,鸦片种植面积扩大了近一倍,达一万零一百五一二亩。一九三五年以前,禁烟特税,每亩收税五元。以后纳税不断加重。一九三六年秋,伪兴农合作社设立了“大满号”,以官办私营的方式,经营收烟。对各种烟户,收缴出荷烟干,即经过三查,确定亩数产量,收获后,按所定出荷量缴纳烟干。每种烟户还要“答复烟干”,即在进行开种时登记地数的初查,收获前期验明地数的复查,收获后核对烟干数量的抽查中,搞三查的人,公开收受贿赂,种烟户必须交一定烟干、钱财,以满足其欲望,然后再确定出荷数量。这样,有钱有势的,可以多种少出荷、不出荷,穷苦人则加重出荷。


后来,伪县公署正式设烟政科,烟政科是除警务科外最庞大,下伸点最多的机构。其上由伪满洲国禁烟总局领导。伪中央还设有收纳组合,统管收烟。烟政科下设有四个股:种烟股:负责下达种烟计划,发种烟许可;收纳股:负责收管烟干,在林西镇、统布、官地、五十家子、新林镇等地设有收纳处;禁烟保健股:负责大烟专卖;在林西镇设有四处,五十家子、新林镇各一处,共六处管烟所,官卖大烟泡,取缔了私人烟馆;还有烟政股。


日本人建置这些密如牛毛的管烟机构,目的是把鸦片的专利死死抓住,并在林西大力扩大大烟的种植。解放前夕,全县各地都有种烟的,城周围50%的耕地都种了大烟。当时经棚、林西种烟面枳、产烟量,冠居兴安地区,闻名于东北和全国。日伪的管大烟机关,通过输出荷烟干,残酷地剥削农民。有钱有势的种烟户,多种少出,不少的穷苦人,常因缴纳出荷烟干被毒打,甚至被抓去灌煤油辣椒水。缉私队更是凶恶的残害百姓,随时可以缉私的名义敲诈勒索,吊打非刑。一九四二年为增加收烟专利,日本人利用地主恶霸,大力发展种烟组合,撤销了种烟股,全县共有种烟组合八处。这种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种烟农场,强行租种农民土地,名曰付给地租,实际是吞食霸占。大烟组合把成片良田霸占过来,统一种大烟,顾工剥削。每到割烟季节,派出警察,监视雇工割烟。城里有大地主王殿臣任组合长的大烟组合,南门外有王化轩(王老四),冬不冷有龙凤廷,都是民愤极大的地主恶霸。


解放后,党所领导的各级人民政权,在初建新区时,就把禁烟纳入日程。在战火纷飞、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始终坚持采取不同措施抓禁烟工作。


一九四六年四月,热河省政府发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禁烟局组织章程》和《设置各级禁烟警察局组织的补充决定》,决定明令省、专区、县都设置禁烟警察局或分局。七月昭盟行政委员会颁行禁烟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各县设禁烟督察局,县局长由县长兼任,局下设行政、经济二股,分别掌管禁止鸦片私人买卖,禁止吸食以及烟政法令的执行和鸦片的收缴、交纳、保管、鉴定等。这时热辽行署也先后颁布了《关于鸦片征罚征购办法的指示》。根据这些文件的要求,我县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增设禁烟局。基层区村设禁烟委员会,自上而下,健全组织,督察禁烟工作。我县还设有热北军分区禁烟局、热河省禁烟督察局、禁烟稽征处。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时,大烟尚未收割,当年鸦片都流于民间。一九四六年,对大烟作物虽列为毒品禁种,但各级政府考虑到热北地区地广民贫,群众经济拮据,人民生活困难,强行剷除,将使农民受重大损失。况且我党开辟新区工作初步就绪,无力全面禁绝禁种。因此,这一年采取了对种植鸦片的征罚办法,对凡违禁种植的大烟作物,不论团体或个人,均按贫富不同,分别处罚。罚烟分地主、富农、中贫三级,和苗情好、中、差三等,逐次减少征罚量,并按亩数、产量分级进行,此外,严禁民间团体自种或买卖所得的鸦片,一律限期卖给禁烟机关,不得自行买卖。对敌伪大烟组合的大烟,则严令限期上缴,不准私藏。同时采取了其它清查敌伪存烟的措施。一九四七年、一九四八年,因考虑解决群众经济困难等因,林西和热北其它地区,对种植大烟亦未禁绝,但对种植地亩,加强了勘丈评征工作,对产品加强了统一征收征购工作。这一年林西除设县禁烟督察局外,还成立了以县长挂帅的评征委员会,当年计划种植二万亩,种烟户有11,283户。初步勘察种植了一万九千四百三十六亩。评分时,实种一万五千五百六十四亩。每亩评产平均19.252两,合计产量99,628.98两。每亩平均征税6.71两,合计征税104,498.67两。一九四九年二月,热河省政府在春耕前发出禁止种大烟的通令。指出种植大烟是提高农业生产一大障碍,申令无论公私一律严禁种植,倘有不法种植行为,勒令剷除,并予处分。至此我县结束了二十八年的种烟历史


帝国主义输入烟片毒害中国的生灵。林西地面,到解放虽仅有近四十年历史,但用烟成瘾的烟民竟占人口的十分之一!到一九四九年统计,全县九万八千多人口就有烟民九千九百四十人。用烟成瘾的烟民中劳动者占80%,男性占70%,青壮年占80%以上,四年以上瘾令的占70%以上。这些瘾民,按拥有财富多寡,其用烟方式也不同,有的吸,有的扎,有的喝,有的烫,大多年深瘾大者失去劳动能为。有的为吸烟,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有的无法维持生活,变卖家业,流落街头,冻饿而死;有的穷极瘾发,丧失人格,不务正业,甚至铤而走险,为匪作盗,形成一支庞大的流氓无产者队伍,成为社会一种惰性力。解放后有的成了敌特和蒋军、地主、土匪武装的社会基础。为此,我党、我人民政府在禁烟工作中,逐年切实抓了改造烟民二流子工作。在清算斗争、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中,林西县政府和各区村,加强宣传,发动群众,以行政限制和群众运动等办法,改造烟民二流子,使烟民数逐年下降。下面援引六区一九四七年工作报告中一段:“我区烟民初步统计有122名,经常发动民兵、儿童团,改造这些分子。改造方式是,预先实行烟民登记,由民兵、儿童团检查,再广泛宣传说服教育,促其自觉自悟。如有旧习不改,暗用大烟,由儿童团斗争,再不改悔,由区加强教育,务使禁绝为止。如五十家子兽医刘某夫妇,俱吃大烟,经儿童团斗争仍不改悔,由政府严厉教育后,召集妇女儿童团开大会,由他自己坦白承认错误,从此悔过,会后计划进行烟民登记,候农闲时成立烟民训练班,施以教育,务使根除断禁。”上引文字,可见林西解放初,禁烟改造烟民之一斑。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九年,林西每年都用一定时间,在春耕和夏锄前后,开展群众运动,造成改造烟民懒汉强大舆论。民兵、儿童团抓抽大烟的、懒汉、二流子,对屡不悔改的,抓住游乡。农闲时节,成立戒烟所,收容烟民入所戒烟。还和强制生产结合。对烟民二流子认真监督改造。还利用报纸。表扬改造好的,介绍经验,推动戒烟。到一九四八年底,林西已改造烟民四千四百多人。一九四九年春耕前,遵照热河省政府的指示,开始彻底肃清烟源,禁止种植大烟,造成广泛的群众运动,对四十五岁以下青壮年烟民,抓了改造工作。至此,林西完成了大部分戒烟、改造烟民工作。


因鸦片流毒年深日久,烟民数多面广,烟源由明转暗,林西虽经解放后几年已大部完成戒烟工作,但民间鸦片仍有私藏,还有一些烟民没彻底改造。建国以后,我人民政府继续抓了戒烟扫尾工作。一九五O年,县成立了清毒委员会,城乡开展了宣传,在街里办了戒烟所,进行了戒烟试点工作,对536名烟民分期入所戒烟,彻底戒烟的520名。一九五三年七月,开展了清毒运动,县里成立了清毒办公室,以法律为武器,大张旗鼓地打击了贩毒、种烟、制毒的违法分子。运动中,集中了毒犯66名,判了五名现行犯,收容了157名烟民戒了烟,收缴了7,107两烟干。在西校召开了清毒大会,将收缴的烟片全部焚毁。至此,鸦片之害在林西最后告绝。

(根据档案材料和部分调查材料整理)

摘自:林西史料之二 解放战争时期的林西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