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峰市林西县,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记得有一位蒙古族县长叫松来,他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他的口碑和业绩,却在林西的山川大地上留下了响亮的回声。 |
松来,原名松来扎布,1925年2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一个比较富裕的蒙古族人家庭。1946年10月在哲里木盟财粮处参加工作,1947年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青年时期的松来
1954年,松来调到林西任县粮盐公司经理。由于工作作风扎实,成绩突出,很快就提拔为林西县粮食局局长。做为管粮食的干部,松来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他整日奔波于城乡之间,协调粮食统购统销,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粮油供应。身为粮食局局长,他从不搞特殊化,自己家吃的和老百姓家一样,真可谓“粗茶淡饭饱三餐,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1956年11月,在林西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松来当选为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在他分管文教卫生工作期间,办实事、看成效、常抓不懈是他对工作的态度,在他日以继夜的忙碌中,林西县文教卫生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1958年2月27日~3月6日,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召开十八省市扫盲先进代表大会,松来县长代表林西县出席大会并作了经验介绍,林西县不负众望荣获"扫盲先进县”的光荣称号。1958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扫盲和文化普及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松来代表林西县做了经验介绍,林西县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出席教育表奖会的代表。1965年3月,自治区在林西召开现场会,林西县被誉为全自治区业余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造林功臣松来
松来县长在负责林西县文化教育工作期间,既注重全县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还特别注重和关心个别人才的培养。在赤峰市教育局退休的高占同志,一九六一年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学院物理系,因家庭困难,曾产生了放弃上大学的想法,松来县长得知后,亲自给民政局写条子,督促民政部门出资解决高占上大学的费用。高占每想起这件事总是热泪盈眶,感动不已,他动情地说:没有松来县长的帮助,就没有我高占的今天。
松来同志在抓好教育的同时,对全县的文艺、体育发展也是费尽心血。当时县里有一个以林西中学学生为主组成的红旗歌舞团,据时任歌舞团副团长乔明泰回忆,1958年12月,由松来县长亲自带队赴红山水库、平庄煤矿等地演岀,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歌舞团自编自演的"顶碗舞”,曾被评为自治区优秀节目并搬上银幕一一"新闻简报"。为繁荣林西县的文化生活,松来县长和有关部门积极筹措成立了"乌兰牧骑",在那个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这支文艺轻骑兵给林西城乡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1962年,松来亲自去林西县杨家营子蹲点,他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一干就是大半个月,经过三年大干苦干,杨家营子旧貌换新颜,满目苍翠,绿树成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松来县长带领群众改变山川面貌的实干精神深深鼓舞着百姓,也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当他被误打成"新内人党″惨遭迫害时,杨家营子的干部和群众赶着大车,要接松来县长回杨家营子,乡亲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党的好干部,可见松来县长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之高。1964年,林西县首批知识青年下乡,全县设有十个青年点,松来县长非常关心知青们的成长,他走遍所有的青年点。在西耳子,他和知青一起植树造林,一春造林600多亩。他思维超前,那时候就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种树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硬道理。
——松来县长(前排左起七)和林西中学部分领导和教职员工合影。
60年代以前,松来县长下乡工作,有时骑马,有时坐大车,自带行李吃派饭,从不搞持殊化,大营子马家店村有一个残废军人,老俩口都有病,生活非常困难,下乡期间松来县长用自己的钱给他们买药,并给零用钱,这让老俩口感动的逢人就说:松县长真是党的好干部!
松来在林西任县长期间,和林西县接壤的西乌旗经常因林西县域的个别牧民越境放牧发生纠纷,严重时双方会有过激行为。松来县长利用自己"蒙汉兼通″的优势,多次去和西乌旗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达成令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效果,而且此后双方还不断增加了贸易往来,为边境和民族团结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在处理许多民族事务中,松来县长都表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水平。
文革中,松来县长被打成"新内人党",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6年,他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有一个曾严刑拷打过松来县长的“三种人”,带着孩子跪着给官复原职的松来县长赔礼道歉,松来县长看到无辜的孩子,又考虑到他失去工作后的困难,给他安排了岀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的胸怀和以德报怨高尚品格。
——前排左起第六人是松来县长(1960年12月)
1976年松来恢复工作后调到巴林左旗任旗长,后又调往赤峰县任县长,平反后,松来同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工作,他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成为广大干部的楷模。
1982年6月26日,松来县长因病逝世,享年57岁。在松来县长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用一颗赤子之心和满腔热血,为林西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怀,他的足迹踏遍林西的山山水水,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林西人民心中!
—— 李玉芹写于庚子年末
(本文部分资料、照片由林西梁守君先生、松来长女娜娃提供。)
——本文作者(左)和松来女儿娜娃
作者简介:李玉芹,1950年生于内蒙古林西县,退休教师。热爱写作,从1994年开始,先后在《赤峰日报》发表"青春的赞歌",在《红山晚报》发表"心海波澜""最美不过夕阳红″"多彩人生"等作品。退休后,任社区"玉龙之声艺术团"创作队队长,创作很多诗歌,三句半、小品等,曾接受过红山晚报记者的专访。退休后生活箴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
原创作品 感谢阅读 欢迎转发
- 上一篇: 【林西旧事】忆旧林西文化馆
- 下一篇: 林西为何曾被称为“小延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