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在林西

马  洪

(根据录音整理)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份党中央决定成立的,成立时分别隶属于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分局开始设在承德,由于国民党蒋军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记得是在一九四六年中秋节的前两天撤出承德,转移到围场。不到一个月,国民党军占了围场。分局机关再从围场撤到林西。到林西大约是十月底。


当时,中央分局书记是程子华,副书记是黄火青,委员有高自立、李运昌、胡锡奎、赵毅敏、欧阳钦(杨青)、陈奇涵(后来调走了)。分局设有组织部,部长黄火青兼任;宣传部,部长赵毅敏;民运部,部长胡锡奎;秘书长是欧阳钦。我在秘书处担任秘书处长职务。当时冀热辽军区驻在热河地区的正规部队不多,大概有两个旅,一个是黄永胜任旅长,邱会作在那个旅任政治部主任,还有丁盛,林彪反党集团那个干将,他们都曾到林西。另一个旅旅长是周仁杰(现在海军副司令员)。其他是地方部队。随同分局、军区到林西的还有热河省政府,有报社、建国学院、分局党校、鲁艺学院,但不少机关都是个架子,没有多少人。


冀热辽中央分局这次战略转移是战争形势的需要,也可以说是躲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锋芒。当时有一种估计,如果蒋军再进攻,还要向北转移。


分局在林西,是我们在解放战争中最困难的岁月。当时林西很困难,群众生活很苦。一下子去了那么多机关、部队,有好多都住老百姓家,老百姓家两间房就合一间。分局首脑机关单立伙,而许多下级机关吃饭也在老百姓家。林西冬季很冷,到零下三十几度。那时烧牛粪,烧起来热一阵子。部队缺衣少食,伤兵很多,十分艰苦。周围一些地方地主、伪警察叛乱为匪,土匪一度还要进攻林西。


分局在林西,设在伪兴农合作社院,统共几十个人,院中间有个大的房子,大约可坐到三、四百人。就在这里召开了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表会议。这是在林西值得记述的一件大事。


当时,分局管四个地区,一是冀热察,包括张家口、北京附近;一是冀东区,一是热南区,在锦承线南;一是热辽区,在锦承线北。分区党代表会有这四个地区的代表二百多人。会议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开的,开了一个多月,研究讨论了冀热辽的形势、军事问题、建党问题、土地问题、财经问题等,确定了全力准备大反攻中冀察热辽党的工作任务。


会后不久,根据毛主席、党中央制定的全国对国民党主动进攻、大规模作战方针,中央决定冀察热辽地区从晋察冀划归东北局领导。因为当时首要的任务是战争,其他都服从于战争。冀察热辽划东北局,可以和东北形成统一的力量,便于主动进攻。会后程子华带我从林西出发到东北局汇报会议情况。


中央分局在林西大体八、九个月时间,是最困难时期。反攻开始,我们一打,国民党军就从赤峰跑了。离开林西,形势发生了变化,开始了大反攻,把国民党赶走,局势发展势如破竹。


冀察热辽在解放战争中,在现代史上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就战略位置而言,它是东北和关里联系的纽带。辽沈战役以后很快地进行了平津战役。如果不把冀察热辽和东北联成一个解放区,就不能顺利地进行这两个战役。另外,在反攻中,这个地区在一九四七年夏季以后组建了八纵、九纵、十纵、十一纵四个纵队。一个纵队大约有三、四万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军。热辽区组成八纵、冀东是九纵、冀中热南是十纵、十一纵。这几个纵队直接参加解放锦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直南下,打到海南去。战争中,热河子弟兵以肯于吃苦能征惯战著称。应该说冀察热辽人民对整个解放战争作了很大贡献。当然,这些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而具体执行党中央部署的是分局。


冀察热辽分局在最困难的时期,就在林西。林西人民供给了冀热辽分局、军区,使之能够有机会指挥这场广泛的斗争。这方面林西人民有贡献。如果没有林西这样地方,冀热辽连个落脚地方也没有,就可能再向北转移,那将不利于对蒋军的战争。在这样一场伟大的斗争中,冀热辽在林西的几个月是最困难的岁月,是林西的老百姓养活了这么大量的干部、军队,支持了战争,使领导机关在那里落脚,又从那里组织了大批军队,从那出发开始了反攻。这中间林西人民付出了牺性,林西九万多人,近八千人参军,在战争中牺牲的也不少。


(陈广整理)

马洪: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冀热辽中央分局秘书处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总干事。

摘自:林西史料之二 解放战争时期的林西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