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草原微视第111个独家原创视频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民族”的誉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民族马文化与能征善战的蒙古人一同载入史册。如果说北方草原是蒙古人的摇篮和天下,那么骏马就是蒙古人打闯这片天下的主要工具。


而马鞍子这一伟大的发明,将英雄与骏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副合体的马鞍子,不但主人骑着舒适,连马也会感到舒服。在古代,马鞍子的优劣和装饰的华丽程度,也体现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这种浓厚的社会氛围和历史传统,自然地孕育了博大的鞍马文化,它是蒙古族马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在以前的视频节目中,我们介绍过蒙古族女人头饰的重要性(点击文末推荐阅读),而马鞍子之于蒙古男人,就像头饰之于蒙古女人。在广阔的草原上,拥有一份好的马鞍子,是每个男人的向往。


随着人们步入现代生活,对马的需求越来越少,马鞍子成为了人们争相收藏的珍贵物品。从小在牧区长大的特日格勒就是收藏者之一,同时他也是达尔罕贝勒式蒙古马鞍旗县级传承人。2007年他成立达尔罕艺术工作室至今,现为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呼和浩特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



△特日格勒的工作室



特日格勒对马鞍子的喜爱,源于他的爷爷曾是大队里的马倌儿。年纪小小的他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马和样式繁多的马鞍子,并产生了深深的兴趣。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特日格勒就在呼和浩特的塞上老街开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他终于得偿所愿,可以一心一意研究他的马鞍子了。


这里有几位喜欢收藏马鞍子的前辈,特日格勒最喜欢和他们待着,聊天、学习、一起研究马鞍子,在这期间他见到了年代久远的珍贵马鞍、保存完整的贵族马鞍,精美的制作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手艺,让特日格勒着了迷一样爱上了马鞍子收藏。



蒙古国孛儿只斤风格马鞍


由于平时见到的普遍是实用性较强的马鞍子,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马鞍子可遇不可求。于是一有外出办事、游玩的机会,特日格勒就格外留意哪里有废旧、破损的老鞍子,他都会尽最大努力收回来进行修复、复原工作。


△特日格勒收来的旧马鞍子



蒙古族制作马鞍和装饰马鞍的历史十分悠久,因此马鞍子的修复工作也非常复杂且讲究。


蒙古人的马鞍子具有装饰美化的传统,镂雕的材料和花纹如何选择、镶嵌骨雕、贝雕还是景泰蓝、软垫/鞍桥/鞍韂/鞍花等部位的银饰件如何选择……这些都需要特日格勒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深入地研究,为需要修复的老鞍子找到适合的图案、配饰,然后用古老的手艺与现代工艺结合,完成复原工作。



△旧马鞍子的修复工作



中国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曾在《黑鞑史略笺证》中赞美道:


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开,故折旋而不膊不伤。镫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镫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断烂,阔才一寸长不逮四总,故立马转身至顾。



曾经,马鞍使得蒙古民族跃上马背,造就了所向无敌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取得了震撼世界的辉煌战功。在游牧文明的历史与光荣里,马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制作、装饰工艺精美的马鞍子是罕见的艺术品,是蒙古族悠久的马文化结出的硕果之一。特日格勒打算从事这份职业一直到退休,到那时候他打算办一个马鞍博物馆,让走进博物馆的年轻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也能了解马鞍文化,进而了解代代传承的蒙古族文化。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