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境内11旗蒙古族变迁


   蒙古人进入海南地区始于元代,南宋宝庆三年(1227),元军灭西夏回师途中曾进据青海地区,并驻兵屯牧,此为蒙古族进入青海地区之始。元朝灭亡后,其部“大部降于明朝,少部死战不降,被明将邓愈追逼于黄河以西游牧”。明正德五年(1510)东蒙古鞑靼蒙古酋长亦不刺、阿尔秃斯率两部万余众西奔入据青海湖地区。破曲先,安定两卫,迁环湖藏族部落于黄河以南。正德九年(1514),东蒙古族俺答汗率土默特部万众至青海湖赶走卜儿孩,留其子丙兔驻守。明崇祯年间,土默特部落大部分迁回漠南,漠北蒙古喀尔喀部却图汗部于崇祯五年(1632),入居青海湖地区。“征服了土默特的火落赤部及其人民”,“收安多等地,供其统治”。火落赤等除一部分被迫归附却图汗外,其余逃到今果洛和四川西北部等地驻牧。(四川邓柯县有“邓柯蒙古村”,其居民已演变为藏族)。



1859年前在海南州境内有11个旗,后来逐步迁往海西、海北两地,移海西1旗,移海北5旗,同德、贵南、海晏县1旗,即白佛旗,藏化1旗,海南居住3旗。另外,二世当家活佛二十几岁时,河南蒙旗部分蒙古族迁徙到今共和曲沟一带居住,这部分蒙古族与贝勒王爷经常发生草原纠纷,当家活佛乘机拉拢其成为自己的属民,这就是郭密的还木族,也称还保多欠族。(还保是藏语意为王爷,多欠为姓名)这部分蒙古族今已藏化,散居龙羊峡镇和恰卜恰镇各村。据说:共和县恰卜恰镇沙优寺,寺主活佛,原共和县政协副主席土旦尼玛是还保多欠族人。

1.移居海西州1旗

和硕特西后旗。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部族首领萨楚墨尔根达彦受封为札萨克多罗贝勒,清雍正三年,部首领达什车凌受封为札萨克俗称柯柯贝勒或柯柯王爷。始封牧地在今海西州茶卡滩及共和切吉滩一带,初编1350户,清末民初迁出共和县境内,定居海西乌兰县。

2.移居海北州5个旗

(1)绰罗斯部南右首(头)旗,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部族首领色布腾札勒受封为札萨克多罗贝勒,俗称贝勒王爷。始封牧地在今共和龙羊峡镇瓦里关,曲沟一带。初编约600户,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移居海北州海晏县。

(2)和硕特部南左后旗,清康熙五十年(1711),部首领噶勒丹达什受封为札萨克辅国公,俗称托茂公,原驻牧地在共和县石乃亥、铁卜加一带。初编200户,民国年间移居海晏县。

(3)和硕特部南左次旗,清雍正三年,部族首领阿喇布济受封为协理台吉。初编户不详,原驻牧地在今共和县恰卜恰至塘格木一带,嘉庆十三年(1808)并入前左头旗,在门源县永安一带。

(4)土尔扈特南后旗,清雍正三年(1725),部族首领丹忠受封为札萨克一等台吉,俗称角昂札萨。原定牧地在今海南州兴海县大河坝一带,初编500户,清道光初年间移居祁连县(1821)。又说在海北州门源县。

(5).喀尔喀部南右旗,清雍正三年(1725),部族首领台吉根敦受封为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俗称哈里哈札萨。始封牧地在海南州共和县黑马河、江西沟一带。初编1000户,清道光初年移居海北祁连一带。又说浩门河上游地区。

3、独立一旗,白佛旗

察罕诺门汗(白佛)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部首领罗锥嘉措受封为札萨克,俗称白佛。初编400余户,散居驻牧于今同德、贵南、海晏等地。

4.(藏化一旗)和硕特部南左中旗(拉加旗)清雍正三年(1725),固始汗五子伊勒都奇之曾孙拉察布受封为札萨克镇国公,俗称巴汉图鲁根(又称察罕诺门汗)。牧地在同德县拉加寺尕科亥浪麻一带。初编2000户,1938年减至160余户,由于长期与藏族杂居,后藏化为同德县滩头措玉族。该族分瓜什则、加思乎、曲哇、赞更四柔金四族,共有800多户,4500多人。于1960年划归果洛州玛沁县。

5.海南州共和县3旗

(1)和硕特部南右末旗和土尔扈特部西旗两部并为(蒙古村)

和硕特部南右末旗,清康熙五十年(1711)部族首领罗卜藏达尔札被封为札萨克一等台吉,俗称居里盖札萨。原定牧地在今塔拉台,河卡,曲什安、大河坝及铁盖一带,一部分后定居在倒淌河,初编时约150户,1938年时有60户,1950年为43户。

封地东南巴卡台至西南俄科日;西北尕当河至达拉、尕当毛兰同保、哈拉达哇河至东北日月山至阿妈索格(野牛山);日月山以东,从札藏寺至漫龙至分水岭至红山咀至措龙措登至阿妈索格(野牛山)为界。

蒙古村2010年人口普查时共有321户,1390人,其中男683人,女707人,藏族33人,汉族6人,居里盖有183户,812人,其中男407人,女405人,藏族24人。汉族6人。托里合138户,578人,其中男276人,女302人,藏族9人。蒙古村参加工作的有72人,其中男55人,女17人,有县级干部11人,(以上人员及家属子女、户数,巴卡农场和州军分区牧场户数人口数均不包括)。其中托里合部工作人员有29人,其中男24人,女5人,县级干部6人。

(2)辉特部南旗,(端达哈旗)

南旗,俗称端达哈旗。在恰卜恰,今共和县恰卜恰镇加龙台村。初编150余户,后150余户。《清代青海蒙古族档案史料辑编》载:宣统元年十二月,辅国公班玛旺札勒十五岁,原牧巴燕诺尔地方,该下搬至宁青地方,所辖蒙古八户、男大十七口、女大十五口,男女小孩二十口,共计五十二口。

宣统二年正月,公班玛旺札勒,指定青海迤西巴彦诺尔。东至巴彦诺尔东山梁,西至博勒普川哈尔噶图河这边,南至鄂伦布拉克僧勒俄博以上哈尔噶图河以北一带游牧。该部落由于长期与当地藏族(龙哇)合居,现以藏化,通藏汉双语不懂蒙语,着藏服。其属民为原东巴乡东巴、乙浪堂、乙格日、加龙台、拉公么、拉康等村。王爷班玛旺札勒之子多杰(吉穆多尔吉)之家住加龙台村。多杰曾任海南州政协委员。

     

     丹德尔,(1891-1964)蒙古族,青海省同德滩头措玉加思乎部落人(扎萨克),系和硕特南左中旗(俗称拉加旗)王爷后裔,其父亲为部落王爷。曾任国民党同德县党部书记长、省主席任命的国民党陆军少将,解放后任海南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连任三届)、拉加寺管家,集党部、军队、政府、宗教为一体的传奇式蒙古汉子。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