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虎山(巴尔虎山)
政区沿革
辖地旧属内蒙科尔沁,后归康平县管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入法库直隶厅,归正北路巡警分区管辖,区公所驻地孤树子村。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属法库厅北一乡,乡自治会驻地孤树子村。
民国二年(1913年),法库废厅立县,政区沿袭旧制,分属法库县第六、第八两区(六区公所驻地丁家房,八区公所孤树子)。民国十七年(1928年),区划调整,划规第六区,驻地孤树子,分设四家子、陈五十屯、孤家子、李祥堡四个主村,领11个副村。
伪满时期分属大觉堡、满洲屯两个村和东科前旗努图克,下辖八个屯。国民党占领时期,沿袭伪满村屯区划,改村为乡、改屯为保。
1948年2月,法库全县解放,分属法库县第五区和科左前旗第一区。1949年科左前旗撤销,划入王爷陵(前进)、陈五十屯两村归法库第五区管辖。1956年撤销区村建制,分属前进乡(驻地四家子)、民主乡(驻地满洲屯)、陈祥堡三乡。1958年2月划归前进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隶属双台子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公社体制,分出双台子人民公社北部的四家子、前进、陈五十屯、李祥堡、民主、后屯、陶家屯、黑山九个生产大队,并增设大房子、后山两个大队,以驻地四家子命名,建立“四家子人民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
1968年6月,成立“四家子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5月,改为“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2004年调整村级规划规模,黑山村并入王爷陵村、大房子村并入李祥堡村。四家子蒙古族乡位于法库县中北部。辖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四家子村,距县城20千米。
【沿革】1961年设四家子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四家子、王爷陵、陈五十屯、大房子、李祥堡、陶家屯、红砂地、后满洲屯、满洲屯、黑山、公主陵11个行政村。
2002年,乡政府驻四家子,人口1.71万人,面积95.47平方千米,辖四家子、王爷陵、陈五十屯、大房子、李祥堡、陶家屯、红砂地、后满洲屯、满洲屯、黑山、公主岭11个行政村。
村屯名称及由来
【四家子】建制村,乡政府驻地,隶属法库县四家子乡。辖前四家子、于家沟两个自然屯。
清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固伦端敏公主死后以额驸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亲王班第合葬,(班第,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六月病故)于黑山王爷陵,王府为公主建影祠于此,并由随公主下嫁的差人,北京顺天府大兴县陈武革、陈绍革弟兄二人和李、德、奚四户,为公主影祠置祀差役。该四户近祠建房首居,日久成村,得村名“四家子”。
【前四家子屯】前四家子屯,自然屯。隶属是四家子村。位于四家子村南0.5千米。清末形成聚落。土地面积1200亩。因位于四家子村前,故名前四家子。
【于家沟屯】原名“王发禄窝堡”自然屯。隶属四家子村。位于四家子东1千米。清朝中期有王发禄者,由关内逃荒来此垦荒搭窝棚耕种首居,成村后,得名“王发禄窝堡”。清末于庭海从康平县董户窝棚迁来此地,因于家户大人多,并是村中富户,遂更名为“于家沟”。
【王爷陵村】王爷陵村,曾名“前进”,建制村。隶属法库四家子蒙古族乡。辖黑山、北窑沟2个自然屯.位于乡政府北。距乡政府驻地四家子村1千米.清初,由于满清贵族不断圈地,柳条边内土地不够分配,朝廷几次向外展边,侵占了蒙古王爷的利益,遭到了“东十王”(科尔沁左翼前、中、后旗3王;右翼前、中、后三王;郭尔罗斯前旗、后旗2王;杜尔伯特旗1王;扎莱特旗1王)的一致反对,朝廷为缓和矛盾,把已展的柳条边向后退了四十里。达尔罕王府为防朝廷再占蒙地,遂决定把祖茔建在柳条边处。康熙四十九年(1710),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三代达尔罕亲王班弟病故后,先把陵园建在了九龙沟,后因风水之说,又迁葬到了北八虎山西麓,在这里建起了第一座陵园,即“老陵”。同时,按朝廷规制,王府拨来八户守陵户,于陵西建宅居住,建成村落后,遂取名为“王爷陵”。
王爷陵
雍正七年(1729)固伦端敏公主死后(终年七十岁)与班弟合葬,并增设守陵差役韩、敖、洪等姓。,此后,又有第四代、第八代达尔罕亲王及多罗郡王、大公等20座王公的陵寝葬在了老陵附近,这里成了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家族的祖茔地。为保护祖茔,王府在陵园内设立了专门的“衙门达”管理机构,陵防营护卫、祭祀达、祭田地等陵差管理人员达一千多人。
班弟像
王爷陵村曾于1952年更名为“前进村”。1985年为尊重历史,经政府批准又恢复了原名“王爷陵”。
【黑山屯】又名“黑山”,自然村。原系主村,2004年春与王爷陵村合并。隶属王爷陵村。1952年,有庞、王、李、张、田五户由康平县迁来此处开荒定居,因宅舍背靠黑山,村以山名,遂为“黑山屯”,简称“黑山”
【北窑沟屯】自然屯,隶属王爷陵村。1952年有陈、吴、李三户,从康平县迁来此处开荒定居,因村落位于王爷陵北,又因清朝年间修建王爷陵时,在此沟建有烧砖窑场,故名“北窑沟”。
【公主陵村】曾名“下金台”、“民主”、“钢铁”,建制村。隶属四家子蒙古族乡。辖南沟1个自然屯。在北八虎山东部山谷中。距乡政府驻地四家子村10千米.
法库县四家子公主陵原貌
清初成村,原称“下金台”。清雍正八年(1730年),皇帝抚弟庄亲王允禄子女和硕端柔公主下嫁给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七任扎萨克(旗长)多罗郡王齐默特多尔济(罗布藏喇什的长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公主死后(终年41岁),葬于下金台,并改下金台之名为“公主陵”。同时增设杨老公、阎大喇嘛和于、杨、刘、金、关、李曹、冯、王、伊等户于此看陵。多罗郡王齐默特多尔济于乾隆十七年病故后,与公主合葬,因公主陵在先,仍称之为“公主陵”。另有于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的第六代扎萨克多罗郡王罗卜藏喇什(俗称二太王爷)。第十代扎萨克僧格林沁亲王(1865年辞世)和他的伯父布和特木尔喇嘛及贝勒的陵墓。
1953年该村更名为“民主村”。1958年称“钢铁大队”。1985年恢复原名“公主陵”。
【南沟屯】自然屯,隶属公主陵村。位于公主陵村西南1千米,居民20几户,因坐落在村落西南向的山沟内,故名南沟。
【陈五十屯村】建制村,隶属四家子蒙古族乡。清乾隆年间,有卡路营子(今双台子乡靠边屯村)人陈五十者,(其父五十岁时老来得子,取名“五十”)搬迁此处垦荒定居,成村后,得名“陈五十屯”。
【满州屯村】曾名“后屯满州屯”、“后满屯”、“满屯”、“后屯”,建制村。隶属四家子蒙古族乡。
清初,某格格死后,葬陵于此地北山,名“哥墓”、“格格陵旧址”,今称“小陵沟”。伴随格格陵于此落户的为满洲镶白旗人郎姓,日久成村,村以族名为“满州屯”。后因村南亦有一满州屯,本村位北,故称之为“后满州屯”、“后满屯”,简称“满屯”、“后屯”。1981年12月15日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满洲屯”。
满族屯清朝时为柳条边外宾图王领地,满族人在蒙地成村,在当时是极特殊的一种情况。主要与格格下嫁有关。清据传说“格格为清太宗之女,后过继给睿亲王多尔衮”。一说:“格格游历时病故此”。另一说:“格格下嫁宾图王死后葬陵于此”。郎姓是清代功勋显贵,弘义都的后裔,满族中的世家望族。“郎”系汉姓,满姓为纽祜录氏,是满族中八大姓氏之一。
【后满洲屯村】后满州屯村,曾名“后山”建制村。辖大荒、北沟、高家街3个自然屯。该村最初时为满州屯的一个自然屯,名为后山,后来随着住户的逐渐增多,成为大村落,与满族屯村连成一片,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后满州屯”。
【大荒屯】自然屯。隶属后满州屯村。位于原满州屯西北一千米。清末,有伊、刘等户迁来此定居垦荒,因该地原系大片荒地,日久形成村落,得名“大荒”。1981年总户数36户,总人口140人。
【北沟屯】原名“穷棒子沟”,自然屯。隶属后满州屯村。位于后满州屯西北2千米,清朝末年,有穷人王二在此沟首居,并常有乞丐投宿,故名“穷棒子沟”。1948年土地改革时,更名为“北沟”。
【高家街屯】高家街屯,自然屯。隶属后满洲屯村,清朝末年,由高姓者于此垦荒首居,后逐渐形成屯落,遂名高家街。
【红砂地村】红沙地村,建制村。隶属四家子蒙古族乡。辖九龙沟、大东沟、小东沟、南山四个自然屯,乡政府东,北八虎山南麓。清乾隆年间,有直隶河间府人王太才逃荒来此首居,因地处丘陵,土地贫瘠,含沙量大,多呈红色,形成村落后,遂名“红砂地”。
【九龙沟】自然屯,隶属红砂地村。红砂地北1千米,北八虎山南麓。地势多丘陵岗地。清末有垦荒者来此定居,日久成村,因村后八虎山环绕,有九道山岭俯冲直下,逶迤延伸至沟底,似九龙欲由沟中飞起,村以沟名,遂名“九龙沟”。
【大东沟屯】曾名“李家坟沟”自然屯。隶属红砂地村。清朝末年,四家子村李姓族人葬坟于此,并雇人构舍看坟。后增户成村,得名“李家坟沟”。解放后,因该村位于红砂地之东,遂更名为“大东沟”。
【小东沟屯】自然屯,隶属于红砂地村,位于红砂地村东北0.5千米,屯落较小,仅20人家,因小于李家坟沟,故名小东沟。
【南山屯】原名“红砂地南山”自然屯,隶属红砂地村。清嘉庆末年红砂地农民王太才移居南山脚下构舍建房首居,成村后,称“红沙地南山”,后简称“南山”。
【李祥堡村】原名“李祥窝堡”建制村。隶属四家子蒙古族乡。辖大房子、车家堡、德家地3个自然屯。位于乡政府西南,距乡政府驻地四家子村4千米.
清康熙年间,有宾图王役奴卡路营子刘自达,招佃户山东人李祥在此搭窝棚开荒定居,成村落后得名“李祥窝棚”。后演变为“李祥窝堡”日久简化为“李祥堡”。该村土地面积1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337亩,林地面积985亩。
【大房子屯】自然村。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与李祥堡村合并。隶属李祥堡村。清光绪年间有山东人王国亮、王国明兄弟二人来此首居,因初时建有五间大草房,成村后得名“大房子”。后王姓迁走,仍用原村名。
【车家堡屯】车家堡屯。原名“车家窝棚、车家窝堡”,自然屯。隶属李祥堡村。清光绪年间,有车姓这由关内迁来此处搭窝棚垦荒定居,日久成村,得名“车家窝棚”后演化“车家堡”。如今车姓已全迁外地,但仍用原名“车家堡”。
【德家地屯】自然屯。隶属李祥堡村。大房子东北1千米,1952年.有农民阚中、译香久由大房子村迁移此地建房首居。因该地旧属王爷陵的德家所有,故名“德家地”。
【陶家屯村】建制村,隶属四家子蒙古乡。辖邱家沟和王家窝堡2个自然屯。清乾隆年间,有达尔罕王陵墓差役陶昆,跑马占荒于此,集居成村,遂名“陶家屯”。
【邱家沟屯】自然屯,隶属四家子蒙古族乡陶家屯村。清道光年间,有北京顺天府邱家庄人邱忠旺逃荒落户此沟,给陶家屯陶家当佃户开荒首居,日久成村得名“邱家沟”。
【王家窝堡屯】原名“王家窝棚”自然屯。隶属陶家屯村。位于陶家屯南2千米。清朝中期由王姓者由关内移民来到此处搭窝棚垦荒首居,日久成村,得名“王家窝棚”后演变为“王家窝堡”。
- 上一篇: 科尔沁地区包氏家族的一段历史....
- 下一篇: 冰图旗演变史(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