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访撰文/采编:达拉




《我的蒙古秘史》是我精彩人生阶段的亲密伙伴,是给我力量和希望的信仰……   ——樊泽星

 

汉族艺术家樊泽星为“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创作的两幅作品


 ▲ 《皮之孕-1》,10x12cm,综合,2017

 

▲ 《皮之孕-2》,10x12cm,综合,2017


人物志


乍黄还绿的苍茫草原上,离去的车轮滚滚而行,一个稚嫩的面庞贴在车窗不住地回望,那堆放在蒙古包旁边的一摞生皮子如画般钤印在樊泽星的双眸。几年之后,樊泽星上了小学,吸逗他的还有课本上的插图,每每写完家庭作业亦或腻烦之时,便往图画本上摹仿语文课本里的线稿插图。


一晃过了数年,打小对绘画的乐趣也酣睡了数年,就在离高考仅剩两月,他的艺术之梦蓦然醒来,由理科班匆促转至文科班。


“那时,我毫无专业知识就报考了中央美院成人美术。”


落榜之后,茕茕一身到了呼和浩特,迎着大青山吹来的缕缕秋风,正式捉起画笔学画。


▲《禄马风旗》,100x100cm,牛皮,2009


2002年,樊泽星入学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壁画专业,整日与椴木板、铝塑板、密度板、樟松木等诸多壁画材料为伴。大三那年,他偶听一堂日本教授八尾绿的皮艺课,亲眼鉴赏诺亚方舟小火车厢体上的小白羊和公狮母狮,手提皮画桶上的橘黄与熟褐双色向日葵。


“我第一次看到皮革是可以作画的。”


于是,觅来鞣皮,十指触及细细密密之肌理,心上骤升一股道不尽的爱与恋。


▲《孬记01》,100x80cm,牛皮,2012


由此,用半立体的技法,在头层植鞣皮上錾刻单独纹样之画,诸如一匹马、一只羊、一个摔跤手。


“作为艺术创作载体,鞣皮比任何材料都与人贴近。”


小试牛刀之后,樊泽星开始探究皮革艺术,第一组装饰风格的皮雕作品便是《蒙韵》,画面多以拉弓射箭、策马飞驰、欢腾的博克手、水纹火纹花草纹等蒙古元素的组合叠加。这组初定画技的四幅作品,曾入选“庆祝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回顾展暨全区美术作品展览”。


▲《蒙韵之一》,100x80cm,牛皮,2006


2008年3月,樊泽星揽了一个錾刻的活计,往120x60厘米的头层鞣皮上錾刻蒙文版《蒙古秘史》,期间,他通读汉文版《蒙古秘史》,又观看三十集电视剧《成吉思汗》,随之起了錾刻蒙古民族最古老的历史文学典籍之皮画的慈念。


“用具有草原符号的材料——牛皮,来表达我所了解和看到的东西,只愿沉溺在画面的故事里,就像在深山老林里打坐。”


同年,他在呼和浩特新城区一家村购置三间小二楼,创办了“内蒙古大梵皮革造型艺术研究院”。


▲《握血降生的婴儿•铁木真》,80x60cm,牛皮,2014


▲   第二版手稿,牛皮纸,2016


心有慈念,樊泽星从宏大的蒙古族古籍择出七十个选项,写满五张A4纸,从中再度精选四十个,由于个人角度再创,便起了个性化的名字,叫《我的蒙古秘史》,之后便在牛皮纸上设计小稿,一画就画了四年。


“《我的蒙古秘史》是我精彩人生阶段的亲密伙伴,是给我力量和希望的信仰……”


同时,痴迷极简又粗犷的线条,2010年底创作的系列画《铿妞记》,堪称是樊泽星艺术风格的雏形。第一幅就叫《花布前面的铿妞》,三个胖墩墩的女子站在一块艳丽的花布前或扭或舞,可爱如猫、妖艳似魔、又如河水里的蚌子。又陆续创作五幅,《镜子前面的铿妞》、《太阳下面的铿妞》、《鲜花前面的铿妞》、《大海前面的铿妞》、《窗台前面的铿妞》。翌年,在内蒙古新城宾馆艺术展厅举办个展“铿妞记”皮革造型艺术展。


▲《花布前面的铿妞》,20x35cm,牛皮,2011


2012年盛夏,在工作室埋头画《我的蒙古秘史》放大稿,二十余天画完四十幅。那时,正值一家村拆迁,周边都拆成了废墟,小二楼顶的防水层被撕开,连雨天漏雨,樊泽星从外墙体的铁梯子上楼查看,不料碰了搭在梯子上的电线,摔跌至地,右大腿股骨断裂。


“触电的那十几秒,我脑子里想的都是《我的蒙古秘史》。”


接骨手术出院第十天,便在床上放小桌子,叫母亲拿来拓在硫酸纸上的画稿,怀着久别相逢之情,捻着压擦器,往牛皮上錾刻,断断续续用三个小时完成第一幅:蒙古秘史记载的传说——苍狼白鹿。画面上部分是变形的狼与鹿,下部分则是秘史记载的孛儿帖赤那和霍埃马阑勒的圣像。


▲《岁月深处的祖先•苍狼白鹿的传说》,80x60cm,牛皮,2014


▲   第二版手稿,牛皮纸,2016


▲《我的蒙古秘史》微缩图,牛皮,2014


数月窝病在床,心乱如麻,叹息之中,创作一幅《孬记》。与前一幅不同的是,困在房屋里的马匹高举断肢之右前腿,惶恐地向往着窗外……看这马像是疯了,是马么?非也,是樊泽星。樊泽星孬么?非也,坐轮椅、拄拐杖、赶上刮风阴雨天,回回都咬住牙强忍植入体内的一块长及38厘米钢板引惹的疼痛,他愣是錾完最后一幅《忽必烈》。


近六年的苦思创作,才舒一口气,又恰巧得到一幅珍藏于蒙古国立美术馆的《蒙古人的一日生活》之原作临摹版的扫描电子图,樊泽星将其印至油画布,挂在家里的墙上观瞻一年多,小及二三厘米又有眼有鼻有衣褶的百余人物都熟稔在心。之后,他以“铿妞”式之简约线条把原画勾勒于画纸上,擀毡子的照旧是擀毡子、拆毡包的照旧是拆毡包、牵驼的照旧是牵驼,只不过表现之造型已然是他的独特风格。


“这次我以写实的手法来再创作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蒙古画,保留了原画场景。”


眼下,从这幅描绘一百年之前蒙古人生活生产的壮阔情景之皮画,遴择其局部场景,用更多精巧之錾在创制二十幅画作。不久,他也行将以同样技法同款材质同等尺寸錾刻一幅现代蒙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生产发展之宏状,正如其名《中国梦·草原梦》,草原兴旺乃中国复兴的一支梦。


▲《中国梦·草原梦01》,175x145cm,牛皮,2016


谈及《铿妞记》、谈及《孬记》、谈及《流沙》,樊泽星双眼扑闪几丝情愫,如昨旧事皆錾入鞣皮之里。单说《流沙》,是偶得一块有褶皱的废皮子,恰巧左上方有一凸起,似一太阳,在上面铺了一层金色,整个画面像极了故乡的库布齐沙漠。


“岁月如流沙,回首眺望,红霞翻卷,赤日高挂……那是家乡的沙子,家乡的太阳,家乡的颜色。”


回眸苒苒之十年,他先后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设计系、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学院开设过皮艺课,兑现创办大梵皮革造型艺术研究院之初立下的誓言:让皮革艺术成为学院派艺术设计学科的特色专业,手把手教哺了众多而今从事皮革艺术的卓异学子。


这般专注鞣皮,许是渊源根生,他祖父就曾手工制作皮褥子,父亲也曾做过皮衣。又是一年新历,他照例捏着压擦器,往皮子上錾画,疲顿之时,望一眼窗外,所见之穹蓝莹莹的,就要春暖花开了……


▲《流沙》,17x17cm,牛皮,2006

樊泽星其他代表作:

▲《羊毛堆里逃生的铁木真》,80x60cm,牛皮,2014


▲《孬记02》,100x80cm,牛皮,2012


▲《中国梦·草原梦01》局部,80x60cm,牛皮,2016


▲《上天赐给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80x60cm,牛皮,2014

【樊泽星个人照】:


【樊泽星创作照】:


【艺术家简介】:

樊泽星,男,汉族, 1983年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内蒙古大梵皮革造型艺术研究院院长、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教育研究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YBC中国青年委员会执行委员。

2008年,创办内蒙古大凡皮革造型艺术研究院。2010年,个展《大梵皮革造型艺术》(北京798宝木巴国际艺术品牌研发中心)。2011年,个展《铿妞记­­——皮革造型艺术展》(内蒙古新城宾馆艺术展区)。出版《钢笔表现技法》,《场景插画》,《铿妞记——皮革造型艺术》。2014年,获中国皮革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系列作品《蒙古秘史》由中国国际集邮网收录,发行编号为1851005,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纪念邮册;出版《樊泽星皮革艺术日记》。2016年,入选第十一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展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获首届鄂尔多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银奖。

皮艺作品被阿联酋、伊朗、日本、缅甸、蒙古国、中国石化集团及中国石化集团西亚北非大区公司等国家及私人收藏。

【本期撰稿人简介】:

达拉,本名娜恩达拉,达斡尔族。作家、编剧、画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达斡尔族策展人。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