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化德县进行了“社改乡”工作,即公社改为乡、镇;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乡、镇人民政府;原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单独成村的生产队改为自然村。全县13个人民公社改为1个镇,12个乡,即:城关镇、朝阳乡、七号乡、六支箭乡、公腊胡洞乡、白土卜子乡、六十顷乡、德善乡、二道河乡、达盖滩乡、德包图乡、土城子乡、白音特拉乡。共计163个行政村,368个自然村。

1988年,全县各乡镇的行政村全部改设成村民委员会。

2000年3月24日,乌盟行政公署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上报了关于化德县七号乡、朝阳乡撤乡建镇的请示(见乌署发<2000>26号、27号文件)。

2000年4月20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了化德县朝阳乡,七号乡,改设朝阳镇、七号镇,辖区范围,驻地不变。时化德县辖区共设3个镇,10个乡。

与此同时,化德县调整了十三个乡镇的部分村委会,全县调整为129个村委会,368个自然村。

2001年7月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见内民政批<2001>48号):撤销二道河乡,将该乡整体建制并入公腊胡洞乡,乡政府驻地迁至牧场村。撤销土城子乡,将该乡整体建制并入朝阳镇。撤销达盖滩乡,将该乡的4个村委会(黑沙图、毕力克、达盖滩、德胜)划入七号镇,其余3个村委会(小西沟、解放、新民)划入六十顷乡。

同时批准化德县政府所在地更名为长顺镇。

经过乡、镇撤并,化德县辖区为10个乡镇(3个镇,7个乡)。即:长顺镇、朝阳镇、七号镇、六支箭乡、公腊胡洞乡、白土卜子乡、六十顷乡、德善乡、德包图乡、白音特拉乡。

2002年5月13日,化德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盟委行署关于乡、村机构改革精神,批复(见化政发<2002>字第17号)了各乡镇对村委会进行撤并。撤并后,全县10个乡镇设村民委员会93个,共368个自然村。

2006年2月14日,化德县委、政府根据乌党办发<2005>115号文件《乌兰察布市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化德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精神,下发了化党发<2006>第6号文件《化德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制定了调整现有乡镇布局意见,即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中长期规划,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便于服务“三农”出发,通盘考虑各乡镇区位优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商业发展条件、服务群众需求及经济发展状况、民风民俗、历史沿革等因素,对现有的10个乡镇进行整合。对区位优势不明显、面积小、人口少、工商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群众需求不足的乡镇进行撤并。扩大县政府所在地长顺镇的管辖区域,扩大中心镇规模,重新调整乡镇布局,将全县现有的10个乡镇撤并为5个乡镇,即撤销六支箭乡、白土卜子乡、六十顷乡、德善乡、白音特拉乡5个乡的建制。经过调整,设3镇2乡,即:

1、长顺镇:由原长顺镇,原德善乡的德善、向阳、三道沟、德义、刀拉胡洞、德胜6个村委会,原白土卜子乡的和平、昔尼乌素2个村委会,原朝阳镇的新富、二登图2个村委会和十三股自然村、原白音特拉乡的民建、永红、白音特拉、农场、民生、卜拉乌素、兴无7个村委会,原德包图乡的三胜、录义2个村委会合并组建。镇政府设原长顺镇政府所在地(确定为中心镇)。

2、朝阳镇:由原朝阳镇除去新富、二登图村委会十三股自然村、剩余的13个村委会,原白土卜子除去和平、昔尼乌素村委会剩余的7个村委会,原白音特拉乡赛不冷村委会合并组建。镇政府设在原朝阳镇政府所在地(确定为中心镇)。

3、七号镇:由原七号镇,原六十顷乡的小西沟、新民、色庆沟、十顷地、大西沟、白头山6个村委会组建。镇政府设在原七号镇政府所在地。

4、德包图乡:由原六支箭乡,原德包图乡的多罗庆、德包图、长春、庆乐4个村委会,原六十顷乡的丰满、二台、通顺、八十顷、南顺5个村委会,原白音特拉乡的毡房沟村委会合并组建,乡政府设在原德包图乡政府所在地。

5、公腊胡洞乡:由原公腊胡洞乡,原德善乡的农建、莫龙图、和胜、前进4个村委会合并组建。乡政府设在原公腊胡洞乡政府所在地。

经过调整,化德县共设5个乡镇(3镇2乡)即:长顺镇、朝阳镇、七号镇、德包图乡、公腊胡洞乡。其中:长顺镇、朝阳镇确定为中心镇。全县93个村委会,366个自然村(减少2个,长顺镇的十三股村并入益民社区,德包图乡的八一村并入八十倾村)。

(未完待续)

来源:化德政研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