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附近有个土默特左旗,在阜新历史上也有个土默特左旗。然而这两个旗的牧民却并非来源于同一个部落。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的牧民是土默特部落的 ,而阜新历史上土默特左旗的牧民却主要来自蒙古贞部落。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居住着蒙古、汉、满、回、朝鲜、锡伯等13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9%以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源远流长。13世纪20年代,元朝建立初,封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为广宁王,立行帅府驻广陵(今北镇县),划定辽西一带为其领地。明中叶,元臣济拉玛(者勒篾,成吉思汗“四杰”之一)之七世孙朵颜卫左都督花当(和通)率兀良哈部落6000户游牧额沁河(大凌河),称“喀喇沁”;16世纪末,花当之曾孙莽古岱从喀喇沁右翼徙居今阜蒙县境。明代,蒙古贞部落和土默特部落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17世纪20年代,也就是明朝末期,原驻牧河套地区、已迁徙到今张家口和承德交界的独石口、丰宁一带的蒙古贞部落3万多人随同土默特部落一部分人马,在土默特部落首领鄂木布楚瑚尔率领下继续东迁。土默特部落定居于今朝阳地区,蒙古贞部落定居于今阜蒙县,后来称此地为蒙古贞。明末清初,在今阜蒙县境内(蒙古贞)驻牧的蒙古族有兀良哈、土默特、喀喇沁、蒙古贞等部落。其中,蒙古贞部落人口占大多数,成为此地蒙古族的主体部落。蒙古贞部落迁来之际,由于兀良哈部落早已居住此地,蒙古贞部落逐步被兀良哈部首领莽古岱之子诺木图伟征及诺木图伟征之子善巴所接管。

清崇德二年(1637年),经清廷批准在今朝阳、阜新地区建旗。朝阳为土默特右旗,其牧民与内蒙古土默特左、右旗牧民同族。鄂木布楚瑚尔任土默特右旗第一任扎萨克(旗长)。他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的第二十代传人。蒙古贞地区借土默特部落之名为土默特左旗,善巴被皇太极任命为土默特左旗第一任扎萨克,其后一直世袭统治此地长达308年(当时还设了土默特中旗,后并入左旗)。土默特左旗旗治先后设在今阜蒙县富荣镇贝力房、七家子乡旧贝营子(当时扎萨克封爵为贝勒),后迁至今阜蒙县王府镇(扎萨克封爵升为郡王,贝勒府改为王府)。全旗下设18支箭(扎兰,也叫参领)、79个佐领(苏木)。后隶属于卓索图盟。这样就形成了兀良哈人世袭扎萨克,土默特左旗管辖蒙古贞地区的局面。经过长期的和睦相处,蒙古贞地区的蒙古族诸部落逐渐融合为一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土默特左旗全境及奈曼、库伦部分旗地设置阜新县,管理汉民事务,旗县并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蒙古族人民与汉、满、回等各族人民杂居错处,友好往来,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阜新,为创造阜新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阜新后,为了掠夺阜新煤炭资源,1940年1月1日,在阜新县划出25个村和今阜新镇,设立阜新市,同时撤县存旗。国民党统治期间,又将市、县合并为阜新县,保留土默特左旗。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6年3月,在阜新北部根据地的阜新县政府曾改为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4月,恢复阜新市。1949年5月,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改为阜新县政府。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保证蒙古族人民充分行使自治权利,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批准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撤销阜新县、设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报告。1958年4月7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大会选举王忠(蒙古族)为自治县县长。大会结束后,举行了盛大庆祝游行。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诞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当时隶属于锦州专区。1959年1月5日,辽宁实行市管县体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阜新市领导。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时,辖35个乡1个镇,共有人口47.9万多人。

阜新地区的土默特左旗共有十三代(十四任,其中两任为兄弟二人)扎萨克。末代郡王、扎萨克为云丹桑布,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4月曾率部队二百余人起义,部队被改编为蒙民二大队。但五个月后云丹桑布又带十七人叛变投敌,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

(2007年3月28日于阜新)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