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陵,是由朝廷拨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法库门西北二十华里处“下金台”地方(此地原属科尔沁左翼后旗辖地,“土地奉上”后归法库县),为和硕端柔公主所建陵寝。建陵后“下金台”村改称“公主陵”村,延称至1948年。1948年土改后改称“民主村”、“钢铁村”等。1982年,国家地名普查后,又恢复称“公主陵”村。

       公主陵坐北朝南,地处法库门西北老黑山脚下,山清水秀古木参天的幽僻山区。陵园前有汉白玉石旱桥。走过旱桥即为陵园三间门厅,门厅两侧各置门房二间。由门厅向里以甬道连接五间过厅。此门厅至过厅间属陵园外院,过厅以内属内院。院内还有东西朝房各三间,东西更房各三间。过厅内陈列着公主和王爷生前用过的仪仗。过厅两侧朱墙上各开一侧门,不是大小祭日,过厅门不得开启,陵丁等只走过厅两侧的侧门。朝房,是供公主和王爷的子孙、扎萨克官吏、旗民等祭陵前的打站之所。朝房南的更房,是陵丁的住所。由过厅向内以甬道与五间飨殿相连。飨殿内供奉公主和王爷的塑像、牌位等。这里也是扎萨克官吏、旗民等四季举行祭典、参拜仪式的场所。飨殿后以砖石修筑的三级台阶步步高升,连接陵园朱墙尽端的是公主和王爷合葬的宝顶,宝顶高约二丈余。宝顶建筑在坚实的台基之上,台基下数米深处有砖券墓室,墓室前面有方型石门,墓室内安放着两具朱漆灵柩,一为郡王灵柩,另一为公主灵柩。上面均画云纹图案。

      据当地群众反映,公主陵墓,于1948年土改时被当地农会拆毁,从墓中挖掘出公主身戴的凤冠霞帔、数袋珍珠、金币和金银锞子等。据目击者回忆,从公主墓中挖掘出的红宝石顶子,当时依然闪闪发光,翠绿的翎管世间少有,堪称稀世之宝。by 乌力吉


乌力吉,蒙古族,祖籍辽宁蒙古贞,1945年出生在内蒙古科左后旗。1966年高中毕业恰逢“文化大革命”插队劳动,后参加工作。期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圆了迟到的大学梦。后调入公安机关工作,授一级警督警衔。退休后热心参与社会活动,曾任旗公安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旗老年科协会员,旗政协文史专员。闲暇酷爱读书,习读人文历史、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地方风情……,曾为《科左后旗报》“史话栏目”特约撰稿,编著《蒙古学知识选编》,在《哲里木日报》(通辽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20多篇风俗、史话、人文历史类作品。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