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民俗网》

欢迎关注卓索图蒙古文化

ᠵᠤᠰᠤᠲᠤ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卓索图盟

 昔日的卓索图盟,包括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二旗,另附锡勒图库伦萨克、喀尔喀闲散多罗贝勒(也称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即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康熙四年即1665年封多罗贝勒)二部。前者是喇嘛旗,和后者共同游牧于土默特左翼旗境内,与土默特左旗同进出,故一般不单列。位于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域包括今辽宁省的阜新、北票、朝阳、喀左、凌源、建昌等市县,建平县南部地带;河北省的平泉;内蒙古的赤峰喀喇沁旗、宁城,通辽市库伦旗等市县。 

 据史书记载,清朝初年,朝廷为了制约和笼络蒙古民族,将蒙古地域划分为6盟、49旗。除了少数旗由满洲八旗领辖外,其他各旗均封遣蒙古札萨克掌管治理。各盟的盟长由清朝皇帝钦命。卓索图盟的盟长,皇上钦命家府在黑城子的土默特王兼任,盟址设在朝阳。 

 1931年版本《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卓索图盟”是内蒙古东四盟之一。唐奚主避暑宫所在,清亦筑避暑山庄于此。后建朝阳、承德2府。盟地曰卓索图,在土默特右翼境内。土默特、喀喇沁部及喀木喀旗会盟于此。

 1935年编、1981年重版《辞海》中述,卓索图是内蒙古六盟之一,领喀喇沁、土默特2部,共6旗,附喀尔多罗贝勒牧地,会盟于土默特右翼境内卓索图地方,因称卓索图盟。全盟紧依长城辽宁省之柳条边外,东起朝阳、丰宁、凌源、滦平,以至承德皆是。

 经多方考证,“卓索图盟”之名源于蒙古语“召苏勒图”,意为驿站。这是因为古代的朝阳境内,曾设有军事、政事交通驿站,被称为“召苏勒图”。另外,这个地区多为少数民族长期占据,尤其是蒙古民族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等部族久居和繁衍、生息之地。由于蒙古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或为躲避战乱经常迁徙,他们暂且停歇或留守的地方,亦称为“召苏勒图”,后谐称今名。清初建盟时,盟以地名。“卓索图盟”之名,一直沿用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并入昭乌达盟。

 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喀喇沁左、右翼、土默特左翼三旗会盟于卓索图地方,称卓索图盟。

 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土默特右翼旗,属卓索图盟。

 清康熙三年(1664年),自杭爱山迁入的巴勒布水图喀尔喀左翼,附于土默特左翼旗。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析喀喇沁右翼旗建喀喇沁中旗,仍属卓索图盟。至此,卓索图盟为2部5旗。

 1914年,民国政府成立热河特别行政区,卓索图盟属之。

 1928年9月,设置热河省,卓索图盟属之。

 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东部蒙古地区会盟制取消,代之以省领旗,统属伪国务院兴安局。至此,(作为盟旗制的)卓索图盟不复存在。(原其所属各旗)转而实行殖民统治的旗县制。

 1934年,将朝阳县改隶锦州省。1937年,将凌源、凌南两县合并,改为建昌县,伪县署设于莽牛营子(建昌镇)。同年,将建平县北部50个村划出,另建新惠县。并将喀喇沁左旗七家子区4个村、宁城县(今属内蒙古)西桥区9个村划归建平县。

 1940年,将朝阳县复改为土默特右旗,又将朝阳县北部划出,建土默特中旗,旗署设于北票。建昌县和喀喇沁左旗合并,撤县存旗称喀喇沁左翼旗,旗署设于鸵牛营子。建平县并入喀喇沁旗,旗署设于建平,后迁平庄,各旗县均隶热河省。期间,土默特左翼旗和阜新县同隶锦州省,蒙汉分治。同年,撤销阜新县,仍由土默特左旗统管全县。

 解放战争期间,朝阳和阜新蒙古族分布地区的旗县,先后建立了人民政权,有的旗县又新划建置和改称,增加新县。先归中共热东地委领导,后改隶冀热辽十八行政专员公署领导。到1948年3月,成立北票、阜新、义县联合县政府,归辽西省。1949年,朝阳地区旗县所辖地区又有调整,撤销北、阜、义联合县。同年,撤销冀热辽十八专员公署,旗县统归热河省。1946年8月,喀喇沁左翼旗人民政权——旗政府建立。旗政府在公营子(南公营子),下辖11个区。旗为蒙古族行政机构。1947年12月,结束蒙汉分治。1949年7月,撤销叶柏寿县(1947年7月,建平县改为叶柏寿县),将原叶柏寿县所辖半拉烧锅、甘招、羊角沟3个区,划归喀喇沁左翼旗。同年,旗政府由公营子迁至大城子。1956年,撤销热河省,划归辽宁省管辖。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阜新和彰武地区:1945年9月,建立人民政权——阜新县政府。1946年3月,改为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在彰武建立苏鲁克旗政府。同年4月,阜新、彰武二县合并,组建了阜彰土苏联合政府,隶辽北省。1948年3月,阜新地区解放,在北票、阜新、义县交界地区,成立了北、阜、义县土中左旗联合政府,仍隶辽北省。1949年5月,撤销北、阜、义县土中左旗联合政府,恢复原建制。同年8月,实行旗县分治,同归辽西省领导。同年9月,阜土联合政府改为阜新县政府。1954年,辽东、辽西二省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县属辽宁省管辖。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批准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撤销阜新县、设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报告。1958年4月7日,正式成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系蒙古语,意为庭院。1633年,西藏高僧阿兴希日巴传教至此,划定疆界,为其领地,称曼殊希礼库伦。清顺治三年(1646年),建锡埒图库伦札萨克达喇嘛旗,属卓索图盟,为漠南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旗,历时近300年。1931年政教分治,锡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改称库伦旗。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先后属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哲里木盟。1949年10月后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1969年7月至1979年7月随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盟设市,库伦旗隶属于通辽市管辖。

 喀喇沁右旗:(1)区域:1945年解放后,喀右旗的区域包括现在的喀喇沁旗全境、建平县全境及承德县的五家、七家一带。1947年秋,在老哈河以东建立了喀东旗(即今建平县地区),与喀右旗脱离了关系。(2)旗县并存的情况:1945年11月1日至13日,在承德举行了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蒙旗问题的决议案”,决定成立民主的属人的旗政府,民主的旗政府,废除了早已为蒙古族人民所厌恶的世袭的封建王公制度,旗政府由旗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属人的旗政府,就是类似清末、民国时代“旗不管汉,”的机制,即在同一个区域内旗和县两个政权并存,旗领导蒙民,县领导汉民。根据这个决议案,在喀右旗的区域内除政府外,还有建西县(在11月的短时间内还从中划出过建中县)和建平县两个县政府。1947年11月1日热河省政府发出通令成立喀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因为1947年冬至1948年春正集中全力完成土地改革,旗县联合政府是在1948年五、六月间才正式组成的。这样,结束了旗县并存的局面。1949年改为喀喇沁旗,1956年撤销热河省建制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辖。1969~1979年曾划归辽宁省辖。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