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美稷文化公司整理】




金银器在草原文化体系里异常重要。游牧民生活中最广泛且最珍贵的器物和饰物是银器。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金属,她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也具有很强的延展性。

925代表银的纯度,正如999是黄金的纯度一样。

←乌兰察布盟盟长贝子乘骑证 →

乌兰察布盟盟长贝子乘骑证(清代)
铜、银
通长25厘米、牌长17厘米、宽10厘米
乌兰察布市征集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藏
///此证为乌兰察布盟盟长颁予属下官员境内驿站换乘马匹、食宿的凭证。

← “达”记大尾式镶银马鞍 →

“达”记大尾式镶银马鞍(清代)
银、木、皮
通长51厘米、宽35厘米
内蒙古地区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马鞍为木胎镶银。前鞍桥正面错金“达”字,系阿拉善和硕特旗末代扎萨克亲王达理札雅名字缩写。后鞍桥为较宽而平缓的大尾式,适用于长途跋涉。笼头两侧的黄丝带为清廷赏赐的御用“紫缰”。

←红宝石顶饰沙狐皮暖帽→

红宝石顶饰沙狐皮暖帽(清代)
宝石、银、狐皮
通高24.5厘米、帽高10.5厘米
锡林郭勒盟文化处拨交

内蒙古博物馆藏
///此帽为蒙古亲王冬季所戴之冠。据《清史稿·與服志》记载:亲王与皇子等同,“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衔红宝石”。

←庙宇形银骨灰盒→

庙宇形银骨灰盒(清代)
银、木
基座长51.5厘米、宽45厘米、通高68.5厘米、重15千克
通辽市扎鲁特旗前德门苏木固伦公主墓出土

通辽市博物馆藏
///银盒呈歇山式回廊建筑式样,分屋顶与屋身两部分,连接处有吊钩和吊扣。基座方形木制,包饰银皮,錾莲瓣纹。起脊式屋顶中置一火珠,两侧有鸱吻,四条垂脊下施龙首及望兽。

雍穆公主生前笃信佛教,受其影响,死后火化,用以盛装骨灰。此盒造型典雅、庄重,反映清代贵族受佛教影响之独特葬俗,为国内罕见文物。

←银箍皮马鞭

银箍皮马鞭(近代)
银、木
通长62.5厘米
内蒙古博物馆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
///在马鞭木柄两端包饰银箍,抓握一端也可击打猎物

← 龙柄银执壶→

龙柄银执壶(清代)
高24厘米、口径4.3厘米、底长7厘米、宽5厘米、重732克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勒镇征集

鄂尔多斯博物馆藏
///柄、流及腹部均錾刻龙纹,壶身嵌松石。

←龙纹高足银盘→

龙纹高足银盘(清代)
口径37.5厘米、底径22.3厘米、通高9厘米
赤峰市巴林右旗征集

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盘心錾刻龙纹图業,以卷云纹、鱼子底纹装饰。高足上錾肥硕覆莲纹,为清代蒙古族典型食具之一。

←龙纹木胎银碗 →

龙纹木胎银碗(清代)
银、木
口径13.4厘米、底径5.7厘米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以桦树根旋挖成型,再包镶银片制成。制作时,需以核桃油擦摩使润,包镶图案多为吉祥纹饰。

←鲨鱼皮鞘多用蒙古餐具 →

鱼皮鞘多用蒙古餐具(清代)
银、象牙、钢、鲨鱼皮
通长34厘米、鞘宽5.7厘米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以一截椭圆形实木,掏成十三孔餐具鞘,将15件餐具收纳于饰鲨鱼皮的外盒内,可随身携带,野外就餐时讲究且方便。

←巴尔虎蒙古族妇女头饰→

巴尔虎蒙古族妇女头饰(清代)
银、珊瑚、松石
头饰长37.5厘米、宽50厘米、头箍直径19厘米
呼伦贝尔市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头饰呈盘羊角形,在条形银饰上镶嵌珊瑚、松石等宝石。头饰造型独特,整套头饰上的装饰图案较多地保留了蒙元时期的特色。

←巴尔虎蒙古族妇女胸饰→

巴尔虎蒙古族妇女胸饰(清代)
银、石
胸饰长50厘米、宽36厘米
呼伦贝尔市征集

内蒙古博物馆藏
///由前胸饰、肩饰和后背饰钉缀在紫缎短坎肩之上,是巴尔虎未婚女子佩带的装饰物。巴尔虎部居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较多地保留了古代蒙古族古朴的装饰风格。


【资源来源《内蒙古珍宝•民族与民俗卷》】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