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堂往事
作者:刘秉忠
中山堂曾经是陕坝镇的标志性建筑。
1939年9月,日军轰炸五原,傅作义将军的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和国民党绥远省府机关迁至陕坝,时有党政军人员及家属人等约三四万人,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下子变得熙熙攘攘起来。翌年3月20日,傅作义发动五原大战痛歼日寇,陕坝的名声再次鹊起。战事方休,傅部在陕坝横贯南北的中山路上修建了中山堂,一是为当地百姓有个文化活动场所,二是作为集会所用。同年8月,五原战役庆功大会在中山堂隆重举行。1943年夏天,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到绥西视察,傅作义在中山堂召开了盛大欢迎会。此后,陕坝的文化活动日见活跃,特别是戏剧艺术,空前繁荣,中山堂的舞台 异常红火。演出方面,有京剧、晋剧、秦腔及话剧等十几个专业剧团,因傅部晋陕人居多,光晋剧班子就有三四个。上演的节目除了传统剧目,还有《日出》、《雷雨》、《风雪夜归人》等现代戏。还演出了反映抗战内容的《八百壮丁》,为鼓舞抗战军民的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40年6月,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曾派著名导演郑君里来陕坝帮助排练节目。观众方面,多是住在陕坝的军政人员、富商大户及周边地区的富裕人家。由于当时河套地方水利开发已见效益,农民生活水平不似内地艰苦,一些能够吃饱肚子的农民也在农闲时节挤进中山堂开一回眼界。所以,当时的陕坝,能进中山堂看戏是一种身份的体现,是有钱没钱的标志。解放后,杭后有了专唱晋剧的红星剧团和乌兰牧旗,政府把中山堂翻修一新,这里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看戏的地方。中山堂的大舞台上,上演了表现新生活的剧目,唱红了一批又一批文艺人才,如二八黑、六指红、二黑眼等等。1977年8月,自治区30年大庆,乌兰夫副委员长率中央代表团一分团到杭后慰问,随团的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中山堂演唱了怀念周恩来的歌曲《绣金匾》。曾几何时,杭后的千人以上的大型集会全部在中山堂召开,特别是每年一度的全旗“三干会”,尤为隆重。笔者有位亲戚,当了十几年生产队长,每年到陕坝开会时,总是穿了新衣裳,散会回来显得特别风光,他曾经对人讲,当了几年烂队长,没啥意思,就是为了坐在中山堂,每天晚上能看不花钱的戏。1985年,陕坝镇新规划,把中山堂拆了盖起了百货大楼。政府又在西门盖起了一座更漂亮的影剧院,命名为“中山影剧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