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介绍《热河名胜》中的赤峰老照片,这套明信片是由松村有限公司发行的,共15张,展示的是热河省朝阳、赤峰、凌源、平泉、承德、下板城等地的名胜古迹及风景建筑等。其中有2张是赤峰的明信片,我们只介绍赤峰的明信片。

 


1、这是这套明信片的外包装封皮,画面是朝阳北塔。

 

 

2、明信片标注:(热河名胜)•赤峰•昭和八年三月二日茂木•坂本两部队的入城记念碑

该记念碑不再赘述,详见前面(一)、(二)篇章。

明信片中的纪念碑底座表面,看上去像粘了瓷砖,好多人认为是现在的人用Ps进行了处理,由此对该明信片的真伪提出质疑?于是笔者参阅了原版照片以及这张照片在其它明信片上出现的情况,得出结论:此明信片的底座表面(像瓷砖)与原版照片的底座表面(石头面)明显不同,确实进行了处理,但处理是在明信片印刷出版时,使用暗房技巧,由出版方进行的处理,不是现在人用Ps处理的,此明信片是真的,请见下图。

 

3、这是明信片的原版照片,该照片取自《亚东印画辑》第117回2,出版时间是1934年4月。通过与明信片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印制明信片之前,出版部门对照片进行了暗房制作,把左下角的筐、笸箩、秤杆等杂物去掉了。同时在入城记念碑底座上贴上了类似瓷砖一样的东西。

入城记念碑是立于三道街与西横街十字路口西,照片自东向西拍摄,背景是三西街西屯一带,左右路边有电线杆和电话线杆,左右的道边有排污水阳沟,远处悬挂着两面“日本膏药旗”。 

 

4、明信片标注:(热河名胜)•赤峰•热河省经济中心地赤峰大街入城记念碑附近的拥挤(情形)

该明信片取自《亚东印画辑》第117回1,出版时间是也同样是1934年4月。

照片拍摄于冬或春的某个下午,拍摄角度自西南向东北。西横街与三道街交叉处的集市上,有拉车的、挑担的、摆摊的、闲逛的,讨价的、还价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仔细看,各种日用商品、土产日杂、副食百货应有尽有,有卖蒜的、卖肉的、买菜的、卖柴的、卖鞋的、买绸缎的、卖吃的,不一而足。有穿棉便装的、有着棉长袍的,有光头的、有戴毡帽的。男女老幼,比肩接踵。1932年3月2日赤峰沦陷,至现在战事已经稳定,许多躲避战乱的百姓又纷纷回到哈达街,经济呈现暂时的回暖复苏迹象(可惜好景不长)。    

照片的上边,是远处清晰可见的红山。大街两边,一家家商号鳞次栉比。

照片左边的大门边,墙上有长方形白色广告,写着“德泰恒记,京津国货”,这是一家老字号绸缎布庄,商号门脸前,支着一排遮阳棚,棚内晾挂着成匹的布。这家老字号股东有元隆张家及老府、公爷府的几家富户,在老府有分号。该商号至伪满时期已经营50年以上,伪满中后期这个在哈达街的商号关闭,转而去老府经营。

照片右边即马路中央,就是日军“入城记念碑”,碑的正面朝向东方,即朝着日本的方向,这也是侵华日军向天皇的一种表达。碑的背面即朝西的一面,写有小字碑文,文字集中在碑的左侧和中部,字的内容无法确定。

日本侵略者有个“习性”,每占领一个地方,都会建立记念碑或记念性建筑,并且一定是建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以炫耀他们的赫赫战功,威慑占领区民众,赤峰也是如此。

三道街一直是赤峰街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民国和伪满时期,这里商号林立,富户大贾众多,鲍熹协理府、元隆张五桂堂宅、杨子彬宅、三义当、德盛昌油粮磨坊、聚源成绸布、裕隆老店、中和粮店、邮政局、广盛粮店、公元粮店、三盛园、伪满消防队、广印王京广绸布商店、赤峰县商会、伪满日商国际运输公司、同德旅馆、广亿永钱铺等均居于此。

解放后这里有造纸厂、防疫站、中医院、永巨门诊、三门诊、先锋五金、新华五金、武装部、税务局、赤峰六小、八中、一小、三小、区直属幼儿园、向秀丽商店、粮市副食、邮局、市服装厂、百货大楼、新华副食商店、妇女儿童商店、寄卖店、七粮站、消防队及望火楼、法院、郊区新华书店、向阳土产以及许多政府机关等均分布于此。

 

    5、这是明信片的背面,最上边写“郵便はがき”即邮政明信片;左上角写“军事邮便”,即军事邮件;左下角小字是“松村有限公司”,是明信片发行单位。


 注:伪满时期日本的明信片称为“绘叶书”,现统一采用中式叫法,统称“明信片”。

                        2022.1.7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