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美稷文化公司整理】




金银器在草原文化体系里异常重要。游牧民生活中最广泛且最珍贵的器物和饰物是银器。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金属,她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也具有很强的延展性。

925代表银的纯度,正如999是黄金的纯度一样。

←錾花银靴 →

錾花银靴(辽开泰七年)
靴高37.5厘米、底长29.2厘米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银片锤鍱成型,纹饰鎏金。先将薄银片裁剪成靴靿、靴面、靴底3部分,然后用细银丝缀合。靴靿两侧各錾刻2只飞凤,四周饰变形云纹。靴面左右两侧各錾刻1只长尾凤,周围饰卷云纹,花纹鎏金,此靴是专为随葬而用的明器。

← 高翅鎏金银冠 →

高翅鎏金银冠(辽开泰七年)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径19.5厘米,重830克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分片锤鍱,依冠帽各部位形状裁剪成型,镂雕錾刻花纹,纹饰鎏金,然后用细银丝缀合而成。高筒式圆顶,冠箍口略有收束,两侧有对称的长方形立翅高于冠顶。冠的正面镂刻花纹,主题花纹是火焰宝珠和对凤。火焰宝珠刻于冠首,下刻一对长尾凤,相对展翅欲飞。冠顶缀饰一件鎏金道教人物银造像,盘腿坐于莲花之上,像后背光边缘饰9朵灵芝。冠内原有丝绸衬帽,已腐朽不存。此冠制作精巧,工艺华丽,彰显贵族气派,是契丹贵妇之冠。

←鎏金银冠→

鎏金银冠(辽开泰七年)
冠通高31.5厘米、宽31.4厘米、口径19.5厘米,重587克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鎏金薄银片重叠缀合。薄银片先分片锤击成型,然后边缘剪成云朵形。再镂雕錾刻花纹,之后用细银丝缀合成冠体。每1件银片錾刻3重花纹,即主題花纹、衬景花纹、装饰花纹。主题花纹刻于中心,有道教人物、龟、飞鹤、凤、长尾鸟、如意形云朵等;衬景花纹有毬路纹、鱼鳞纹。道教人物饰于冠正面,乌龟饰于人物脚下。冠正面还钉缀24件錾刻火焰、云凤、鸿雁、对鸟、鹦鹉、莲花、折枝菊花、宝相花等纹饰的鍌金银饰件。此件银冠工艺精湛,装饰华丽,是契丹王公贵族在礼仪庆典时所戴之冠。

←银丝网络→

银丝网络(辽开泰七年)
全长168厘米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银丝网络是用直径0.05厘米细银丝编织的特制葬衣。它根据人体的各部位,先分编成头网、臂网、手网、胸背网、腹网、腿网等,穿套于死者内衣之外,用细银丝衔接成一整体。网络之外再穿套外衣,佩戴饰件。网络葬衣是契丹贵族特有的丧葬习俗,源于契丹族古老的绳网和渔网裏尸葬俗,同时也受汉朝“玉衣”“玉押”的影响,形成独特葬俗。

←錾花银枕→

錾花银枕(辽开泰七年)
枕高0.9-14厘米、枕面宽49.6厘米、长36厘米,重1510克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分体打制,焊接成型。由枕面和枕座组成,枕面錾花,纹饰鎏金。枕面呈半圆形,下缘平直,上缘呈连弧形,形同佛像的背光。枕座呈箕形,上高下低,焊接后枕面呈斜坡状。枕面錾刻飞翔的对凤,对凤凤首间刻一组和合如意形云纹,云纹上托一火焰宝珠。对凤周围有如意形云纹围绕。

← 錾花银枕→

錾花银枕(辽开泰七年)
枕高4.4-13.2厘米、枕面宽40.8厘米、长30厘米,重820克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分体打制,焊接成型。由枕面和枕座组成,枕面錾花,纹饰鎏金。枕面整体形同佛像的背光,上缘呈连弧形,下缘平直,卷边。枕座呈箕状,上高下低,焊于枕面底部。枕面錾刻对凤纹。双足屈于腹下,腹羽錾刻细致。双凤凤首上方錾刻火焰宝珠,下饰如意形云纹。此枕造型典雅,富贵华丽,是枕具中的精品。

←錾花银靴→

錾花银靴(辽开泰七年)
靴高34.6厘米、底长30.4厘米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银片锤鍱成型,纹饰鎏金。由靴靿、靴面、靴底3部分缝缀而成。靴靿两侧各錾一对飞凤,凤鸟上下两侧各饰有如意形云纹。靴面两侧也各錾一只飞凤,围绕飞凤饰有4朵如意形云纹。纹饰鎏金。

←高翅鎏金银冠 →

高翅鎏金银冠(辽代)
冠口径27.7厘米、高28厘米,重973克
通辽市扎鲁特旗征集

通辽市博物馆藏
//高筒式,圆顶,两侧有对称的立翅高于冠顶。立翅和冠上饰镂刻云凤纹。契丹贵族妇女的冠帽。

←鎏金银面具 →

鎏金银面具(辽代)
高21厘米、宽19.3厘米,重256克
赤峰市敖汉旗新地乡三家村英凤沟4号辽墓出土、

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藏
//银质,正面鎏金。薄银板打制。呈半浮雕形,用细线纹刻出眼眉和睫毛。双眼闭合,颧骨凸起,面目慈祥。

←彩绘银韂 →

彩绘银韂(辽开泰七年)
单件长59厘米、宽66厘米、厚0.05厘米,重825克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副2件。薄银片打制。略呈半圆形,上部微凹,有2个穿带孔。韂正面彩绘云凤纹。韂外侧边缘绘有一条蓝色宽带,带上墨线勾绘云纹。银韂彩绘花纹色彩艳丽,勾绘线条流畅。

←彩绘银韂→

彩绘银韂(辽开泰七年)
单件长59厘米、宽66厘米、厚0.05厘米,重830克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副2件。韂也称“障泥”,用薄银片打制而成。略呈半圆形,上部微凹,有2个带孔,中部有一条接缝,是用2块银片焊接而成。韂正面彩绘一个云凤纹。彩绘银韂应属仿皮制品,是依照实物大小,专为随葬制作的明器。


待 续




|“駭馹HAir”
|"很特"
-扫码关注《美稷》服务号-





往期回顾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一)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二)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三)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四)
内蒙古珍宝 | 银器(五)
内蒙古珍宝 | 银器(六)


【资源来源《内蒙古珍宝•金银器卷》】

编辑:果果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