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美稷文化公司整理】
金银器在草原文化体系里异常重要。游牧民生活中最广泛且最珍贵的器物和饰物是银器。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金属,她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也具有很强的延展性。
925代表银的纯度,正如999是黄金的纯度一样。
口径7.6厘米、腹径12.2厘米、底径7.1厘米,重364克//银板锤鍱,鎏金。圆唇外卷,长颈,肩部出棱,圆腹,假圈足。通体錾刻花纹,主题花纹是八幅孝子故事图,颈部四幅,有搤虎救父、闻雷泣墓、刻木事亲、为母埋儿。腹部四幅,有拾葚供亲、扇枕温衾、卧冰求鱼、劝父尽孝。主题花纹周围间饰折枝花卉,腹底饰仰莲纹。圈足饰缠枝花纹。口沿下和肩部凸棱上部各刻一周宝相莲瓣纹,肩部凸棱下部刻一周花叶纹。口径15.4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83厘米,重232克///银板分体锤鍱,焊接成型。纹饰鎏金。盘口,束颈,球形腹,圈足。盘口内沿錾饰宝相莲瓣纹,盘面饰牡丹花纹。腹部刻三组鸳鸯团窠图案,腹底刻一周双重仰莲纹。圈足底沿錾饰一周宝相莲瓣纹。团窠图案是唐宋丝绸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形式,也用在金银器的装饰上。///壶身略呈椭圆形,直口,圆帽形盖,顶端饰宝珠形钮。提梁系扁平银条打制,焊于肩部。腹壁两面錾刻两尾龙首鱼身的摩羯,相对直立攀附于器腹,作戏珠状,头部突起,形成宽平的壶肩。高3.8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4.8厘米,重66克//锤錾而成。敞口,斜腹,圈足。腹壁呈五瓣花,花瓣錾有叶脉纹,内底心浮雕花蕊。为饮酒具。因器施画,造型精巧是宋代的风格。///锤錾而成。器形似柳斗,直口微敛,口沿饰圆箍,至底腹压出柳条编织纹。这种造型的器形仿柳斗物打造,做工精细,造型奇特。高6.4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4.8厘米,重145克///锤鍱錾刻而成。卷口,深弧腹。口沿下錾羽纹和连点式卷云纹;腹壁饰复瓣仰莲纹;足缘饰羽纹。///衔、镳铁质,鎏金。分体打制,镶套组合。衔2节,直棍式,一端有两个环形孔。镳长体,凤首。马缰由3条薄银带连接组成,银带宽1.6厘米。///薄银片制作。由项带、额带、颊带、咽带、鼻带组成,各条小带均用宽1.5厘米、厚0.05厘米的薄银片制作。带上钉缀马形、狻猊形圆雕玉饰和玉节约、银带扣、银带箍。络头的配套方法是先将每条小带分件制作,然后按部位组合连接起来,最后钉缀玉饰件。银马络装饰华丽,保存完好。胸带长168厘米、马镫通高20厘米、宽13.3厘米///胸带也称攀胸,由2条长银带和2条短银带用鎏金铜节约连接组成,连接部位钉有鎏金铜带扣。胸带上钉15件圆雕马形、狻猊形玉饰。鎏金铜马镫,环梁,镫鼻与环梁分体制作,套接后可左右自由活动。正中有长方形带孔,内穿银镫带。踏板椭圆形。鞧带全长320厘米,下垂蹀躞带长56一61厘米,带宽1.6厘米///蹀躞带,用薄银片制作,穿于马鞍后侧的银鞍饰“古眼”内,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每侧有4条长带和1条短带。鞧带,由1条长银带和两条短银带连接组成,带上钉2件玉节约和38件圆雕马形玉饰。长带两端连接于鞍座后两侧的蹀躞短带上,然后挽结成扣,下端垂于马腹左右两侧。两条短带呈丁字形,连接于长带中部两侧,相互对称,垂于马尻两侧。玉节约呈三叶花形,马形玉饰和玉节约均用白色软玉制成。金面具、银丝头网(辽开泰七年)
面具长21.7厘米、宽18.8厘米、厚0.06厘米,共重293.5克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薄金片制作。依照死者真容用薄金片锤击成型,眉、眼及上额局部錾刻,整体呈半浮雕形。双耳另制,用3个金铆钉将双耳钉于面具两侧边缘。双耳内外耳轮凸起。面具整体呈金黄色,瞳孔、双眉及上额处一窄长条呈浅黄色。边缘有穿孔,用细银丝与银丝头网连缀。银丝头网,用0.05厘米的细银丝编制,整体呈头盔式椭圆球形。面具、银丝头网出土时分别覆盖和套于陈国公主驸马的面部和头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