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背子
三、羊背子
(一)羊背子的制作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定天下,大宴功臣,设全羊名为乌查之宴”。已有悠久的历史。
羊背子又叫“羊五叉”、“羊乌查”,是“羊五叉席”中的主菜,即上文中介绍过的“全羊术斯”。实际上是一种摆放特别的整羊手把肉。
羊五叉席这种席面,是蒙古族牧民婚宴、庆寿、节日、招待贵宾和亲友的一种十分讲究的传统宴席。招待盛况常常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常。这种席面主要是欢庆娱乐性的,喝酒、唱歌、跳舞、畅谈友谊都可以。所以,一直到现在还十分盛行,深受广大牧民喜爱。如果能在草原上被请吃“羊五叉席”,这便享受了一种最高的敬意。
内蒙古各地蒙古族的羊背子制作方法大同小异。
以阿拉善地区羊背子制作为典型,将用蒙古杀羊法处理好的白条羊卸成头、颈、四腿和羊背七块,去胸叉。其中以羊身后半部留尾制成羊背子(是五叉形),一同入锅加盐煮至成七、八成熟,然后捞出放在长方形红漆盘中。羊的四条腿“卧”在盘的四角,羊背子放在四腿上,羊头和颈摆在羊背上,似羊爬卧在盘中。
阿拉善的制作方法是:每年深秋时节是屠宰季节,牧民们就将最肥、最好的绵羯羊制作成五叉,用毛毡包起来,留到喜庆的日子食用。制作的时候,先将羊杀死,去掉皮和内脏,从腰窝往前数第四根肋骨外割断脊椎骨,分成前后两部分。把后面部分的肋骨分开展平,用木棒支住。去腿骨,留尾巴,成五叉形。前面部分用刀把骨关节分开,每块骨头上都带肉,但不能用刀砍骨头。把每块骨头都压在五叉下面,一共卸为七大块,就算制成了。食用时,放入冷水锅中烧开,白水煮至七八成熟即可。盛器是一个直径约三尺多的“扎玛拉”(一种特制的四方形木制方盘),按骨头的部位放在盘内,五叉放在上面。 在筵席中除了吃五叉时,大家都围在桌边坐食外,其他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吃,玩游戏。
(二)羊背子的食用
主人用“扎玛拉”端来一只煮熟、切成七大块,并按一定规矩摆好的全羊,放在众客当中的红漆方桌上。全羊四条腿盘着,卧在盘里,羊头放在肉上朝着客人中的主宾。这时,主人举起银碗,向各位客人敬献洁白的鲜奶,表示以草原上最圣洁、吉祥的食品,欢迎客人。客人们依次接过鲜奶,用右手无名指醮少许奶子,庄重地向天弹一次,向地弹一次,最后自己尝一点,以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紧接着主人以明朗、清晰的声调吟唱传统的敬献全羊祝词:“尊敬的客人在上/请允许我把肥嫩的整羊奉献/它那宽阔的脊背/就像广袤的宇宙/它那肥大的四肢/就像四大部洲/它那高昂的头颅/就像森布尔山(须弥山)全羊/它那挺拔的长骨/就像山上的檀香树/把那首席的全羊/摆放在亲朋贵客正中/把那醇香的美酒/斟满闪光的杯中/有禄有福的客人们/请将把它享用。” 祝词完毕,主宾将木盆调转,使羊头面向主人,主人从身上抽出精致的蒙古刀,在全羊四周割下少许,放在小杯中,向天泼散,意为将圣洁的食品先敬上苍和大地。然后由尊贵的客人用蒙古刀在羊背上划一个十字形,由主人在羊尾上划下10厘米长的肥油,放在客人的右手掌上,由客人吸入腹中,不得咀嚼,完后用酒润喉。接着,把羊肉极熟练地卸成不大不小的五十多块,摆放好再将羊头放上去,调转木盘,把刀柄递到客人手里。主宾将羊头取下去,把全羊荐骨部两则各切下三条肉,左右交换放下,然后让大家用餐。食用羊背子时,有隆重的敬酒仪式。丰盛的全羊,浓郁的气氛,使客人置身于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之中。
羊背子不单是美食,还是非常传统的礼节用品,在成吉思汗大小祭奠仪式上,鄂尔多斯部的达尔扈特人都要放羊背子。隆重的鄂尔多斯婚礼上,盛宴更离不开羊背子,还要高唱《全羊赞》:“尊贵的客人在上,/请允许我把肥嫩的整羊献上,/它那宽阔的脊背,/就像广袤的宇宙,/它那粗壮的四肢,/就像四大洋洲……”
(三)羊五叉席面的上菜顺序
“羊五叉席”的上菜顺序是这样的:
第一,上奶茶、奶酪、奶皮、炒米、黄油等奶食品,油饼、油果子、麻叶、馓子等面炸食品。
第二,上四个凉菜,上酒(奶酒和白酒)。
第三,上“羊五叉”,将凉菜撤下,重新斟酒。
第四,将“羊五叉”撤下,重新上奶茶、奶皮、奶酪、黄油等奶食品。
第五,再上四个凉菜,上酒。
第六,上主食:粉汤水饺、羊汤面片或者蒙古肉粥,带一两个咸菜。(注:上完主食就要散席了)
第七,又上奶茶、奶食品及面炸食品,到散席时每人一杯酒,喝完酒可以离席。
在宴席中,除了吃五叉时,大家都必须围在桌边坐食外,其他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吃喝、玩游戏。
- 上一篇: 【转发】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
- 下一篇: 【连载】蒙古族传统饮食(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