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的纯净

传承

在漫长的游牧实践中,蒙古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制简单、粗犷耐用的生产生活用具。这里的蒙古族人,传承祖训,敬天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精湛的手工技艺独具匠心,世代传承,大巧若拙的蒙古族技艺诠释了千百年来的工匠精神。


1

蒙古包,牧民流动的家

夏天,阿鲁科尔沁草原又到了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乌力吉巴图是巴彦温都尔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的牧民。在他二十岁时,就能独立完成一定蒙古波的全部制作。这门手艺让他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一个草原之夜,揣摩技艺成了乌力吉巴图的习惯,构思细节,描绘图纸,在他的眼里蒙古包是有生命的。



如今,蒙古包的许多部件都用机械加工,但乌力吉巴图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他制作的蒙古包,依照祖制,就地取材,真材实料,全程手工。每一顶蒙古包都要花掉他一个多月的时间。乌力吉巴图的蒙古包,融入了他对草原民族的深情,也寄托着他的挚爱与期盼。


蒙古包,是草原上的家,他希望自己亲手制作的蒙古包能守护更多蒙古族人的梦乡和黎明。


搭建蒙古包过程

2

勒勒车,牧民漂泊的草原之舟

千百年来,勒勒车承载着家当和亲人,行进在天地之间的茫茫草原。虽然,现在牧民更多的把摩托车和卡车作为交通工具,勒勒车已经很少见了。

赛音都楞是阿鲁科尔沁草原手艺一流的勒勒车制作人,他的勒勒车制作手艺来自家族承传,师傅就是舅舅白音查干,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认为,虽然勒勒车已经不是主要交通工具,但它还是具有展示和收藏价值。


一千多年前,蒙古族人就开始制作和使用勒勒车,从生产、生活到战争,勒勒车无处不在,一路走来,勒勒车的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勒勒车是蒙古民族伟大的发明创造,与雕花的马鞍和蒙古摇篮一样,都是蒙古族人生命的载体。

现如今,勒勒车已经成为民族特有的符号,举行婚礼的蒙古族青年,也依旧会选择在勒勒车前拍摄婚纱照。时代在变迁,蒙古族人对勒勒车的这份情愫却难以割舍。

3

蒙古袍,草原精神的记忆符号

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技艺有着明显的性别之分。男人们负责打造弓箭、鞍具、车帐、皮革等,而女人们,则用灵巧的双手制作乳酪,缝制鞋帽和衣服。

宝音贺喜格是个好骑手,他马上要去参加一场草原那达慕,那达慕也是一场服装展示的盛会,牧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赴盛会。妻子青春特意为丈夫缝制了一件蒙古袍,上面绣了形态各异的五十六匹骏马,象征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同时也祝愿丈夫赛马夺冠。


草原女子擅长刺绣和缝纫,独特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庭亲缘传承、师徒授艺传承,和社会民俗活动传承。大树、流云、骏马、蒙古包、马头琴、蒙古文字,常被她们绣到蒙古袍上,草原风物,是她们取之不竭的灵感之源,凭着悟性和勤奋,她们把图画形态、蒙古文字和民族图案三者有机结合。

阿鲁科尔沁草原的传统蒙古族图案,线条简约古拙,含有生命繁衍花开富贵等寓意。青春与其他草根艺术家们一样,把细心、耐心和慧心凝聚在指尖,心无旁骛。

游牧生活中创造的技艺,因为这种坚守而得以存留,大巧若拙的蒙古族技艺,诠释了千百年来的工匠精神。这些不世出、不妥协的手工艺人,在草原文化的滋养下,从独具匠心走到了不忘初心。



0
0
打赏
收藏0